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展开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
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湿土、冰湿土。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并提示:实验开始时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后一点是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讨论后作出的结论)。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
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 鼠妇的数目 | ||||||
环境 | 1min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总数 | 平均数 |
温暖 | 5 | 6 | 6 | 8 | 9 | 34 | 6~7[ |
冰凉 | 5 | 4 | 4 | 2 | l | 16 | 3—4 |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的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为什么)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进行情感教育)
(二)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生活;还有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所以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
问题:L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受到了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展开讨论:1.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3.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
果。(呼吁人们为保持生态平衡而行动起来!)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观察课本第10页中的图1—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
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土壤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针对蚯蚓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学们要树立保护大自然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作业
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指导,学习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