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145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145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145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
语文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安徽安庆、宣城、池州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有着鲜明的历史特征,是历史和时间的 。近代建筑是近代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历史学家当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式建筑的出现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建筑的变化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近代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产物。各种建筑类型清晰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建筑思潮、文化思潮等。同时,它又在 中,影响着在这一空间中活动的人物。
那些曾经是西方标志的银行、教堂、公寓、别墅、跑马场,(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大事小情,几乎都与那一栋栋洋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栋西洋楼中都充满了故事,有大团圆的喜剧,也有《雷雨》式的悲剧。 她历经岁月的 ,站立在你的眼前,流露着古老的静谧与安详。在她保留的那段历史空间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沉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印痕 耳濡目染 而今 洗礼
B.烙印 耳濡目染 如今 冲洗
C.印痕 潜移默化 如今 冲洗
D.烙印 潜移默化 而今 洗礼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对立与接触,也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
B.它们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也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接触与对立
C.它们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也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对立与接触
D.它们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接触与对立,也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历史学家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式建筑的出现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B.历史学家当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出现的西式建筑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与古代中国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C.当历史学家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式建筑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与古代中国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D.历史学家当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出现的西式建筑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2021广东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有一种说法:故宫的屋顶,看上去特别光洁,鸟儿不会在上面排泄,是因为① 。琉璃瓦反光且特别光滑,加之屋顶是斜的,鸟在上面站不住,无法在上面排泄。但是,包括故宫在内的古建筑在设计屋顶时,真的有防止鸟类停留排泄的考量吗?对此,有人进行了一番求证。
故宫古建筑包括屋顶的设计,其根本目的是突出皇权,黄色是皇权的象征;采用琉璃瓦屋顶,主要是为了防止瓦的胎体因受日照风吹雨淋而开裂。自紫禁城建成以来,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养护。瓦顶拔草、墙体抹灰和地面修复,是中国古建筑维修保养每年要做的工作。因此,② 。
一段展示了鸟儿们在故宫太和殿屋顶停留的视频,更是直接否定了“琉璃瓦反光限制了鸟类停留”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③ ,不可能在前期设计时考虑到防范鸟类等动物在屋顶停留,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不只是鸟,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在屋顶活动。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鸟和一些猫科动物都是可以在故宫的屋顶活动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6.微写作。
请选择你熟悉的建筑物,按照恰当的顺序,介绍其特点,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2021广东汕尾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早在《诗经》中,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来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仅屋顶就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形式,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传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尤其在园林建筑中,如亭、台、楼、阁、堂、榭、轩等,不一而足,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古人也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的形体和周围的地貌进行整体的组织安排,巧妙处理每一处组群建筑的体量、造型、光影、色彩等,使其产生大小高低、主从虚实、远近疏密、动静阴阳等空间变化,从而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之美。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木结构采用柱、梁、檁、枋构成的木构架作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以及风力等,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再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因此,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
