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设计,共2页。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3,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重点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二次备课自主探究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 ×(-5),2×(×3)× (×4)×(-5),(-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利用所得到的规律,引导学生探讨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这组式子利用负因数的个教逐个增加的形式,让学生马上可以淆出积的符号和负因数的个数有关,学生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增强小组合作意识。这组式子利用负因数的个教逐个增加的形式,让学生马上可以淆出积的符号和负因数的个数有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尝试应用 出示教科书40页例3,在解题前先引导学生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出示问题: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7.8×(-8.1)×O× (-19.6)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得出几个数相乘,其中因数为0时的特殊规律. 出示教科书中40页的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 出示教科书40页例4,引导学生用计算器中的符号键和运算键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补偿提高 教师自行安排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 自主学习指导教学札记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将实际间题抽象或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其实就是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方法,因此用这个游戏引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让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在实践中有了生动的应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以验证这一环节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推理,导出数学规律,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各抒己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用计算器可以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意味着没有必要要求学生进行复杂的笔算,因此在练习的选取上不提倡难、繁的题目,但计算器的运算必须要在学生掌握了相应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让计算器为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服务。笔算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来判断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充实地学习数学,把注意力集中在决策、反思、归纳和问题解决上,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1 角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 乘方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 乘方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