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广西崇左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2020-2021学年广西崇左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如图防控新冠“三字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戴口罩 B. 测体温
C. 勤洗手 D. 常通风
2. 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青少年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常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所谓的“钙”是指(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4.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牛奶 B. 果汁 C. 山泉水 D. 氯酸钾
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取固体药品 D. 量取液体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
7. 如图危险标志中,与燃烧有关的是( )
A. B.
C. D.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9.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B.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0. 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的是原子
B. 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 ③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D. 它们的化学性质都活泼
11. “84消毒液”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下列有关次氯酸钠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钠由钠、氯和氧3个元素组成
B.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C. 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质量比为1:1:1
D. 次氯酸钠是由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2.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水
B.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C.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D. 每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13. 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15g A和足量的B充分反应,生成20g C。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32 B. 64 C. 96 D. 128
14. 鲜鸡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鸡蛋保鲜剂的是( )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石灰水 D. 食盐溶液
15.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排放会污染空气 B. 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C. 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D. 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16.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C. 将木材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D. 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17.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通过石蕊溶液 D. 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8.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51
9
3
17
反应后质量/g
23
3
X
51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X的值小于3 B. Q可能是单质
C.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 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
19.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现象
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氧气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A. A B. B C. C D. D
20.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B. 在某一密闭容器内点燃红磷
C.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D.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元素 ______ ;
(2)碳酸钠 ______ ;
(3)3个钙离子 ______ ;
(4)硝酸根离子 ______ ;
(5)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22. 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当前,人类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 ______ 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排放出SO2、NO2等有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SO2、NO2会发生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
(4)瓦斯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有害气体的总称。近年来多次发生瓦斯爆炸事件,己成为煤矿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瓦斯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3. 如图中的①、②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图②中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2)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 不同。
(3)若图D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则X=______ 。
(4)图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 (填粒子符号);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______ (填序号)。
2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二氧化碳、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2)在符号①Fe3+; ②H2CO3; 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A、B、C 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 I、II 和 III 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③变化中“”“”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25. 如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 ______ ,D ______ 。
(2)若E为淡黄色固体,E与C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
(3)若E为铁丝,在C中燃烧的现象: ______ 。
26.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将会导致全球气温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______ 。
(2)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______ (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 。
(3)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将收集到的CO2与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重要的化肥--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低碳”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②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③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④大量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27.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 ______ ,试剂A是用于吸附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其名称为 ______ 。
(2)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 ;二氧化氯为常用的高效低毒消毒剂,其化学式为 ______ 。
(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______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______ 。
28.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______ 。
(2)制取氧气时,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______ ,实验时,收集氧气的时机是 ______ 时开始收集;在实验中发现装置A中反应速率很快,而装置C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的操作是 ______ 。
(3)用装置A、C组合制取氧气时,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 ______ (填A装置中的“b”或“c”)处。
(4)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______ 。
29.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燃烧条件”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已如: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步骤
【实验1】燃烧条件
【实验2】氧气性质
1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2
推入H2O2溶液
推入H2O2溶液
(1)H2O2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MnO2起______作用。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_;打开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2中。打开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_,木炭熄灭冷却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开始时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_。
30.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取50g该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g碳酸钙粉末,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7.8g。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
(2)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测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勤洗手,消毒液杀死细菌、病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常通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戴口罩、测体温、常通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氧气,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故选:B。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性质和用途来回答。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氧气的用途,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答案】A
【解析】解: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常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所谓的“钙”是指元素,它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
故选:A。
由题意,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常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存在于某些化合物中。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4.【答案】D
【解析】解:A、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果汁中含有水、维生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山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答案】B
【解析】解:A.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以免发生火灾,图示操作错误,不合题意;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滴加,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大理石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图示操作错误,不合题意;
D.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滴加液体试剂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固体的取用方法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解答本题必须对实验室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步骤和要领熟悉。
6.【答案】A
【解析】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B、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为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乳化作用、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与燃烧无关,故选项错误。
B、图中标志是禁止有毒品标志,与燃烧无关,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有关,故选项正确;
D、图中标志为禁止接打手机标志,与燃烧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只能加热到红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答案】B
【解析】解:分子、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原子及离子的定义理解,属于基础题型。
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性质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①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表示的是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B.②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C.③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少于4个,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选项说法正确;
D.②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粒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
C.根据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D.根据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次氯酸钠由钠、氯和氧3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质量比为23:35.5:16≠1: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次氯酸钠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次氯酸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0g−15g=5g。
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2A+B=2C
32 2x
5g 20g
322x=5g20g x=64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C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B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作为鲜鸡蛋保鲜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作为鲜鸡蛋保鲜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作为鲜鸡蛋保鲜剂,该选项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不能和碳酸钙、二氧化碳反应,不能作为鲜鸡蛋保鲜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B、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D、氯化钠不能和碳酸钙、二氧化碳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A
【解析】解:A.在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未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污染物。因此,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会污染空气,故A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来灭火。故B正确。
C.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塑料大棚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所以CO2可用作气体肥料。故C正确。
D.由于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判断。
此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只要记住有关知识点就能正确解答。
16.【答案】A
【解析】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正确;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发生燃烧,如果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错误;
C、将木柴紧密堆积,接触氧气的面积减小,不利于燃烧,错误;
D、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该用湿抹布扑灭,不能用水灭火,错误;
故选:A。
根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灭火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不能,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据此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X=51+9+3+17−51−3−23=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M、N质量减小,是反应物,Q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M、N反应生成Q,因此Q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M、N反应生成Q,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51−23):(9−3)=14:3,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9.【答案】C
【解析】解:A.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烧需要氧气,正确。
B.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
C.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D.向放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
故选:C。
A.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B.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
D.向放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现象是化学反应的外在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质,因此要重视实验,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实质.
