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初中生物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 4.2.2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同步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4175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初中生物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 4.2.2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同步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4175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4.2.2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题 | 4.2.2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课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1.能运用实验法掌握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记住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举例说出人体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作用。 | |||||||||||||||||||||||||||||||||||||||
重点 |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
难点 |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
学法指导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
集体研讨 | 教 学 过 程 | 个性化修改 | ||||||||||||||||||||||||||||||||||||||
|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 掰一小块馒头放在嘴里细嚼慢咽,你就能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开其中的谜团。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10分钟左右)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在课本上做好圈点批注重点,完成“学习任务”中相关内容,无法解决的问题要用红笔标注。 学习任务一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阅读课本26—28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材料用具: 4、方法步骤: 5、现象及结论: 讨论分析: ⑴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⑵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 ⑶为什么要设计3组实验? ⑷将3支试管在37℃水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⑸如果实验不成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学习任务二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观察教材29页的图Ⅳ-18,回答: 1.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举例说出人体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作用。 三、问题探究、交流展示(15分钟左右)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分析探讨不懂的问题。 2、收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探讨。 3、以小组为单位,以“自主学习”的内容为线索,向全班做汇报发言。 四、精讲点拨、归纳提升(10分钟左右)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注意: (1)取唾液前必须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2)此实验要在37 ℃的温水中进行,这是因为在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所以,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会感到有甜味。 五、达标检测、反馈讲评(5分钟左右) 1.有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A.实验中将馒头块用刀细细地切碎、搅拌是为了模拟牙齿的咀嚼 B.实验中为了尽快取得较多的纯净唾液应当将舌尖抵在上颚上 C.实验中用凉开水漱口是为了除去口中的杂物 D.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的特性 2.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C.37 ℃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D.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如图所示实验,①~⑤表示实验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实验步骤有误,应改为①②④⑤③ B.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应使用大块馒头 C.实验水浴时间不够,应延长到10分钟 D.实验缺乏对照,应另设对照组,将唾液换作2毫升清水,其余与实验组相同 4.下列关于“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分不开 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 ℃左右 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5.某同学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分析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如果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实验 C.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1号试管 D.如果4号试管中A处补全2毫升唾液后,能和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六、反馈讲评、梳理总结(3分钟左右) 引导学生谈课堂收获,并归纳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展示交流、集体完善。 |
| ||||||||||||||||||||||||||||||||||||||
板 书 设 计 |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教 后 记 |
|
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典型例题,习题精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典型例题,习题精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精讲点拨,反馈讲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