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探究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据的波动程度主备人 备课时间 教出时间 教案编号 教学内容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2) 课 型新授课时间分配教师讲授时间15min学生活动时间25min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 值 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知识能力1.能熟练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2.通过实例体会方差的实际意义.过程方法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教学重点 方差的应用、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难点 方差的应用、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备课组意见 教法设计 自主学习、启发引导 本课重点解决问题 方差的应用、用样本估计总体. 本 课学生所得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准备 预习课本,发现并标记问题 教师教学准备 研读教材、教参,分析学生学情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注:1.本页手写;2.“课型”栏填写新授课、练习课、活动课、复习课、等;3.其他栏均在授课前写好,“教学后记”栏在授课后写好。教学过程(“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主备栏二次备课栏(手写)一、温故知新 回顾 方差的计算公式,请举例说明方差的意义.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方差的适用条件: 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相近时,才利用方差来判断它们的波动情况. 二、探究新知 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1 某快餐公司的香辣鸡腿很受消费者欢迎.现有甲、乙两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到快餐公司推销鸡腿,两家鸡腿的价格相同,品质相近.快餐公司决定通过检查鸡腿的质量来确定选购哪家的鸡腿. (1)可通过哪些统计量来关注鸡腿的质量?每个鸡腿的质量;鸡腿质量的稳定性. (2)如何获取数据? 抽样调查. 例 在问题1 中,检查人员从两家的鸡腿中各随机抽取15 个,记录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快餐公司应该选购哪家加工厂的鸡腿? 样本数据的方差分别是: 问题2 一台机床生产一种直径为40 mm的圆柱形零件,正常生产时直径的方差应不超过0.01 mm2,下表是某日8︰30—9︰30及10︰00—11︰00两个时段中各任意抽取10 件产品量出的直径的数值(单位:mm). 试判断在这两个时段内机床生产是否正常.如何对生产作出评价? 三、课堂小结(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方差的作用是什么? 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可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2)运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先计算样本数据平均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相近时,再利用样本方差来估计总体数据的波动情况.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与布置(“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不布置学生做不完的作业,不布置老师无力批改的作业,不布置未经老师做过的作业)作业内容所需时量批阅方式必做题:教科书第127页练习题;选做题:教科书第128页综合应用第4题. 第69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