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阜新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无答案)

    辽宁省阜新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无答案)第1页
    辽宁省阜新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无答案)第2页
    辽宁省阜新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无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阜新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各位同学请注意:务必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否则不得分。千万注意哦!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2分)
    A.酝酿(liàng) 吝啬(lìn) 菡萏(hàn) 莫不关心(mó)
    B.莅临(lì) 静谧(mì) 黄晕(yùn) 波光粼粼(lín)
    C.伫藏(zhù) 嘹亮(liá) 发髻(jí) 人声鼎沸(dǐng)
    D.蝉蜕(duì) 秕谷(bǐ) 暂时(zàn) 见义思迁(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小林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研究了一遍。
    B.因为我国所用的历法是公历,同时辅以传统的农历,所以常常有人会把二者混为一谈。
    C.人迹罕至的天山雪岭云杉林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
    D.展览会上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 )(2分)
    ①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______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②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的要素呢?
    ③(叫卖者)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_______。
    检测 必需 随机应变 B. 观测 必须 随机应变
    检测 必须 随声附和 D. 观测 必需 随声附和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于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B.客观、专业的影评是引领电影市场走向健康和成功的重要推手。
    C.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D.高铁、品德、流星、打算都是名词。
    5.关于作家及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湾,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C.曹操,字孟得,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6.下列对文学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追神会和戏剧舞台所见的“无常”形象,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五猖会》记叙了儿时父子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和父亲的阻难。
    D.《父亲的病》写了一个很轻松活泼的故事,鲁迅非常不满当年那些所谓“名医”的折腾人、捉弄人,所以行文充满了幽默,使得一个本来是沉甸甸的题材变得十分耐看,甚至令人时而想笑了。
    7.对两首诗理解合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甲)观沧海 曹操 (乙 )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黄四娘家花满蹊,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千朵万朵压枝低。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留连戏蝶时时舞,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自在娇莺恰恰啼。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甲诗开篇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乙首句采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点明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和“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两组诗句都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来描绘眼前景象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用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8.诗文默写(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4)回乐峰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性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满分3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9-12题。(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①吴起②出,遇故人,而止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④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⑥?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昔:从前。②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③止:留住。④方:才。⑤俟(sì)等待。⑥欤(yú):句末语气词。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
    期返而食_______________(4)故人至暮不来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下车/引之 B.对/子骂父 C.故人至/暮不来 D.期日/中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乙文主要叙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3-16题。(9分)
    母亲的饭量
    李世斌
    ①躺在病床上的母亲,饭量一天比一天小了。我从碗里舀出一调羹小米粥,母亲只吞咽了半勺,便闭上双眼,不管我怎么劝,也不肯再开口。我把碗轻放到床头柜上,起身走到病房外的露天平台上,点了一根烟。先前医生已经无奈地告诉我,母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甲】
    ②我儿时一直以为母亲的饭量很小,后来长大了,才意识到母亲的饭量跟常人没有区别,开心的时候,能喝下二两米烧,连精带肥的猪肉咸菜馅的麦饼一次也能吃下一整个。如今,母亲老了,病入膏肓了,连一小勺小米粥都难以吞咽。【乙】
    ③那时我刚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就盼着吃饭,饥饿感如肚子里的蛔虫,总是伴随着我。如果哪餐饭有番薯米粥吃,就算好伙食了,我一口气能吃下两大碗,我的两个弟妹也不甘示弱,吃着碗里的,两眼却瞟着锅里的。母亲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们吃,自己顶多吃半碗粥就不再吃了。父亲贴着碗沿吸溜几口粥,会问一声母亲:“你就吃半碗粥,能行呵?”母亲总是说:“我饭量小,够了。”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丙】
    ④学校放暑假时,到晌午,母亲会煮一碗粉干(粉干里会掺一些剩饭或番薯),装进竹卷格儿,叫我给在田头劳作的父亲送去。临出门时,母亲有时会叮嘱一句:“你阿爸种田用力兮,路上别偷吃呵,就是你阿爸叫你吃你也别吃,晚上阿妈让你吃饱。”
    ⑤田间的父亲光着膀子,脊背晒得乌墨般黑。他把寸寸断的粉干连吃带喝,会有意剩下一些让给我吃。我想起母亲的叮嘱,便眼巴巴地摇摇头不肯吃。父亲笑笑说:“娒,阿爸叫你吃你就吃,阿爸不告诉你阿妈。”【丁】
