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66练含解析202110181447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66练含解析202110181447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66练含解析202110181447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66练含解析202110181447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66练含解析202110181447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66练含解析202110181447,共9页。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 ,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人类是一个 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唯有 合力,才能共克时艰、战胜疫情。
    疫情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考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在这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面前,( ),才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正确方式。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 、步履坚定。中国以实际行动,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为同国际社会一道战胜这场疫情而矢志努力。
    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情面前,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理性与合作。唯有真正把握当下、抓好防控,国际社会才能战而胜之。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开展国际广泛合作,力所能及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充分体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曼延 休戚相关 凝聚 善始善终
    B.曼延 息息相关 凝结 一以贯之
    C.蔓延 休戚相关 凝聚 一以贯之
    D.蔓延 息息相关 凝结 善始善终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推动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任何自我例外、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行为都是短视的
    B.自我例外、自我孤立、自我封闭的任何行为都是短视的,推动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团结合作
    C.任何短视的行为都是自我例外、自我孤立、自我封闭的,推动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团结合作
    D.任何自我例外、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行为都是短视的,推动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团结合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B.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开展国际广泛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C.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D.疫情产生后,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开展广泛国际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最近搅乱人们生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无声无息之间,①______,但其“融入”方式,有些“非主流”,甚至令人不齿。这么说吧,病毒的繁殖方式就像“强盗抢劫”,对象就是宿主细胞②______,主要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有两种,DNA或者RNA,携带遗传信息。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RNA。虽然病毒有繁殖所需的遗传物质,却不能独立完成这一过程。这就像是手握图纸,却没有工厂、工人、设备、原料。为了生存繁殖,病毒开始了“强盗”行径。大多数病毒的③______: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从单个病毒吸附开始至所有病毒释放,称为感染周期,病毒由此完成“抢劫”,实现繁殖,还把宿主细胞杀了,人也就病了。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4月23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广泛的网络资源采集、多渠道征集、交换及购买的方式,获取与战“疫”主题相关的著作、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和手稿、书信照片、书画作品等实物文献,并将在合适的时机有计划地开展对这场战“疫”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口述采访,通过专业化的组织与整合,形成立体鲜活的中国战“疫”记忆库。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汉江临泛①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②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①临泛,谓乘舟游览。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维因公务南下,途经襄阳,放舟游汉江,写下此诗。②九派,指长江的众多支流。③山翁,西晋征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描写汉江的地理形势,“三湘”“九派”,视野宏阔,气势磅礴,令人赞叹不已。
    B.汉江雄浑而又淡远:江流浩淼,似远出于天地之外;烟水迷离,远山若隐若现,似有还无。
    C.诗人与山简相去数百年,但是诗人却说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D.诗人因公务南下,途经襄阳,遇上襄阳好风日,借机放舟汉江,表达出“羁鸟恋旧林”的情怀。
    7.简要赏析颈联所描写的意境。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诗人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惘怅之情。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作者写作《师说》的缘由。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说唱作品浩如烟海,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说唱。源于宫廷或庙堂的说唱作品语言相对规范,且大部分可以找到文字记载,而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说唱作品,基本使用口头语言。根据民间说唱加工改编的古典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等作品,增强了文学性却失去了许多民间说唱原有的通俗性和趣味性。然而,对于梳理中华民族文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最有价值的恰恰是民间说唱文学。
