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九分析小说情节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10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九分析小说情节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103第1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九分析小说情节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103第2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九分析小说情节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103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九分析小说情节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103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九分析小说情节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103,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仿真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吉祥如意
    郭文斌
    五月是被香醒的。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五月就醒了。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五月和六月睁开眼睛,面前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甜醅子。娘说,看今年这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五月把舌头伸给娘,说,让我尝一下。娘说,还没供呢,端午吃的东西可是要供的。五月和六月就呼的一下子从被筒里翻出来。
    等他们洗完脸,爹和娘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甜醅子和花馍馍已经端到桌子上了,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神仙在等着享用这眼前的美味呢。
    爹无比庄严地说: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吉祥/那儿吉祥/处处都吉祥……
    爹念叨完,带领他们磕头。六月不知道这头是磕给谁的。但他觉得跪在地上磕头的这种感觉特别美好。
    供完,娘说先垫点底,赶快上山采艾。说着给他们每人取了一碗底儿。娘说上山采艾时必须吃一点儿供品,能抵挡邪门歪道呢。甜醅子是用莜麦酵的,光闻着就能让人醉。花馍馍也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接着,娘给他们绑花绳,说这样蛇就绕着他们走了。又给他们的口袋里插了一根柳枝。有点全面武装的味道,让六月心里生出一种使命感。
    五月和六月在端午的雾里走着。六月看着姐姐五月手里的香包,眼里直放光。六月的手就出去了,他把香包举在鼻子上,狠命地闻。五月看见,香气成群结队地往六月的鼻孔里钻,心疼得要死,伸手要去夺,六月忙把香包送到她手上。五月盯着六月的鼻孔,看见香气像蜜蜂一样在六月的鼻孔里嗡嗡嗡地飞。五月把香包举在鼻子前面闻,果然不像刚才那么香了。再看六月,六月的鼻孔一张一张,蜂阵只剩下一个尾巴在外面了。嘿嘿,五月被六月惹笑了。
    六月知道,五月今年已经试手做了两个香包了。娘说,早学早惹媒,不学没人来。五月就红着脸打娘。娘说,女靠一个巧,巧是练出来的。五月就练。一些小花布就在五月的手里东拼拼西凑凑。
    但很快六月就忘了这个问题。因为他看见了蛇。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六月说,我们不是绑了花绳儿了吗?不是吃过供过的花馍馍了吗?五月说,娘不是说只要你不伤蛇,蛇就不会伤你吗?
    六月说,娘不是说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吗?这样说着时,那蛇开始转了,很慢,又很快。当他们终于断定,它是越转越远时,五月和六月从对方身上闻到了一种香味,一种要比香包上的那种香味还要香一百倍的香味。
    娘教五月如何用针,如何戴顶针。五月第一次体会到了往布里顶针的快乐,把两片布连成一片的快乐。五月缝时,六月趴在炕上看。五月的针滑脱了,顶到肉里去,血就流出来。五月疼得龇牙咧嘴。再看娘手中的针,怎么就那么服帖呢?
    山顶就要到了,五月和六月从未有过地感觉到“大家”的美好。即使那些平时憎恶的人看上去都是那么可爱。
    五月和六月到了山顶。太阳从东山顶探出头来,就像一个香包儿。上山采艾的人们就像听到太阳的号令似的一齐伏在地上割艾了。五月说,这艾就要趁太阳刚出来的一会儿采,这样采到的艾既有太阳蛋蛋,又有露水蛋蛋。这太阳蛋蛋是天的儿子,露水蛋蛋是地的女儿,把他们两人占全时,才叫吉祥如意。六月奇怪姐姐怎么把太阳和露水说成蛋蛋。蛋蛋是娘平时用来叫他们的。六月蹲下来,拿出篮子里的刃子准备采艾。但是六月下不了手。一颗颗玛瑙一样的露珠蛋儿被阳光一照,像是一个个太阳崽子。六月一下子明白了姐姐为什么要用蛋蛋来称呼太阳和露珠。一刃子下去,就会有好几个太阳蛋蛋死掉。
    六月还是下不了手。姐姐又笑了,说,你觉得它们可怜,可以先把它们摇掉啊,让它们躺到地里慢慢睡去。这一摇,又把六月的心摇凉了,让六月看见了一个个美的死去原来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他第一次感到了这美的不牢靠。而让这些美死去的,却是他的一只手。六月第一次对自己开始怀疑起来。六月开始采艾。采着采着,就把露珠儿和手的问题都忘了。他很快沉浸到另外一种美好中去。那就是采。刃子贴地割过去,艾乖爽地扑倒在他的手里,像是早就等着他似的。六月想起爹说,采艾就是采吉祥如意,就觉得有无数的吉祥如意扑到他怀里,湖水一样。
    一山的人都在采吉祥如意。
    多美啊。
    现在,六月和五月每人抱着一抱艾,抱着整整一年的吉祥,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端午里。他们的脚步把我的怀念踩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
    (有删改)
    1.小说中写五月和六月遇到蛇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仿真练
    (2020·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春蚕(节选)
    茅 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窸窸窣窣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熄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怦怦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今年蚕花娘娘保佑这小小的村子,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塘路”上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鼓鼓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吧,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反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吗?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
    1932年11月1日
    (有删改)
    3.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怦怦地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
    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
    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
