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一)知识技能 | 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及两栖类的特征。 |
(二)过程方法 | 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 | |
(三)情感态度 | 1.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对比,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3.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让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及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
教学重点 | 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掌握两栖动物的概念及两栖类的特征。 | |
教学难点 | 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两栖动物的概念。 | |
教学准备 | 1.编制学案。 2.准备活体青蛙或标本。 3.制作课件。 |
【教学过程】
环节 | 问题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情境引入 | 本课可播放青蛙生活习性录像,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也可由教师将青蛙、蟾蜍浸制标本出示给学生。同时提问:这些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属于哪一类动物?(前一问学生能答出,后一问可能答得不准确,教师可点拨)引出课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两栖动物的概念。 | ||||
自主探究 |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学案中的预习热身部分。 | 通过学案出示自主探究题,指导学生根据有关问题自主学习。巡视,辅导,注意个别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发现问题。 | 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课本中勾画,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 | 学生思考、回答。 | |
合作交流 | 一、两栖动物的概念。 | 播放青蛙的生活视频,出示讨论题: (一)青蛙的成体与幼体形态一样吗? (二)幼体生活在何处,用什么方式呼吸? (三)成体生活在何处?用什么方式呼吸? | 经过观察、分析,学生能归纳出:青蛙是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 展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蝌蚪发育成成蛙的过程。 | |
精讲悟疑 | 二、青蛙的形态结构。 | 出示思考题: (一)青蛙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与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 1.身体分部。 2.体色。 3.皮肤。 4.感觉器官。 5.四肢等几方面观察思考。 交流一下增加的实验: (1)将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 (2)将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 (3)取两只青蛙,将其体表涂上凡士林并将两蛙浸在水中,上面盖上有眼的盖(不让蛙出水面)(此实验应制成动画或幻灯片),学生观察青蛙的反应。增加补做的三个实验,进一步说明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特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 通过以上观察,归纳后,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明确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总结出: 1.青蛙的眼睛“视动不视静” 2.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冬眠时只用皮肤呼吸。) 启发学生,学生便可解释出青蛙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 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课本中勾画,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 | |
拓展运用 | 三、其它两栖动物及两栖动物的特征,两栖动物的保护。 | 出示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图片。 可用播放蟾蜍和大鲵生活习性录像,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明确蟾蜍是有益的动物,大鲵是有尾的两栖动物,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启发学生,联系青蛙、蟾蜍、大鲵特征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 认识其他的两栖动物。 总结出两栖动物的特征,并同学之间互相提问。 谈一下如何保护两栖动物? | 当堂识记:两栖动物的特征 师提问。 | |
迁移升华 | (一)通过对比——青蛙和鳄鱼产卵的环境,进行合作交流,对比分析,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认知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归类。 (二)通过判断——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学生分析,老师点拔,让学生明析两栖动物名称的由来及两栖动物只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 ||||
课时总结 | 教师启发学生,将本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不完善之处由教师做补充,这样长期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可将重点内容做精彩回放,学生观察后,再归纳总结。 | ||||
板书设计 | 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青蛙 (一)生活习性:水陆两栖,捕食活的害虫。 (二)外部形态:保护色,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有感觉器官,后肢发达,趾间有蹼。 (三)内部结构:呼吸:肺,皮肤辅助呼吸。 二、其他两栖动物:蟾蜍、大鲵 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一)知识技能 | 1.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的特点。 2.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其他的爬行动物及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
(二)过程方法 | 通过对爬行动物的知识的学习及爬行与两栖动物的比较,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 |
(三)情感态度 | 1.通过对蜥蜴等有关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已绝灭的古代爬行动物的了解,特别是兽齿类动物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 |
教学重点 | 1.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特点是学生掌握本纲主要特征的基础。 2.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 |
教学难点 | 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 |
教学准备 | 1.编制学案。 2.制作课件。 |
【教学过程】
环节 | 问题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情境引入 | 放录像,给学生展示一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壁虎、蛇、龟、扬子鳄等,告诉学生这类动物差别很大,但都属于爬行动物。(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这些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只不过有些种类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下面以学生较熟悉的蜥蜴为例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点。 | ||
自主探究 |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学案中的预习热身部分。 | 通过学案出示自主探究题,指导学生根据有关问题自主学习。巡视,辅导,注意个别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发现问题。 | 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课本中勾画,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 |
合作交流 |
一、蜥蜴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生理。 | (一)用投影片或挂图给学生展示蜥蜴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曾经在什么环境下见到过蜥蜴?2.你知道蜥蜴吃什么吗?当学生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蜥蜴生活在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白天捕食昆虫、蜘蛛等小动物,夜间住在洞穴里,有冬眠的习性,它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从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二)由于蜥蜴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它的呼吸是通过肺来完成的,但教师要指出,它的肺泡数目很多,因此能比较好地完成气体交换,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不像青蛙那样,由于肺的结构简单,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所以,蜥蜴能生活在比较干燥的环境里。 (三)最后教师从蜥蜴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发育的各个方面小结它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并列一个总的表格,对蜥蜴和青蛙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填写。 通过以上的比较,学生对蜥蜴比青蛙高等而复杂,更适应陆上生活,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更清楚了。 | 学生经过观察后思考:蜥蜴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为什么?在思考此问题时,要注意与两栖动物比较。可以强调观察的重点为颈部、四肢、尾及皮肤的情况。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后能答出:蜥蜴有颈,青蛙无颈,因此它的头能灵活转动,以便在陆地上更好地寻找食物、发现敌害。它的四肢比较短小,适于在陆地上爬行。它的尾圆长、末端尖锐、遇到敌害,尾自动断落,(蜥蜴的断尾学生亲眼看到的可能很少,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也可以联系壁虎自动断尾的情况。)还能做屈曲运动,吸引敌害注意,蜥蜴可乘机逃跑,断尾后还能重新长尾。关于蜥蜴的皮肤特点在与青蛙皮肤对比后,学生能比较容易答出:青蛙的皮肤裸露有粘液,而蜥蜴的皮肤干燥、粗糙,皮肤表面覆盖鳞片(这是角质细鳞),这样的皮肤能减少水分蒸发,利于在陆地上生活。 |
精讲悟疑 | 二、其他爬行动物及爬行动物的特征。 | 主要了解龟、扬子鳄、蛇(有毒和无毒)等,通过录像, 在教师的引导学生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有坚韧的卵壳。 | 学生介绍生活环境及主要的形态特点。学生了解扬子鳄是我国特产的淡水鳄类,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研究它还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所以国家把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
拓展运用 | 三、了解古代爬行动物的灭绝。 | (一)播放中生代古代爬行动物的有关视频,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恐龙”。 (二)到中生代末期,地球上出现强烈的造山运动,影响了气候和植物的变化,这对古代爬行动物是不利的,于是很多爬行动物不适应这种变化而绝灭了。 | 了解古代的爬行动物在中生代时期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所以中生代被人们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我国发掘了很多爬行动物的化石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
迁移升华 | 小资料:1.蛇毒是一种什么物质?怎样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被毒蛇咬伤后怎样急救? 2.蜥蜴和壁虎有毒吗?在蜥蜴王国中,共有蜥蜴和壁虎等5000多种,其中毒蜥只有希拉巨蜥和串珠蜥两种。毒蜥的毒腺在下颌附近。这两种毒蜥产于美国和墨西哥,我国没有分布。 |
鲁科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课堂总结,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课堂总结,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 鱼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 鱼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思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