    传统民间说唱是旧时代艺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技艺,除少数大城市的综艺性演出场所有专唱短篇、短段的艺人坐场卖艺外,绝大多数说唱艺人需行走江湖,靠说唱长篇或中篇书曲卖艺赚钱。千百年来,民间说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全靠师父口传心授,没有固定文本。因此,不管是家传还是师传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绝技,南宗北派的民间艺人各有各的表现方式,他们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的受众群体,随时调整表现内容与表演方式,保持着能把死书说活和常演常新的鲜活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界发起了一场对旧时代民间艺人的改造活动,旨在帮助民间艺人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境界,以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为工农兵服务,同时也将散落于全国各地的几百种民间说唱统一称之为“曲艺艺术”,从民间玩意儿发展成了民族艺术。
    走上舞台的曲艺艺术改变了传统民间说唱行走于市井勾栏、茶楼书馆流动卖艺的方式,也改变了民间艺人的说唱表演。虽然以团队形式出现的正规化曲艺演出还是以“说”“唱”“或说或唱”为基本样式,但是传统民间说唱那种直接面对观众交流互动的观演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民间说唱艺人带着观众参与创造,亲密无间、同喜同悲。而“高台教化”式的曲艺演出变成了“我演你看”,观众的参与程度降低了。过去的民间艺人大部分以表现中长篇故事卖艺赚钱,观众可以持续欣赏,现代绝大部分曲艺演出则以短篇、片段为主,变成了综艺性表演,形式大于内容。
    当然,源于民间、服务民众的传统说唱和登上台按照固定文本演出的当代曲艺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不能用孰是孰非或谁优谁劣来判断,但是,民间说唱艺人在与观众不断交流碰撞中完善的口头文学,是用心血和智慧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不应该遗弃。
    对传统民间说唱内容的取舍一定要知道旧时代民间艺人行走江湖时的演出环境,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与说唱主体故事无关的东西其实是当时说唱艺人表演时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定场诗”“且听下回分解”“垫话”等,都是民间艺人卖艺赚钱表演时必不可少的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可能与故事本身无关,却是民间艺人招揽观众稳住观众、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删除以后并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
    民间说唱最为显著的特色是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和大众化,他们严格遵循语言(包括唱词)不生不隔、句句入耳入心的原则,一律说老百姓的话。有些来源于古典文学的故事,甚至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使语言实现了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口语化,形成了传统民间说唱风趣、机智、俏皮、幽默的语言表达风格。
    (摘编自崔凯《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传统说唱作品非常多,基本上都使用口头语言,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
    B.旧时代说唱艺人以传统民间说唱为业,他们多数难以坐场卖艺而需行走江湖。
    C.传统民间说唱与现在舞台曲艺演出在形式上有些不同,后者观众参与相对少。
    D.传统民间说唱艺术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与其语言表达通俗化大众化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着传统民间说唱,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
    B.文章举“定场诗”等例子论述了对传统说唱内容和形式的取舍要了解当时的演出环境。
    C.文章将传统民间说唱艺术与现代说唱艺术做对比,说明两者在表演形态上有所不同。
    D.文章最后一段论证了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是民间说唱最为显著的特色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工改编自《三国演义》的民间说唱作品在通俗性和趣味性方面有所欠缺,但文学性无疑得到了增强。
    B.文艺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起的对艺术家的改造活动,是为了提高所有艺术家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艺术境界。
    C.绝大多数的旧民间艺人采取了流动卖艺的方式,说唱中长篇故事,主要是为了能和观众进行亲密互动。
    D.传统民间说唱中,许多东西如今看来与说唱主体故事本身无关,但对于民间艺人来说,却有很大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彪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辟公府,皆不应。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光和中,黄门令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余万,彪发其奸,言之司隶。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
    中平六年,代董卓为司空,其冬,代黄琬为司徒。明年,关东兵起,董卓惧,欲迁都以违其难。乃大会公卿议。百官无敢言者。彪曰:“今天下无虞,百姓乐安,明公建立圣主,光隆汉祚,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卓曰:“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且陇右材木自出,致之甚易。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彪曰:“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卓作色曰:“公欲沮国计邪?”司空荀爽见卓意壮,恐害彪等,因从容言曰:“相国岂乐此邪?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卓意小解。议罢,卓使司隶校尉宣播以灾异奏免彪等,诣阙谢,即拜光禄大夫。及李傕、郭汜之乱,彪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间,几不免于害。
    十一年,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脚挛不复行,积十年。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
