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4143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难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2.受精方式:体外受精 环境的变迁破坏了
3.发育过程: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生殖发育所需环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谜语,通过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猜谜语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阅读教材14-15页,回答问题:
1.所有青蛙都能鸣叫吗?鸣叫的青蛙是雄蛙还是雌蛙?鸣叫的青蛙正在什么繁殖过程?
2.青蛙在繁殖过程中的某一阶段,雌蛙趴在水中,雄蛙趴在雌蛙的背上,这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的哪一阶段?这一现象的意义是?由此可见,青蛙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3.雄蛙和雌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体外,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什么?
4.蛙卵有什么特点?蛙卵的这种特点有什么意义?
5.青蛙发的育过程经历了哪四个时期?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蝌蚪
成蛙
生活环境
水中
水中、陆地
呼吸器官
鳃
肺和皮肤
尾
有
无
四肢
无
有
6.比较青蛙和蝌蚪。
比 较
蝌 蚪
成 蛙
外形
身体分头、躯干和尾,没有四肢
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有鳃,适水中生活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生活
躯干
四肢
通过躯干和尾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根据表格比较可以看出,青蛙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这种发育过程叫做?
7.除青蛙外,两栖动物还有什么?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雄蛙鸣叫,为了求偶。
2.抱对,意义是提高受精几率,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3.体外受精
5.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学生组内合作,完成导学案表格,发表见解。
学生分析青蛙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征,总结变态发育的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7.除青蛙外,两栖动物还有蟾蜍、大鲵、蝾螈等,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阅读课本16页“资料分析”1.2.3,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资料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4)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学生合作交流,发表见解:
(1)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水污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动动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结,作业布置,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