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2021年)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1页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2021年)

    展开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来源、强大底气;明白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懂得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过程与方法:提高鉴赏中华文化的能力;培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华文化,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积极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探究新课(小组自学)→课堂小结→练习与巩固【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核心素养】公民意识: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让孩子们明确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从而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作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渊源,通过传统美德的携程,有利于孩子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国家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P58运用你的经验(传统节日知多少)问: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来由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生:略师:①传统节日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是因为其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认同。②传统节日的形式在与日俱进,也增加了新的色彩,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只要存在,则会继续得到继承和发展。③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讲授新课:一、延续文化血脉(一)中华文化根师:请同学们将整个第一目快速浏览,然后概括一下本目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生:略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本目主要讲了这几个内容(一)中华文化根1、内涵2、重要性3、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增强文化自信师:请同学们看P59相关链接(1)——文化与文明    问:有什么感悟?生:略师:①讲的是文明与文化的关系。②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其精华的部分,也有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而具有“糟粕”的部分。③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与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④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便是文明,便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的标志。师:请同学们阅读P59探究与分享(1)——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问:查找资料,分享交流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使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种说法吗?生:略师:①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必要进行保护。②正是这些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组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中国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意志。师:请同学们阅读P60相关链接(1)——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生生交流:略师:①学生学习传统戏曲、校园青少年练习太极拳、儒家著作总汇、现代化的旗袍时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③相关链接上的图片,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师:请同学们阅读P61探究与分享(2)——“文化之旅”学活动问:请你说明设计思路,并向同学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生:略师:①(设计: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内在的精神联系,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三种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不同发展时期的智慧成果,他们促进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展。③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革命文化和建设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支撑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师:请同学们阅读P62探究与分享(3)——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问: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生:略师:①我国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和活跃;中华文化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有理由、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因交流借鉴而丰富多彩;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师:通过这后面一部分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做一个概况。生生互动:略师:①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l②怎么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二)美德万年长师:请同学们将整个第二目快速浏览,然后概括一下本目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生:略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本目主要讲了这几个内容(二)美德万年长1、内容2、影响3、做法师:请同学们阅读P63探究与分享(4)——一脉相承的优乐思想问: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虽然孟子和范仲淹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忧乐观思想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将你的忧乐观与同学分享。生:略师: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②二者有乐观一脉相承,均表达了朴素的民本思想。③孟子认为君王应该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实行仁政,最终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④范仲淹侧重于讲述士的责任,为天下而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两者的优乐观与现代的以人为本思想在目的上有所不同,但精神内涵是一致的,现代的以人为本思想也是从古人的民本思想中发展而来的。师:请同学们阅读P64阅读感悟(1)——《朱子家训》摘录。问:同学们有什么感悟?生:略师:①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用而不觉。②我们日常家庭生活的一举一动同样承载着美德的力量。③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师:请同学们阅读P64探究与分享(5)——宁波好人“顺其自然”。问: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生:略师:①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你这样做会不会亏待了自己,亏待自己的家人?②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好人,长嫂如母,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叔子,在嫂嫂的照料下,干净清爽,寝室内没有异味……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敬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师:请同学们把第二目的教材在整个浏览一下,概括一下中华传统美德影响、内容和践行生生互动:略。师:①影响:中华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晒拆掉,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②内容: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仁阳山衣蛾的初始准则。践行:青少年必须责无旁贷,必须身体力行。课堂小结(一)中华文化根1、内涵2、重要性3、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增强文化自信(二)美德万年长1、内容2、影响3、做法 巩固知识:见《延续文化血脉》课堂练习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影响、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都能有所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了解,重在能形成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