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ppt课件
展开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当中寻找答案吧。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2.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4.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读准字音舜( ) 傅说( ) 胶鬲( ) 管夷吾( )孙叔敖( ) 百里奚( )畎亩( ) 行拂乱其所(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
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 逍遥游》)
鹏之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而 / 山不加增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是故 / 所欲有甚于生者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文: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市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人物简介: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人物简介: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人物简介: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第1段列举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其共同点是什么?
人物简介: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
人物简介:孙叔敖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人物简介:百里奚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
用排比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不能删除。①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②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从正面论述的,而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述的,如果删去,就不能全面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结合全文内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炼
“忧患”如何使人成才?“安乐”如何使国家灭亡?
孟子以六位名人历经磨炼后成就大业的事例,论证了艰苦的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而“困于心,衡于虑”是成才的主观因素。这就证明了常处忧患之中才能使人成才。 国内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国外没有实力相当的邻国并存、威胁,没有外部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从而论证了“安乐”会使国家灭亡。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理解: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事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
示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后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称帝。他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宠爱杨贵妃、误用安禄山……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祸患。
本文与《富贵不能淫》一文在证明观点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富贵不能淫》以“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对比,本文则从个人成才、国家兴亡的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生与死的结论,构成对比
《富贵不能淫》采用问答的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清晰;本文先以六个“历经磨炼最终成就大业”的人物为例,然后分析,层层深入,由个人到国家,最后得出结论
古代六个名人都是历经磨炼后才有所作为
主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文章通过列举六位名人历经磨炼最终有所成就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阐明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的道理。
1.排比造势,先声夺人。文章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文章先由具体例子人手,引出一般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先在主、客观方面经历一番痛苦磨炼的观点,然后由个人推论到国家,论述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另外,在论述从个别到一般时,从正面着手,先举同类事例,归纳出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在论述国家层面时,从反面着手,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进行高度概括,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证明,使结构严谨,观点不言自明。
来,咱们互相打打气!请按以下的句式,将文中的名句赠送给你的同学! XX,我想对你说:“天将降大任……所不能。”虽然你现在____,但只要_____,就_______。(句式可以根据语境调整,更可以自行创造句式,运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 例如:同学,我想对你说:“天将降大任……所不能。”虽然你现在遭遇了挫折,但只要不放弃,就能看见胜利!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圣人)出自同一类的人,却远远高于众人。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担当管理工作,从事体力劳 动的人被别人管理。
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同“圆”,圆形)。(《孟 子·离娄上》)
【释义】不用圆规和曲尺,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5.一日暴(读“pù”,同“曝”,晒)之,十日寒之,未 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曝晒它一天,再冷 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了。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
(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今义:送出,发表,揭露。)
(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
(古义:狱官。今义:军人。)
(古义:这。今义:判断词。)
(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
(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征讨、征用。)
(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动词,同“弼”,辅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动词作状语,在国内)
初中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执教者康中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六位名人事例,国家--无忧患易灭亡,积累背诵,课堂积累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活动探究,问题探究一,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3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音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