    ⑥大概是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上体育课,我突然晕倒了。过一会儿苏醒了过来,老师不放心,叫学生到我家通知家长把我领回去休息。是母亲急匆匆来领我的。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村口的一家面店,母亲问我:“娒,肚饿不?到面店吃碗面吧。”
    ⑦我当然想吃一碗鲜汤面,我咽下口水说:“阿妈,你吃我才吃,你不吃我就回家吃番薯。”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好,阿妈身上正好有点零碎钱,阿妈也吃一碗,也好几年没吃店里的鲜面了。”
    ⑧我跟母亲面对面坐在窄桌前,待两碗汤面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起面条往嘴里送。母亲把自己碗里的面夹了几筷子到我碗里,才开始慢慢地吃着。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佝偻着背走过来,手里捏着一只磕了沿的瓷碗。
    ⑨当我把一碗汤面吞进肚子里后,我见母亲碗里的面还剩下半碗。我好奇地问母亲:“阿妈,你才吃了几口,怎么不吃了啊?”母亲微笑一下说:“阿妈饭量小,吃不下了。”
    ⑩母亲说完便拉起我离开面店。在走出店门口时,我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在那一瞥间,朝天的碗底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
    ⑪好久以前的事了,却恍若昨天。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8月07日 15版)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2分)
    我鼻子阵阵发酸,想起了从前。
    【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阅读下面的句子,揣摩母亲的内心活动。(2分)
    母亲总是说:“我饭量小,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微笑一下说:“阿妈饭量小,吃不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结尾说“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结合全文推测一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7-20题。(13分)
    光明顶上
    明前茶
    ①凌晨四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光明顶,网上攻略称,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但显然还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角架都已经架好,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很多人穿着抓绒外套仍瑟瑟发抖。
    ②这时,喝杯热水都成了奢望。
    ③忽然,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变了形的短袖T恤,光脚穿着一双上世纪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她背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辣红了眼睛,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
    ④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巨包的新鲜玉米棒来卖,负重走了几千级台阶来卖玉米,累得她整个人都似矮了一截。
    ⑤背包里面做了保温的棉夹层,玉米棒都是温热的,插着竹签散发着软糯的清香,十块钱一根,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
    ⑥天边的一线鱼肚白还没有变成橙黄色,趁此机会,我和旅伴安安心心把早饭吃了。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得意地笑,说:“我买了最好的玉米种子,为预防与邻居家的玉米授粉串种,十年前我在两家的玉米田间种了两排桑树做间隔,从此我的玉米从此再也没有退化过。”
    ⑦“那你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煮玉米棒?”“25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报,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12点半我就起床煮玉米,凌晨一点半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大儿子去了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合肥念研究生。农妇仍和丈夫在山里,侍弄他们的茶园、竹园,十几只跑山鸡和那一坡沙沙作响的玉米地。
    ⑧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这场景,久违了,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倚着杂货铺的柜台,喝三毛钱的汽水,把完好的玻璃汽水瓶退回去,还能得一毛钱一样。有人好奇地问:“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早先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沼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旅伴就嗔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钱多费点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
    ⑨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山的人,恐怕难以理解土生土长的人对黄山的热爱。收完所有的玉米芯子,日出的大幕刚巧拉开,山顶上一片快门的咔嚓声。东方的天际瞬息万变,光影与云海和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的色彩在游戏,在躲猫猫。而将出未出的太阳似一个赖床的小孩,陷在云絮里,不想离开它的窝。约20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一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竟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⑩下山途中我又遇见了她。农妇说:“你们运气真好,下了十天雨,今早才放睛,不然也看不到日出;我的运气也不差,现煮的70根玉米棒,收回了68根玉米芯子。”
    (选自《意林》2019年第22期,有删改)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描写方法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分析农妇“欣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农妇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品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4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告别了小学的美好时光,却难以割舍小学的美好记忆。每当一个人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刚刚过去的小学阶段所接触过的人和经历过的事?请你以“想起小学想起你(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表达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请以“我终于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得抄袭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相关试卷

    [语文][期末]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诗歌鉴赏,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句子默写,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辽宁省铁岭市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铁岭市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