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1 声音是什么(1)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1 声音是什么(1) 教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声音是什么,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声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一、声音是什么     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可以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声音在各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研究方法。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声现象的关注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蕴涵的物理原理。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难点:实验分析说明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准备纸、音叉(锤)、烧杯、水、扬声器、粉笔头、蜡烛、钢尺、钟罩实验、抽气机教学流程[新课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知道上课了该进教室安静下来呢?——听上课铃声。这是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应用。举例:你还知道哪些应用声音获得信息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有哪些特性?它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奇特的声的世界。[新课学习] 一、声音的产生学生活动:如何使手中的纸发出声音?——各组分别活动,最后请2~3组同学上台交流方法。(对方法独特的同学加以表扬)猜想:在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发出声音时,发声的纸有何特点?——纸在振动出示一音叉、锤,请学生设法使其发出声音。思考:如何证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水被溅出;而音叉不发声时放入水中,则水不溅出。演示1:将粉笔头放在扬声器纸盆上,粉笔会随音乐起舞。演示2:用钢尺压在桌子一端,使之振动听到声音,用手指止住振动则声音消失。师生小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学生体会:将手指按在喉的两侧先后发声不发声,你发现了什么?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请学生判断前面实验中的声源各是什么?——振动的声带、振动的钢尺、振动的音叉。思考:液体、气体可以作为声源吗?请各举一例师生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二、声音的传播老师站在讲台上说话,声音能够传到教室后面的同学那儿,这时是什么把声音传过去的呢?——空气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它能不能在其它物质中传播呢?学生活动:手击桌面,坐直了听与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有什么变化?(注意敲击力度相同)——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听到的声音比较响亮,这说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提问: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请就生活中体验举一例。演示3:将发声的音乐小元件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音乐。总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设疑:若离开了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真空环境中能否传播呢?演示4:钟罩实验      现象: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声音是一种波声音怎样在固体、液体、气体这些介质中传播呢?投影:将粉笔头丢入水中,水面形成波纹;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激起水波。教材P9  图1-7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演示5:扬声器发声时,放在前面的烛焰会晃动。教材P10  “生活 物理 社会”声音具有能量——声能四、声速提问:下雷阵雨时,电闪雷鸣,看见闪电和听到雷声是不是同时的?——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先见电闪后闻雷鸣,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1、  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2、  声音传播的快慢思考:如何测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教材P10 活动1.8“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阅读教材P10最后一段内容,可知⑴在通常情况(15℃)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⑵在不同的传声物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v>v>v现象解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两次敲击声。3、  回声       阅读教材P25 信息库“回声”⑴ 形成: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设疑:在教室中声波有被反射吗?为何听不到回声?⑵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时间间隔0.1秒以上。计算:要区分原声和回声,人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解:1/2×340×0.1=17 若人与障碍物距离不足17米,声波被很快反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介绍: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寰丘    [作业布置] 教材P11“WWW”1、2、3、4、5 

    相关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1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声音是什么,新课教学,复习小结,巩固练习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设计思想,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