20.【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没有加入二氧化碳时不能产生沉淀,该选项不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质量不断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质量不断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不再产生,该选项正确。
故选:D。
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对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21.【答案】ONa2CO3 3Ca2+ NO3− Al+32O3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氧的元素符号是:O。
(2)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钙离子可表示为:3Ca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5)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Al+32O3。
故答案为:
(1)O;
(2)Na2CO3;
(3)3Ca2+;
(4)NO3−;
(5)Al+32O3。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石油 NO 温室效应 混合物 CH4
【解析】解:(1)当前,人类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1个硫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所以每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O;故填:NO;
(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4)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瓦斯中还含有其他杂质,所以瓦斯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CH4。
(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加强基础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23.【答案】40.08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Cl、Cl− AB
【解析】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填:40.08;
(2)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填: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X=18,X=8;故填:8;
(4)B和C的质子数相同,均为17,所以二者属于同种元素,B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氯原子,C的质子数为17,核外有18个电子,是氯离子;A和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填:Cl、Cl−;AB。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4)根据元素的概念以及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CO2① 、:7
【解析】解:(1)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填:CO2;
(2)Fe3+带正电,属于阳离子,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Fe2(SO4)3;故填:①;Fe2(SO4)3;
(3)①A中存在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填:A;
②变化 I中生成了新分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II 和 III 中没有生成新分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Ⅱ、Ⅲ;
③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氧气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2:(28×2)=4:7;故填:4:7。
(1)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阳离子带正电、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25.【答案】H2O2 H2 化合反应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放出了大量的热
【解析】解:(1)根据题目信息,A和B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且A可以生成B,可知A为过氧化氢,B为水,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C为气体,则C为氧气,水也可以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D为氢气,E为固体,可与氧气反应,而E则是存在多种可能,只要能与氧气反应即可,所以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D为氢气,E为可与氧气反应的固体;
故答案为:H2O2;H2。
(2)E为淡黄色固体,符合硫的性质,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3)铁在氧气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并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A、B是液体,且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可知A和B从过氧化氢和水中选择,而A可以生成B,可知A为过氧化氢,B为水,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C为气体,则C为氧气,水也可以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D为氢气,E为固体,可与氧气反应,而E则是存在多种可能,只要能与氧气反应即可,所以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D为氢气,E为可与氧气反应的固体。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6.【答案】反应的条件不同 否 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①④
【解析】解:(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反应的条件不同;故填:反应的条件不同;
(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不是越少越好,因此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填:否;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3)CO2与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
②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③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④大量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浪费资源,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理念。
故填:①④。
(1)根据反应条件对生成物的影响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作用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低碳”的要求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7.【答案】过滤 活性炭 吸附悬浮杂质而加速沉降 ClO2 不能 煮沸
【解析】解:(1)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等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过滤;活性炭;
(2)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而加速沉降;二氧化氯为常用的高效低毒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lO2;故填:吸附悬浮杂质而加速沉降;ClO2;
(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并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也就是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故填:不能;煮沸。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28.【答案】长颈漏斗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防止生成物熔化后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解析】解:(1)a为用于加入液体试剂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C为排水法收集装置,说明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为了避免受热逸出的空气被收集,需要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出现再进行收集;反应速率快,但是收集的气体较少,说明装置漏气,因此忘记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为了确保装置气密性,需要将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因此需要到b处;
故答案为:b。
(4)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由于反应中产生高温熔融物,为了避免高温固体直接接触集气瓶瓶底,造成局部过热,导致集气瓶炸裂,需要内部放入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物熔化后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装置特点分析气体性质;考查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注意事项;考查装置气密性对反应的影响;
(3)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需要装置密闭,分析回答此题;
(4)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中产生高温熔融物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9.【答案】2H2O2−MnO22H2O+O2↑催化 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具有助燃性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2H2O2−MnO22H2O+O2↑;催化;
(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推入H2O2溶液后,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因为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故填: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3)实验2中打开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氧气,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恢复止常压,所以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故填:具有助燃性;先增大后减小。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的助燃性、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情况来分析。
此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氧气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压强的变化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30.【答案】2.2
【解析】解:(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50g+10g−57.8g=2.2g;
(2)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50g×x2.2g
7344=50g×x2.2g
x=7.3%。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故答案为:(1)2.2;(2)7.3%。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由化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广西崇左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崇左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推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来宾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来宾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C,【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南宁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1g,【答案】A,【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