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5.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主讲教师:徐海涛 所属院系:设计学院艺术系
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这些化学元素一般包括锡、铅和磷等,因合金的颜色为青灰色,故名青铜。 整个奴隶制时期,也是青铜设计制造最为繁盛的时期,世界各国文明都经历过青铜时代。但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为基本特征的。
[学习目的]:初步掌握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欣赏 方法;能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感受欣赏青 铜工艺;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习内容]:一、青铜工艺的产生及铸造; 二、青铜工艺的分期及特点; 三、青铜工艺的设计分析;[学习重点]:奴隶社会青铜工艺的分期及特点。[学习难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风格 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器道论”。
一、青铜工艺的产生及铸造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常识,思考为什么红铜会被青铜所取代?
①质地: 红铜质地软,不易做大型器物和锋锐有刃器物 青铜质地坚硬,宜制大型器和有刃器②熔点: 红铜熔点高 青铜熔点低,熔液流荡,铸浇时无微不人,与陶范 保持密合,能铸出特别细丽清楚的花纹。
所以我们说青铜工艺产生之前曾经经历了了一个红铜工艺阶段,但很快被青铜工艺所取代,原因是因为青铜相对红铜来讲具有许多优点。
先用泥土制成铸件的完整模型,经过焙烧,然后在表面贴泥片进行翻型,制成泥范,就可用合金溶液进行浇铸了,冷却后,即成青铜器。
此法在我国应用较晚。所谓失蜡法, 也称熔模法,即先用蜡做出要铸器物的形状,然后浸涂泥浆至一定厚度,预先留出浇口,泥模干后,经过焙烧使蜡型熔解流出,然后灌铸铜液,冷却撤模后即为所要铸的器物。
二、青铜工艺的分期及特点
【一】育成期 (商早期以前至公元前14世纪前)【二】鼎盛期 (商晚期——西周早期 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世纪) 【三】转变期 (西周中期——春秋早期,公元前十世纪——前六世纪)【四】更新期 (春秋晚期一战国早期,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一前475年)
[一]育成期 (商早期以前至公元前14世纪前)
1、二里头文化期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二里头文化遗址调查发现并发掘,工作持续至今。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的青铜爵
《狭流爵》 夏,青铜,高22.5厘米,流尾全长31.5厘米,1975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河南偃师县文管会藏。
2、二里冈文化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二里冈文化期的青铜器(部分)
《兽面纹爵》 通高16.1cm,宽14.8cm,重0.24kg。故宫博物院现藏青铜器中时代最早的器物之一。
《兽面纹斝》 高32.4厘米,平底,三锥形足,中空。(上海博物馆藏)
育成期青铜艺术的特点:
(1)种类有:斝、爵、盉、罍、鼎、觚等。(2)造型一般都很完整,规整对称,直壁器、平底器较多。有的器体扁平,方中有柔;有的呈圆形,柔中寓刚器壁厚,器体不大,趋于实用。器物的流、尾、柱、足底等局部处理,既是实用要求又是美的加工。(3)装饰纹样:育成期的青铜装饰纹样较少,但有一个从无纹样到注重装饰的过程。二里头器物很少装饰,到二里岗时期开始出现装饰纹样。纹样的内容主要有兽面纹、乳钉纹,纹样构成连续形式,单层装饰,或以兽面纹为主题是其装饰特点。
《兽面乳钉纹方鼎》 1973年河南郑州出土,高100厘米,重82.5公斤,方形、两耳、四足,腹部有带状兽面纹和每面三边宽带乳钉纹构成,足上有兽面纹。
[二]鼎盛期 (商晚期—西周早期 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世纪)
宗法制在各个社会等级之间划分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为了保证宗法制的实施,商周王朝还制定的与之相应的礼乐制度。
礼:吉、凶、军、宾、嘉乐:配合礼的乐章 按照这种制度,贵族一生无论是祭祀鬼神、待人接物、还是进行政治、军事活动,都要恪守符合等级观念的规范典制。
是专用于祭祖、宴飨和其它主要的礼仪场合,商周时期的统治者们奉鬼神、讲天命,以为统治权力是上天赐予。宣称自己是天子。还认为有一个诸神的世界,它们对人间具有支配力量,所以事事占卜,频繁祭祖,祈求上帝或先祖神灵的护佑,其实是维系其统治利益。青铜礼器就是这一活动及其他礼仪活动中的摆设及用器(道具)。
《司母戊方鼎》 商代后期,高133.2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形体之大,造型之精,世所罕见,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国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簋 最早见于商代。西周时,簋和鼎配合使用,成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簋多以偶数出现,并有一套完整的使用制度。
<黄簋>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大盂鼎> 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传为清代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村出土。
内腹壁铸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康王对大贵族盂的训浩和赏赐财富的命令。命辞突出宣扬天命,提倡德治,还记载了赏赐于盂的大批奴隶(共1726人)的数字和土地、衣履、车马等物。
《四羊方尊》商代后期,盛酒器 ,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高58.3厘米,口边各长52.4厘米,重34.5公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1)鼎盛时期青铜器的造型 无论大件、小件,也无论饮食或饮酒用器,由于其大多作为礼器,用于隆重仪式之时,或祭祖、占卜,所以表现出了奴隶制的一定威严和奴隶主统治政权的不可企及,庄重、伟严、庞大、浑厚
鼎盛期青铜艺术的特点:
(2)鼎盛时期青铜器的装饰 装饰纹样,主要内容有三种:饕餮、夔龙和云雷纹。多以饕餮纹为主纹,云雷纹为地纹,有时配以夔龙纹,少量器物以夔龙纹为主纹。
