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共8页。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第1题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第2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如图1-6-1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 )图1-6-1A.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B.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第4题(多选)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11478.5铝6602 327碘113.5184.4铜1 0832 595水银-38.8357A.90 ℃的碘不会熔化B.零下10 ℃的酒精也能汽化C.零下20 ℃的水银是液态的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第5题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第6题如图1-6-2所示,试管和烧杯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它们的底部没有接触,现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且继续加热,此时试管中的水( )图1-6-2A.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B.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D.温度能达到沸点,沸腾与否视火力而定第7题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第8题(多选)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B.水蒸气烫伤比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C.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D.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蔬菜中水分的蒸发第9题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第10题我国发射的“神舟”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作“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第11题夏天,把冰棒从冰箱里拿出来,冰棒表面立刻结有小冰晶,它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而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这三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凝固、汽化、升华B.凝固、液化、汽化C.凝华、液化、汽化D.凝华、汽化、升华第12题如图1-6-3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图1-6-3(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第13题如图1-6-4所示为海波的凝固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海波的凝固点是________℃,海波在BC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海波在CD段是________态。海波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___min。图1-6-4第14题如图1-6-5甲所示,当烧瓶中的水沸腾以后,移去酒精灯,烧瓶中的水将________沸腾(选填“继续”或“停止”);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以后,将抽气筒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向外拉动活塞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图1-6-5第15题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第16题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________(选填“吸收”“放出”)热量,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________(选填“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第17题(1)如图1-6-6甲,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儿气球会鼓起来,原因是 。(2)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变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________(选填“二氧化碳”“空气”或“水蒸气”)遇冷在外壁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图1-6-6第18题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图1-6-7(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1-6-7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做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第19题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图1-6-8(1)图1-6-8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像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第20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干冰2015年中秋节这天,武昌的欧阳女士遭遇一件烦心事:一位朋友送来一个月饼礼盒,她拆开包装盒时,不慎将盒子里面多个像小冰糖一样的白色晶体散落到了自己的双腿上,仅仅只有几秒钟的工夫,欧阳女士就感到双腿有剧烈刺痛感,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好像被烫伤了一样。她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医生称:这是被干冰冻伤了。干冰是温度在零下78.5 ℃以下的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极易升华,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致冷、维持低温状态的效果,商家多用它维持小包装冰淇淋、月饼的低温状态,人体直接接触很容易被冻伤。此外,干冰在吸收热量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时,其体积能膨胀扩大600~800倍,如果将干冰放在密封容器内或气体不能顺利释放的容器中,就会引起压强迅速增大,出现爆炸事故。切记在每次接触干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并且用厚棉手套或其他遮蔽物才能触碰干冰!汽车、船舱等地也不能使用干冰,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时可能引起呼吸急促,甚至窒息!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干冰升华时,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皮肤直接接触干冰,就会被________(选填“烫伤”或“冻伤”)。(2)为了防止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将其装入矿泉水瓶后拧紧瓶盖,立即放入家用冰箱的冷冻室(设置到最低温度,为零下24 ℃)中保存,这种做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3)将一块干冰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水中就会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出现,请你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