古人还创造了“斗拱”结构部件和“材分”的模数单位,各种木构件可以定型化加工和组装,从而简化了单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很早就迈进了标准化、模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的阶段;同时,设计与营造有了明确的分工,设计师和工匠们可以更加专注于空间的总体布局和整体的艺术效果。从清代皇家御用建筑师“样式雷”世家到蜚声江南的“香山帮”传人,再到至今依然活跃在西北地区的河州工匠。从人文传承角度来说,正是这些传统建筑哲匠使中国建筑一直延续、传承不辍。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其背后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意识。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言:“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也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古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取象天地,用阴阳五行等学说解释宇宙的基本法则,通过模拟宇宙(天)的秩序,使之与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相对应并求得永恒;古人又讲求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陵寝建筑因山就势,极为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园林建筑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和“步移景异”的景观变化……这些都是和谐之美的体现。
经过世代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观念意蕴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如今,传统建筑以其丰富而直观的艺术形象,依然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摘编自刘彤彤《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材料二:
当今的建筑学是在西方建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今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建筑美学就是从建筑学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国刚刚起步,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与建筑学不同的是,建筑美学的基础是建筑学,研究方向是美学。为何这些学科要从西方引进,而不是由本土产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对建筑的认知与西方存在差异。中国人认为建筑的角色是“器”,它的价值是“用”,而不是艺术品。由于中国的建筑是把功能放在首位,建造房子是以技能为支撑,而不是以美学为支撑(虽有个别建筑秉承了“艺”的理念,但仅仅是个别,并无过多传承可言)。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没有西方那样的艺术家建筑师,而主要依靠工匠,凭技术来完成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因此我们引进建筑美学,就是要用价值论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在对各种类型的建筑进行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后,用美学原理阐释建筑审美的心理过程,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进而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达到指导建筑创作实践的目的。
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学习,更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在弘扬过程中,文化自信不可或缺,要通过对传统建筑及其文化的深入研究,去加深对它的先进性的认识。如果不加研究,就想当然地认为这种草创于原始社会,发展成熟于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的传统建筑,较之于当代的、以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为代表的建筑,一定是落后的,是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此就永远不会发现它的先进之处,更不可能将这古老而智慧的研究纳入当代建筑学的专业课程中。
(摘编自马炳坚《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
关键在搞好传统建筑教育》)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西方建筑相比,我国的传统建筑历史更为悠久,技术更为高超,在形式上与西方建筑有着明显区别。
B.作者引用《诗经》中以拟人手法形容建筑物的语句,意在证明从周代开始我国的建筑形式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C.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既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多样,又与古人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有关。
D.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传统工匠的巧手匠心、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西周时期的建筑特色,《诗经》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B.日本木质建筑至今仍以榫卯结构为主,抗震性能良好。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影响深远。
C.根据《周易》所说,道家的“形而上”,即精神意识之所在,表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就是“意先于形”。
D.中国传统建筑以“和”为美的审美观念意蕴,与当前追求和谐的价值观,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
3.()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方法的一项是(3分)( )
A.充分认识传统建筑文化的意义。
B.主动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
C.以多种方式培养民族文化自信。
D.将传统建筑学和建筑美学纳入当代建筑学专业课程。
4.()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建筑美学下定义。(4分)
5.()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体现。(6分)
答案全解全析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基础过关练
1.D ①印痕:痕迹。烙印:用火烧铁在牲畜或器物上烫成痕迹,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文段的陈述对象为建筑,建筑具有难以移动性,且由前文的“鲜明”可知,历史上的建筑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故应用“烙印”。②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从使用对象看,“潜移默化”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而“耳濡目染”一般用于人。此处“它”指建筑类型,故应用“潜移默化”。③“如今”与“而今”的区别:表达的关系不同。主要是“如”与“而”的区别,“如今”承接上文,“而今”转接上文。上文说的是西洋楼中有喜剧,有悲剧,下文则说西洋楼现在是静谧与安详的。上下文之间有转折意味,故应用“而今”。④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冲洗:用水冲,使附着的东西去掉。横线前是“历经岁月的”,用“洗礼”可体现建筑物的沧桑感,且文段语言严谨,逻辑性强,“洗礼”与文段的整体语言风格一致。故应选“洗礼”。
