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1 《法不可违》教案课题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第一框 法不可违计划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导学案 为什么说违法无小事(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 什么是违法行为,其种类有哪些? 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一般违法行为?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因此本课在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突出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明白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以及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从而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目标)1.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守法用法的人。2.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践行诚信,会处理两难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诚信对个人、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小组活动……设计思路通过案例导入将道德和法律两种社会规则放在一起,突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行为的底线。对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的学习,主要通过教材案例和学生小组合作,再以表格化的形式将学习成果化。最后通过身边的案例,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同时进一步认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教学过程教师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故事】社会万象:男子被拐 32 年,反对生母起诉养母 近日,广西桂林,被拐32年的曹平终于与寻找了他32年的亲生父母团聚。但他却反对亲生父母起诉拐走他的养母。曹平告诉记者,生母要他去法庭指正养母,自己做不到。他说:“叫了30几年的妈妈,也有过养育之恩,我做不出那种事。”由于案件已经过了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曹平的生母也只能提起民事诉讼。设问:1.你怎样评价曹平的言行?2.得到曹平谅解的养母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生:略师:曹平出于对养母的爱和孝顺,不想当庭指正养母,这是一种道德修养,值得肯定。但他不能要求生母和他一样原谅养母,养母拐走曹平的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案已经冲碰了法律红线,超出了道德评判的范畴。1.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设计意图】将道德和法律两种社会规则放在同一案件中,突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行为的底线。 讲解新课一、违法无小事【活动一】法律法规知多少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换货。2.《义务教育法》: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3.《义务教育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设问:从以上法律内容可知,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生:略师: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是我们社会生活安定和谐有序的保障。违法无小事。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的法律条款,让学生感受法律的作用。【活动二】P47 探究与分享要求:请在47页三个情境中分别划出以下内容:①具体行为②该行为违反的法律③承担的法律责任(处罚)设问:思考:三个情境中的行为有哪些共同特点?生:略师:上述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谓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某项法律,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同时为后续内容违法行为的分类做铺垫。过渡:那么这三种行为有何区别呢?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型呢?【活动三】小组合作要求:阅读教材,4-5人小组合作,完成上述表格。追问:47页探究竟与分享中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生:略追问:从这个表格看,根据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可以把违法行为分成几类?生:两类【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表格,尤其是举例,让学生对违法行为的分类有更加具体和条理化的认识。表格还可以作为学习成果保存。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活动四】新闻速览设问:新闻中的行为都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有何特点?生:行政违法行为。师: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行为。追问:思考: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二者针对的对象有何不同?生:略师:因为行政违法行为主要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因此违法的可能是被管理者,也可能是管理者。行政处分针对的是管理者,比如政府工作人员,而行政处罚针对的是被管理者比如个人和企业。【设计意图】通过新闻速览,让学生对行政违法行为有更具体的感知,突出关键词也有助于让学生通过处罚方式去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活动五】P50 探究与分享设问:1.这些行为违法吗?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是哪种类型的社会关系?3.你还列举哪些民事违法行为?生:略【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举例,使学生对民事违法行为有直观的认识,结构化的内容展示,让学生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活动六】实战演练要求:根据所违法的法律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事违法行为)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违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政违法行为)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民事违法行为)师:判断一种违法行为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是我们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技巧去判断。一看所违法的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 ——直接得出结论二看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拘留、罚款 ——直接得出结论三看典型行为:如,扰乱公共秩序 ——参考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发现问题,进行方法指导。【活动七】案例分析某日下班时间,甲骑车闯红灯经过某路口时与乙相撞,乙新买的手表被撞坏。甲乙发生争吵,正巧乙的儿子丙下班经过,不问青红皂白上前重重地打了甲几拳,当场把甲打倒在地,因未及时抢救造成甲的死亡。 设问:以上材料中涉及哪几种违法行为,请具体指出。 上述悲剧给我们怎样的警示?生:略师:生活中类似闯红灯、打人这样行为就是违法行为,有的人却全然不知,以为只是犯个小错。这样的一般违法行为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而触犯刑法,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③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的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既检验学生对方法和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得到警示和教育,知道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课堂知识小结 本节课法不可违,我们首先从法律的作用和特点知道了为什么法不可违。然后学习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重点了解了一般违法行为。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些身边的违法行为,不能觉得只是个小错而觉得无所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问题导学,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