[三]转变期 (西周中期—春秋早期,公元前十世纪—前六世纪)
依据标准器物,大概从西周穆王(公元前930年左右)时期开始,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克鼎》(1890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 高 93厘米,重 201.5公斤,西周孝王时期。
《虢季子白盘》(陕西宝鸡出土)盘的色泽斑斓,造型古朴大方。形状为长方形,外腹四面各有二兽衔环耳,四足作矩形。器腹饰带纹。该盘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重约225公斤。
<龙纹壶> 西周晚期
《齐侯匜》(上海博物馆藏)高24.7厘米,春秋早期。
转变期青铜艺术的特点:
(1)青铜器的造型 造型少有厚重典雅的器物,开轻薄、草率、简陋之新风。礼器的风度已大大削弱;酒器大量减少,如爵、斝、觚、等高级饮酒器开始绝迹; (2)青铜器的装饰 纹样中夔龙纹逐渐绝迹,饕餮纹已变小作为器足上端的装饰,而窃曲纹、环带纹等特别盛行,夔纹多处理成粗枝大叶的几何形图案。一般都不用云雷纹衬地,成为单层装饰,趋于简单,显得有点潦草,表现出青铜工艺中衰时期的某些特点。
[四]更新期 (春秋晚期一战国早期,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一前475年)
春秋中叶以后,在社会动乱中,“工官”、“农官”靠榨取“工奴”、“耕奴”的剩余劳动逐渐富庶,发展为“工头”、“地主”,先富庶上去的竟闹到 “贵敌王侯、富埒天下”。本来操纵于官府手中的手工业生产,也已为官商大贾所操纵,王侯用品不再那么神秘,开始变为有竞争能力的商品,青铜器尤为如此。
《蟠龙纹匜形鼎》(高7.5厘米),兽形钮、直立耳、蹄形足,兽形钮的处理极有时代特点,首先是比较写实的,其动态有着幼雏动物的可爱,四蹄稳踏,略往后蹲,昂首视上,尾巴上卷,似有惊恐之状,生动逗人之趣。
《莲鹤方壶》春秋晚期 通高117厘米 口长30.5厘米 口宽 24.9厘米。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
《宴乐攻战纹壶》(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高40.6厘米。战国
(1)器物造型:这时期比较流行的器型种类大多还是以前旧有,但其形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陈旧形式不再出现,新的式样广泛流行。(2)更新期铜器的装饰纹样装饰风格由质朴、简率、粗放逐渐向富丽、细密、舒展自由过渡并发展,此期装饰特点有三:①现实性描写手法被提高,不同于鼎盛期的象征性(以人物、动物纹的处理为突出);②有较复杂的生活场面(宴飨、狩猎类);③细线、精刻、镶嵌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更新期青铜艺术的特点:
三、青铜工艺的设计分析
材美工巧 文质彬彬 器以载道
1.材美工巧 (材料与技术的有效结合)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荀子·强国篇》
2.文质彬彬 (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奴隶社会的青铜器在装饰、造型等方面无不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器道论包含了三个范畴:形、道、器,三个范畴的关系是∶道在形以上,器在形以下。简言之,器指物质载体、道指精神内容。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需要、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对青铜器的设计施加着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青铜器的造型设计还是装饰设计,都必然体现着奴隶主阶级独特的意志,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
中国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被认为是“可以与任何时代、任何地区所制造的最为动人的杰作相媲美的作品”, 其鼎盛时期也被全世界公认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经典时期,作为中国奴隶社会设计的杰出代表,它以鲜明的民族与时代特色,卓越的设计意匠和完美的铸造技术,在世界古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后作业: 请通过图书、互联网等媒介搜集更多的有关奴隶社会的青铜器资料,用已学知识对其进行梳理和鉴赏。
“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是说为兽。 《吕氏春秋》 “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搔动”。 《淮南子》
神人“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赂,侵于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谓之饕餮。 《左传》
“东海中有流坡山,……其上有兽,壮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 《山海经·大荒东经》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孔子“先质而后文” ——墨子“好质而恶饰” ——韩非子
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5.明暗与立体的表现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5.明暗与立体的表现备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对物体的影响,光与明暗的关系,影响明暗变化的因素,明暗素描的表现技法,铅笔速写,彩色铅笔素描,工笔国画,写意国画,铅笔淡彩,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美术九年级上册5.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美术九年级上册5.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公益招贴画设计赏析,商业招贴设计,直击凤冈干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5.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5.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作品,历史背景,局部分析,罗丹的其他作品介绍,《巴尔扎克纪念像》,《思想者》,《地狱之门》局部,《欧米哀尔》,《露丝·贝莉》,《行走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