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下列对刑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
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下图中有1处错误,错误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3.如图这幅漫画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伤害
B.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实施专门保护
C.未成年人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D.未成年人要及时自觉矫治不良行为
4.目前全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危害群众生产生活的黑恶势力,这些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___,应承担____法律责任
A.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B.触犯了刑法刑事
C.严重社会危害性行政D.触犯了刑法民事
5.近年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一些腐败分子纷纷落入法网,多名领导干部均因犯罪判刑。他们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触犯刑法
D.刑事违法性
6.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其中主刑包括
①管制和拘役②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③死刑④死刑和剥夺政治权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以下是甲、乙两人的部分生活场景。
甲:哥们儿抽根烟。——乙:真有味!
甲:哥们儿嗑粒“药”。——乙:真过瘾!
甲:哥们儿一起干。——乙:真刺激!
甲:哥们儿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
甲、乙两人的生活经历警示我们
①一切吸烟、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②教唆别人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要谨慎交友,明辨是非
④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发展成犯罪行为
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张某因盗窃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一处罚的法律依据是
A.刑法B.民法总则C.治安管理处罚法D.宪法
9.中学生小猛沉迷于网络游戏,还经常趁父母不在家上网浏览不健康信息。后因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手段,持刀抢劫,将一妇女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这警示我们要
①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②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治观念
③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
④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
A.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二、非选择题
11.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记附近多次对路过行人持刀抢劫。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0元。
(1)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两点建议。
参考答案
1、D
【解析】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刑法不是,①排除。故本题选D。
2、C
【解析】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③处错误。故本题选C。
3、D
【解析】本题的题意是未成年人从不良的行为开始,慢慢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ABC均不合题意,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题意未涉及;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题意未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题意也未涉及。故本题选D。
4、A
【解析】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故本题选A。
5、A
【解析】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故本题选A。
6、C
【解析】我国刑罚主刑包括管制和拘役,包括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包括死刑,故①②③入选;剥夺政治权利是附加刑,④不能入选。故本题选C。
D
【解析】一切吸烟、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这句话是错误的,吸烟行为不违法,吸毒违法,但不是犯罪;教唆别人犯罪,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要谨慎交友,明辨是非;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发展成犯罪行为,③④两点说法是恰当的。故本题选D。
8、A
【解析】犯罪时违反刑法的行为,当然要以刑法作为处罚的依据;民法总则对应的是民事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应的是行政违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故本题选A。
9.B
【解析】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我们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对我们的成长有利,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看待网络,积极利用网络的优点。③排除。故本题选B。
10.A
【解析】“利于行”与“犯罪”还有有一段距离的,排除B;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排除C;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是文明礼貌,更是与犯罪没有直接关系。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11.(1)属于犯罪行为。因为阿斌等人多次持刀抢劫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2)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②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③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同龄人:①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②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③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预防犯罪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课时训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