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2 预防犯罪 一课一练(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21年)

    5.2 预防犯罪 一课一练(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
    5.2 预防犯罪 一课一练(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21年)第2页
    5.2 预防犯罪 一课一练(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21年)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预防犯罪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预防犯罪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预防犯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2 预防犯罪
    1.中学生小明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上网玩游戏,后因抢劫致人重伤受到刑罚处罚。对此,下列同学们的议论中正确的有( )
    ①凡是违法行为都应受刑罚处罚
    ②违法犯罪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③旷课、夜不归宿属于不良行为
    ④青少年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0年3月9日,广州海珠法院借助远程视频公开审理刘某某谎称女友确诊新冠肺炎一案。刘某某因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对此案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期徒刑是一种行政处罚
    ②刘某某的行为尚构不成犯罪
    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刘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其中吸烟、旷课、逃学、不良交友和夜不归宿的比例达到80%以上,这警示我们( )
    ①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②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③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④应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只是因为无聊,15周岁的“熊孩子”阿杰在无人居住的旧楼内多次放火,并发到朋友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一年。阿杰的行为属于( )
    A.不懂事的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5.古语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告诉我们( )
    ①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源自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②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肯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③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犯罪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疫情防控期间,国家严厉打击“故意隐瞒感染实施”“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哄抬物价”“妨碍公务”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健康的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7.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公安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严打各类涉疫违法犯罪,彰显了敢于亮剑的铮铮铁骨。全省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依法从严打击涉疫情违法犯罪行为,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环境。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国家通过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C.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D.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8.截至2020年3月30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各类制售假劣涉疫情防护物资案件1095起,捣毁犯罪窝点830个,查扣涉案口罩4840万只;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打击力度。这是因为( )
    ①这些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这些行为都是民事违法行为
    ③法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
    ④这些行为都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9.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 )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于隙烟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犯罪行为开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2019年2月9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莫某某放火、盗窃一案。法院一审以放火罪判处莫某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B.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C.死刑、有期徒刑 D.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有期徒刑、罚金
    11.某市公安机关的统计报告显示,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另外,报告还显示,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正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这警示我们( )
    ①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未成年人年龄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必小题大做
    ③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为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12.材料一:小峰是某中学的初二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婚,小峰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在校期间,学习不认真,经常违反校纪而被处分。平时,经常和一些社会小青年交往,喝酒抽烟,通宵在网吧玩赌博游戏。
    材料二:2018年10月28日,行驶在重庆万州长江二桥的一辆22路公交车突然越过道路中心实线,撞到对向一辆小轿车后,坠桥沉江。15人被夺去生命。事发原因是公交车司机冉某和乘客刘某互殴导致事故发生。据万州警方通报,刘某平和冉某的互殴行为与危害后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两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涉嫌犯罪。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小峰的“网吧玩赌博游戏”的行为和材料二中冉某和刘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有中学生认为,平时违点小法,关系不大,只要我不犯罪就可以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3)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增多。请你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旷课、夜不归宿属于不良行为,“抢劫致人重伤”属于犯罪行为;题干中的小明由不良行为逐渐走向违法犯罪,启示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明辨是非,防患于未然,学会自我约束,因此选项③④正确;①错误,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②过于绝对。故选D。
    2.【答案】D
    【解析】广州海珠法院判处刘某某有期徒刑7个月,体现出法律的强制性,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刘某某受到刑罚处罚说明该行为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④说法正确;①错误,有期徒刑是刑罚处罚;②错误,海珠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故选D。
    3.【答案】C
    【解析】题干内容警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增强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③④符合题意;有不良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①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题文中,阿杰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犯罪行为,即严重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A错误,属于违法行为;阿杰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不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BC应排除。故选D。
    5.【答案】D
    【解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思是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其告诉我们预防违法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源自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犯罪,①③④正确。②错误,“肯定会”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
    6.【答案】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依据教材知识,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7.【答案】B
    【解析】题干中“依法从严打击涉疫情违法犯罪行为,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环境”说明法律、法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国家通过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B符合题意;A错误,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CD与题干描述不符。故选B。
    8.【答案】A
    【解析】题文材料表明,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同时也具备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三个犯罪的基本特征,因此应加大打击力度,故①④都是正确的;②错误,都是刑事违法行为;③错误,惩罚犯罪不是目的,法律制定的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故选A。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材料中的这些数据说明如果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气,又不加以改正,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预防违法犯罪应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题文中的描述警示我们应该防微杜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不良行为及时改正,不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②说法错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于隙烟的意思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③正确。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刑罚种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所以B项说法正确;A项中的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在题文中没有体现;C项属于主刑;D项中的有期徒刑、死刑属于主刑。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预防违法犯罪, 题文材料反映了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因此预防违法犯罪就要认清犯罪危害,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故①③④符合题意;未成年人年龄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必小题大做,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故②错误。故选D。
    12.【答案】(1)材料一:小峰玩赌博游戏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材料二中的人物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犯罪)。依据:根据危害社会的程不同度或违反的法律法规的不同。
    (2)①这种观点是错的;②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平时违点小法,不加以制止,就可能发展到严重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③所以,平时我们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遵规守纪。
    (3)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平时要杜绝不良行为;③拒绝各种不良诱惑;④做个自觉守法的人。

    相关试卷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课时训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预防犯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