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教案
展开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
课题: 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 ||
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 |||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 |||
教学重、 难点 |
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难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 ||
学情分析
|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 | ||
教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 (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例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m处折断倒下, 树顶落在离树根24m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练习:1、基础巩固练习: 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
2、生活中的应用: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 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作业:1.教科书习题17.1第1题; 2.阅读《读一读》——勾股世界; 3.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 学生尝试总结:勾股定理(gou-gu theorem):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 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 (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答完成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知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2.方法:①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② 面积法; ③ “割、补、拼、接”法. 3.思想:① 特殊—一般—特殊; ② 数形结合思想。
| 1.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练习第1题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意在巩固基础知识。 例题和练习第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意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效果: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
课后作业设计包括了三个层面:作业1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设计;作业2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作业3是为了拓广知识,进行课后探究而设计,通过此题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
|
板书设计
|
勾股定理2 一勾股定理 例1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m处折断倒下, 树顶落在离树根24m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练习1, 练习2
| ||
课后反思 |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4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4课时教案,共4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重点,例题的意图分析,课堂引入,例习题分析,随堂练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