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 历史答案.docx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1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2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3页
    历史答案第1页
    历史答案第2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答案docx、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油二高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A.消灭国内敌对势力军事威胁 B.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现少数民族高度自治2. 2014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各民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因为经济发展能够A.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B.确立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领导地位C.铸造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D.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创新思维3.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安定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也为新中国能在20世纪 50年代初步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材料反映的这一外交政策A.维护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推动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C.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策略D.彰显了不结盟的外交新思路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体现了 新时期中国A.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竞争 B.开始步入了世界舞台C,在外交上打破西方孤立的政策 D.注重外交观念的创新5.宋元时期,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国民政府前期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的变革 B.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货币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D.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货币的统一6.1948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发行额以20亿元为上限,按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1011日修正发行办法,取消发行总额的限制,到19496月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这场货币发行的变局直接反映出A.当时国民政府经济濒临崩溃 B.法币的出现是货币问题的根源C.人民币稳定了工商业市场 D.金圆券承担了货币转型的任务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该发展理念是A.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实行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C.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8.据学者王彦辉研究,从秦到汉初,中央政府在乡里设置两套平行的管理机构,即乡部和田部,其中田部吏员(负责征收田租)的种类有三种,而且人数很多;西汉中期以后,田部吏员减省过半。这一变化说明西汉中期A.冗官问题有所缓解 B.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小农经济发展停滞9.从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统一缴纳白银,白银成为通用的法定货币。这些现象说明 明朝A.重农抑商的政策发生改变 B.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C.朝贡贸易的体系发生改变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0.下表材料主要反映了1842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 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 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现了关税自主 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D.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11.在以农为主的乡村社会中,小农世代生活于乡里,极少与官府直接接触,官僚体系难以直接渗透到乡村每一家农户。于是宗族就能发挥共同体作用,从而弥补官府在县以下基层社会 控制方面留下的空白。该学者旨在强调A.乡村地方自治存在的必要性 B.传统宗法制度影响广泛深远C.封建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完备 D.官僚体制不利于农村的发展12,1881年,威廉一世对颁布《事故保险法案》进行解释:“国家应当比从前更关心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们。”俾斯麦也曾表态:“在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方,是我效忠的这一王朝的传统。” 材料反映出二人的共同目的是A.运用经济手段巩固政权 B.理性对待劳动者的价值C.探索实践社会民族主义 D.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13.战后西方国家通过保护性劳动法律、限制性金融规则和惠及更多人的福利体系来为大众提供保障。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美等国则着手削弱劳工的力量并转向资本的逻辑。“转 向资本的逻辑”是指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政府扩大投资以应对经济滞胀C.社会福利政策完全市场化 D.压缩国内开支,加大国际投资14.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 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 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A.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 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曲辕犁进一步完善16.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在18世纪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 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 表明茶叶的传播A.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 B.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C.存在着地域间分布的不平衡 D.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17.于欧亚非地区而言,“美洲对旧世界作出的真正正面贡献,是它的植物大军”。原产美洲的玉 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欧亚非地区广泛种植传播所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是早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方式B.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原料C.极大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D.减少小麦水稻种植改变了粮食结构1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 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 原因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C. “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D.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普及19.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该图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B.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20.《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 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这体现的是A.生产动力发生根本改变 B.在中国古代水力是最先进的动力C.工具改进促进生产发展 D.农业精耕细作程度不断提高2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 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不能印证A.朱陈村处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形态 B.当地人重视农业的观念C.当地家庭手工业的兴旺带动商业繁荣 D.当地人安土重迁的思想22.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23.下表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国民总收入和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据此可 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177017901793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o).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 7442.4878. 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C.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24.马克思说,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资本不创 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技推动生产、资本的发展 B.科学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原始积累依赖于科学 D.资产阶级较重视科学研究2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 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17分,第2717分,第2816分,共50分)26.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中,乡村社会的规范主要靠“礼治”,这种“礼治”在古代道德普遍法律化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并且,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其解决争 端的方式首先要考虑“情”,然后是“礼”,再次是“理”,最后才是“法”,乡村社会,无讼而治.---摘编自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材料二  费孝通在1947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中指出,“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 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结果法 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摘编自梁治平《从礼教到法治:中国近代的基层治理与民间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6分)  27.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 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官.疾医》:“(疾医)以五 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 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 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变革。---摘编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材料二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项目春秋战国秦汉魏晋 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清(1800年)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5.723.856.427.210.710.5粮食亩产量(市斤)95110120154140/343155/337155/337总产量(亿市斤)205.39591.4415.8889. 821749.452385.882340.97全国人口(万人)3200600050009000120002000030000(说明:140/343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 产量状况的原因。(10分) 28.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议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 600多万英亩。---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I860-1900年) 12341860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70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90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1900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 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 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6(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4分)
     

    相关试卷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辽宁省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辽宁省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