    及魏文帝受禅,欲以彪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辞曰:“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遂固辞。乃授光大夫,赐几杖衣袍,因朝会引见,令彪着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年八十四,黄初六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B.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C.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D.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才:秀才,古代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专门用来称府学等的童生。
    B.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其接待。也可解释为“官车”。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可作为王室的代称。
    D.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彪有正义感。黄门令王甫指使门生在郡界违法专营官府财物,获利七千余万,杨彪敢于向上级报告,揭发其罪行。
    B.杨彪敢于谏言。董卓看到关东兵起,因害怕想迁都来避难,其他百官都不敢当面向董卓提出不同意见,只有杨彪据理力争。
    C.杨彪淡泊名利。年少时他被推举任职,又受到公府召辟,但都不接受;年老时即使皇帝亲临要他担任太尉,他也坚决推辞。
    D.杨彪深得皇帝敬重。魏文帝继位后,不仅授予他荣誉,还赐他衣袍,允许他穿布单衣、戴鹿皮冠,拄杖来参加朝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李傕、郭汜之乱,彪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间,几不免于害。


    (2)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66练)
    【基础训练】
    1.C
    2.D
    3.C
    4.广泛“融入”人类社会 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非常简单 “强盗”行径包括六个步骤
    5.关键信息:①4月23日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相关的资源和文献;③开展对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口述采访;④形成中国战“疫”记忆库。
    6.D项,“表达出‘羁鸟恋旧林’的情怀”错误,无中生有,整首诗的意思是“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在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通过描绘汉江雄浑而又淡远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7.①颈联描写了郡邑、前浦、波澜、远空四个意象。②诗人精妙地使用了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浮”和“动”字,将意象联结起来,描写江水的壮阔和气势描绘出一幅汉江壮丽浩渺的自然景观图。③表达出诗人对汉江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8.(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3)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综合训练】
    1.A项,“我国的传统说唱作品非常多,基本上都使用口头语言,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说法错误。“基本上都使用口头语言,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的应是民间说唱作品,而不是传统说唱作品,传统说唱作品还包括“语言相对规范,且大部分可以找到文字记载”的源于宫廷或庙堂的说唱作品,选项偷换概念。
    2.A项,“……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分析错误,并非采用这种方式,而是围绕传统民间说唱,分析了民间说唱的源头、形式、内容和特色。
    3.D
    4.C译文:又杜陵南山下有数千座武帝时的瓦陶灶,全力营建,一日便可建成。百姓不值得去问!如果前面的人退却,我们用大兵驱赶他们,让他们去大海里(他们也不敢反抗)。
    5.A项,“专门用来称府学等的童生”错,应为“专门用来称府学等的生员”。
    6.C项,“年老时即使皇帝亲临要他担任太尉”错,根据文中“先遣使示旨”的信息可知,皇帝并没有亲临,只是派使者向杨彪出示圣旨。
    7.(1)等到李傕、郭汜叛乱时,杨彪保全节操护卫皇帝,艰难危急之时,几乎丢了性命。
    (2)杨彪任汉三公,遇到社会动乱,不曾有任何补益。年老有病,又怎能辅助新朝?
    译文:
    杨彪字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受公府召辟,他全不接受。熹平年间,凭着博闻强记掌故逸闻,被公车征拜为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光和年间,黄门令王甫派门生在郡界违法专营官府财物获利七千余万,杨彪揭发他的罪行,告诉了司隶。司隶校尉阳球因此上奏处罚了王甫,天下没有人不高兴的。
    中平六年,杨彪代董卓担任司空,这年冬天,又代黄琬担任司徒。第二年,关东兵起,董卓害怕,想迁都以避难。董卓于是大会公卿商议。百官没有敢说话的。杨彪说:“如今天下平定,百姓安乐,明公建立圣主,光照汉室,若无故放弃宗庙,抛掉园陵,恐怕百姓受到惊动必然会有大的动乱。”董卓说:“关中肥沃丰饶,所以秦得以吞并六国。而且陇右出产木材,很容易得到。又杜陵南山下有数千座武帝时的瓦陶灶,全力营建,一日便可建成。百姓不值得去问!如果前面的人退却,我们用大兵驱赶他们,让他们去大海里(他们也不敢反抗)。”杨彪说:“天下动乱容易,安定很难,希望明公考虑。”董卓脸色一变说:“你想阻止国家大计吗?”司空荀爽见董卓态度强硬,恐怕他伤害杨彪等人,于是不紧不慢地说:“相国怎会乐于如此呢?崤山以东兵起,不是一日可以制止的,所以迁都应另加图谋,秦朝、汉朝都是这样的”董卓怒意稍减。商议完毕,董卓让司隶校尉宣播以灾异奏免杨彪等人,杨彪上朝谢罪,随即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等到李傕、郭汜叛乱时,杨彪保全节操护卫皇帝,艰难危急之时,几乎丢了性命。
    十一年,各位因恩泽为侯者都被夺去封号。杨彪见汉气运将尽,于是便声称脚有毛病而不能行走,如此已十年。后来,儿子杨修被曹操杀害,曹操见到杨彪问道:“公为何瘦成这样?”他回答说:“惭愧自己没有金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但仍怀有老年舐犊之爱。”曹操为此显出敬重的神态。
    到魏文帝继位,想让杨彪担任太尉,先派使者向杨彪出示圣旨。杨彪推辞说:“杨彪任汉三公,遇到社会动乱,不曾有任何补益。年老有病,又怎能辅助新朝?”于是坚决推辞。皇帝于是授他为光禄大夫,赐坐几、手杖、衣袍,藉朝会引见,让杨彪穿布单衣、戴鹿皮冠,拄杖而入,以宾客的礼节待他八十四岁时,黄初六年在家中去世。

    相关试卷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练含解析202110181473: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练含解析202110181473,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练含解析202110181396: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练含解析202110181396,共12页。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0练含解析202110181397: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0练含解析202110181397,共11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