2.C ①利用事理相承原则可知,“它们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是对前文中西方建筑的定性,故应放在前面,排除A、D两项。②利用前后照应原则和话题一致原则可对“对立”与“接触”两个词语的位置进行判定。括号后面讲述的内容是西方的建筑物与中国历史的联系,阐述的是二者的交融而不是排斥,故应置“接触”于后,排除B项。故选C。
3.C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应把“当”字置于句首,使“当……时候”成为句子的时间状语;二是主客颠倒,画横线的句子紧承上句“近代建筑是近代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主要讲的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的变化,故“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应是比较的主动方,应位于“古代中国”前面。综合以上分析,C项修改最恰当。
4.答案 ①建筑设计时就有相关的考量 ②故宫屋顶的光洁得益于长年的养护 ③建筑设计也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设计亦是如此)
解析 ①处,下文“但是,包括故宫在内的古建筑在设计屋顶时,真的有防止鸟类停留排泄的考量吗”是对前文“有一种说法”的质疑,所以,前文中的“有一种说法”应是指“故宫在设计屋顶时就有防止鸟类停留排泄的考量”,故此处可填写“建筑设计时就有相关的考量”之类的句子。②处,由前面的“因此”可知,所填句子在内容上应与“自紫禁城……工作”构成因果关系;而第二段主要是针对第一段中的质疑进行求证,第一句话说明了故宫使用琉璃瓦屋顶的真正原因,后三句是针对第一段中“琉璃瓦反光且特别光滑,加之屋顶是斜的,鸟在上面站不住,无法在上面排泄”这一句而说的,说明了故宫屋顶并非本身就是光洁的,而是常年养护的结果,故此处可填写“故宫屋顶的光洁得益于长年的养护”之类的句子。③处,由下文“不可能在前期设计时……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在屋顶活动”可知,故宫的屋顶在前期设计时没有防范鸟类等动物在屋顶停留的考量,再结合前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可知,中国的建筑设计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此处可填写“建筑设计也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类的句子。
5.答案 ①原句是递进复句,表达上有变化,更能突出语意;改句是单句,缺少变化。
②原句中,“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先进行判断,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不只是鸟”更强调了其他动物也可以在故宫屋顶上活动。
解析 由“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不只是鸟,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在屋顶活动”中的“不只……也……”可知,原句是递进复句,表达上有变化,更能突出语意;改句“鸟和一些猫科动物都是可以在故宫的屋顶活动的”是单句,缺少变化。原句中,“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先进行判断,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不只是鸟”对“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在屋顶活动”起到了强调作用。
6.写作指导 首先,可以介绍其建造的年代、地理位置、建筑规模、所用建筑材料、构造特点等,以便让读者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来说,写作时应先写它的外形,再写它的内部结构;先概写整体,再详细介绍部分;先谈总体印象,再写具体感受。
再次,要写出建筑物的特点,注意抓住它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写,以便彰显其韵味。
最后,还应写出自己对建筑物的感情。适当的抒情和议论,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三年模拟练
1.C A.选项中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并未对中西方的建筑进行比较,只是说“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B.“拟人手法”错误,作者所引用的《诗经》中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作庙翼翼”中的“翼翼”指“严整有秩序的样子”,并未运用修辞手法。D.“最重要的因素”说法错误,原文“从人文传承角度来说,正是这些传统建筑哲匠使中国建筑一直延续、传承不辍”中有“从人文传承角度来说”这一限制条件。
2.B “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影响深远”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并未提及“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影响深远”。
3.A “充分认识传统建筑文化的意义”属于思想意识方面的要求,不属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方法。
4.答案 建筑美学是由西方引进的以建筑学为基础来研究美学的新兴学科,其研究旨在用价值论美学研究建筑的方法,来阐释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进而指导建筑创作实践。
解析 “建筑美学”属于一个学科,给其下定义时,可以围绕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方向)、研究目的等方面作答。本题答题的信息区间在材料二的第一段,结合其中与“建筑美学”相关的语句,如“建筑美学就是从建筑学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建筑美学的基础是建筑学,研究方向是美学”“我们引进建筑美学……达到指导建筑创作实践的目的”,然后提取关键信息,整合作答即可。
5.答案 ①形式美:屋顶形式多样、建筑类型多样,建筑与环境的组织安排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②技艺美:营造技艺富有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突出,建筑体系标准化、模数化、预制装配化,工匠技艺高超且有明确分工。③意蕴美: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可结合关键词句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容。材料一中,作者通过两个过渡句——“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之美”“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也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将前后内容串联起来。由这两个过渡句可知,作者是从形式、技艺和意蕴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通读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一第一段阐述的是形式之美,第二、三段阐述的是技艺之美,第四至六段阐述的是意蕴之美。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其具体体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8* 中国建筑的特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语言表达,句子默写,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精品练习,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