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展开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字词理解
字词注释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独:不只,不仅 非:不 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心:思想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得到。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
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同“辨”意为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何 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住宅。
奉:侍奉。 穷乏者:穷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助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
(3)一词多义
而:
⑴呼尔而与之 (而,表修饰 )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表转折
于: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 )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
为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介词,表示原因,为了)
⑵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前为,介词,为了 后为,动词,做、接受)
⑶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为:动词,做)
得:
⑴二者不可得兼(得到、获得,动词)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动词 )
四、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
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能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
古义:这,指示代词
今义:判断动词
3、一豆羹(豆)
古义:古代盛事物的器具
今义:豆子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钟)
古义:古代的量器
今义:计时器具
5、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古义:益处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6)特殊句式
1、鱼,我所欲也(判断句) “也”,判断标志
2、乡为生死而不受(省略句) “为”后省略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省略宾语“施舍”,全语省略了主语“我”。
三、文章理解
(1)《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如今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鱼我所欲也》一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如果把《鱼》文分成三段来分析,是不难说明这一观点的。本文逻辑严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四、实战演练
单选题
1.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填空题
《鱼我所欲也》一文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喻,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________的观点。又运用举例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法论证了人人都有“________”的道理,赞扬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的人,斥责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________”。
默写
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默写。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②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③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
④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
翻译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文言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所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开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出心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其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单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得之则生 入则无法家拂士
C. 呼尔而与之 面山而居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士卒多为用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
B. 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 “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 文章运用精彩的排比,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① , 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②致邑:给一块封地。邑,封地。③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
②纵子有赐 , 不我骄也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唐雎不辱使命-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唐雎不辱使命-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文件包含唐雎不辱使命原卷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唐雎不辱使命解析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曹刿论战-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曹刿论战-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文件包含曹刿论战原卷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曹刿论战解析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沁园春·雪-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沁园春·雪-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文件包含沁园春·雪原卷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沁园春·雪解析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