    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他们此行的艰难。
    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选文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5.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6.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句话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
    1.参考答案 ①掀起了姐弟俩采艾途中的波澜,又呼应了前文吃供品辟邪、绑花绳防蛇的情节。②“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表现了姐姐对弟弟的爱护。③“只要你不伤蛇,蛇就不会伤你”“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说明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对纯真、美好人性的坚守。
    解析 从小说结构看,遇蛇这个情节在小说平稳的叙述中陡起波澜,增加了文章的波折,同时从与上下文情节的关系看,呼应了前文吃供品辟邪、绑花绳防蛇的情节;从人物形象看,五月看到蛇时,“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表现了姐姐对弟弟的爱护;从主题看,“六月说,娘不是说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吗?这样说着时,那蛇开始转了,很慢,又很快。当他们终于断定,它是越转越远时,五月和六月从对方身上闻到了一种香味,一种要比香包上的那种香味还要香一百倍的香味”,说明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对纯真、美好人性的坚守。
    2.参考答案 ①以儿童视角叙述,写出儿童对于民俗民情的感受和纯真无邪的心理,也很好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②现实与回忆穿插的叙述手法。在采艾途中,穿插了六月对姐姐缝香包的回忆,丰富了小说内容,也舒缓了情节节奏。③以上供、戴香包、绑花绳、采艾等端午民俗活动为叙述内容,极具地域特色。
    解析 小说的叙述特色,一般可从叙述角度、叙述方式、叙述内容等角度分析。“五月是被香醒的。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可知故事是以儿童视角叙述的,写出了儿童对于民俗民情的感受和纯真无邪的心理,也很好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娘教五月如何用针,如何戴顶针”的情节,是插叙,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小说的节奏更加舒缓;“等他们洗完脸,爹和娘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甜醅子和花馍馍已经端到桌子上了,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神仙在等着享用这眼前的美味呢。爹无比庄严地说: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吉祥/那儿吉祥/处处都吉祥……”,可知在叙述内容方面,文章生动地再现了端午的民俗活动,内容极具地域特色。
    3.C 解析 C项,“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的说法有误。这只是小儿子事后的抱怨,不能得出他有远见和智慧的结论。
    4.C 解析 C项,“运用双关手法”的分析有误。“远征军”是指老通宝一家要跑到无锡去卖蚕茧,并没有双层含义。
    5.参考答案 ①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②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兴奋);③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忧愁失望起来(忧愁、失望);④不得已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了病(生气)。
    解析 由“‘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窸窸窣窣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可概括出“紧张、焦灼”“快活”“期待”等;由“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可概括出“欢笑、兴奋”;由“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塘路’上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可概括出“忧愁、失望”;由“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可概括出“生气”。
    6.参考答案 ①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写实角度);②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典型化角度);③交代了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揭示生活本质角度);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情感表达角度)。
    解析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内容真实、细节真实、人物典型、手法客观等几个方面,题干中明确指出是时代的反映,结合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文本内容、人物、手法等方面体现出的时代的特点即可。如,文中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再如,小说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老通宝一家的遭遇是当时千千万万蚕农的真实写照,很有代表性。另外,小说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人的悲剧命运,来展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这是作品对时代的反映。还可以看小说表达的手法,作者没有在作品中直抒情感,作品的思想倾向都隐藏在冷静的叙述中,情感较为隐蔽。这也是小说现实主义的体现。

    相关试卷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九分析小说情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九分析小说情节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仿真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二十六概括分析文意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97:

    这是一份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二十六概括分析文意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97,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仿真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二十概括分析戏剧冲突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93:

    这是一份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二十概括分析戏剧冲突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26293,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仿真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