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巩固(4)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吃冰棒解热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未开启的矿泉水瓶,过了一会儿,瓶外侧有水出现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D.冬天的早晨汽车的前挡玻璃结了一层薄薄的霜3.《诗经》“蒹葭”一诗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B.露水是霜熔化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C.露水形成的温度要比霜形成的温度还要低一些D.要形成霜,一是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二是有比较冷(0℃以下)的物体4.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白气”就是水蒸气D.此“白气”和北方冬天人说话时,嘴里呼出来的“白气”原理相同5.农谚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得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关于“霜前冷,雪后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霜是小水滴凝固形成,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均需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B.霜和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D.雪是小水滴凝固形成,下雪后雪融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熔化时间共用了 10 分钟C.在第5min 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min 时该物质处于液态7.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人用湿毛巾擦脸感到凉爽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吸热C.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到了初冬覆盖了一层霜,所以霜是由露珠变成的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一会儿后,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8.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A. B. C. D.9.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健康成人的体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淮安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10.有关物态变化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升高C.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D.树林中的雾、树枝上的雾凇都是属于凝华现象1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12.如图所示,玻璃瓶和试管内都装有水,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玻璃瓶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玻璃瓶内水先沸腾B.玻璃瓶、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试管内的水先沸腾D.玻璃瓶水沸腾,试管内水不会沸腾13.炎炎夏日,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则下列能反映沥青凝固特点的图像是( )A. B.C. D. 二、填空题14.如图甲是一支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______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15.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霜花,它在窗的______(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它是______形成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______形成的。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______的结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是184.3℃。采用图(甲)加热方式,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若采用图(乙)方式加热碘颗粒还可能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17.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匀刻度线,当温度计玻璃泡被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液面在10格处,当玻璃泡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在60格处,通过计算可知,温度计上每格表示的温度值是________ ℃,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18.吕梁气象台10月9日发布了寒潮篮色预警,全市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第二天早上发现玻璃窗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出现了一层水雾;太阳出来后,水雾消失是 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小蓉拿温度计测量了当时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为 ______°C。19.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20.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4)小明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明家的冰箱应该更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三:实验题 21.威威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威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则此实验环境的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威威看到,从水温90 ℃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威威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22.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分钟(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第15分钟的时候盐水所处的状态是______;(3)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请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解释冬天下雪后人们会在路上撒盐防止路面结冰打滑,其中原理:______。
23.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君君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把装有初温为______℃(如图乙所示),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______,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等冰全部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丙,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水沸腾时需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君君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2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_____(选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______,目的是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给并加热时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状态,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25.如图所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图a、b是实验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情况,其中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此时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由图线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水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实验中水温由90℃到沸腾用时10min,要缩短此段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填写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1.C2.B3.D4.D5.C6.B7.D8.D9.D10.B11.B12.C13.D14.热胀冷缩 37.8 -16 15.内表面 凝华 液化 汽化 16.升华 熔化 凝华 17.2 -20~200 18.内侧 汽化 6 19.晶体 熔化 保持不变 20.水蒸气 凝华 0℃以下的低气温 充足的水蒸气 不能 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 不容易 21.94 98 小于 吸收 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给烧杯加盖(任选其一) 22.10 10 -2
固液共存状态/固液共存态 降低冰的熔点,使冰更快熔化 23.﹣4 均匀受热 慢 吸收 不变 晶体 98 < 24.碎冰 水浴法 使试管里碎冰受热均匀 固液共存 不能 25.94 a 水蒸气 98 吸收 减小水的质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