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说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个臭皮匠,—————————————司马昭之心,———————————过五关,———————————万事俱备,——————————————周瑜打黄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里行》翻译: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请大家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形势图,大家认为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 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汉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保证了军粮的供应,实力不断增强,所以歼灭了群贼,平定了北方。
为什么当曹操明显处于劣势时,当时的有识之士却看好曹操而不是袁绍?
曹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小剧本: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割据称雄的军阀,在战争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势力强大的军阀,一位是占据河北的袁绍,兵强马壮,一位是占据河南的曹操,足智多谋,善于用人。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一场大战就要上演了。(袁绍大营) 袁绍:明日我就要迎战曹贼了,以我的实力,曹操根本不是我的对手,传令下去,明日活捉曹贼者,重重有赏。 许攸:主公不可大意,曹操虽然兵少,但是他阴险狡诈,一定要小心提防才是。 袁绍:行了,我知道了。这里没有你的事了,下去吧。 许攸:(下去后偷偷的自言自语)袁绍如此听不进别人意见,肯定大败,不如有机会投靠曹操得了。
(曹军大营) 兵士乙:报告主公,门外有一个叫许攸的要见主公。 曹操大喜:好,快请他进来。 许攸:许攸拜见主公。 曹操:先生快快请起,先生一来,我这仗就有指望了。 先生有什么高教吗? 许攸:高见不敢当,在下有一个建议希望能助主公一臂之力。 曹操:什么建议,说来听听。 许攸:主公可派兵偷袭袁绍的屯粮处——乌巢。 曹操:好主意 第二天,曹操令每个将士背负一些柴草,偷袭袁绍屯粮处乌巢,袁军粮草被烧,军心动摇,曹操趁机全线出击,袁军大败,只带领800骑兵逃兵逃回河北。
袁绍(十万兵力)PK曹操(三、四万)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互相混战。在北方,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zhā )、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lǎn)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zàn)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奇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亲他出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背景: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请说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陈寿《三国志》
①曹军长途跋涉,不习惯水战,疫病流行;
③孙刘联军团结合作战术正确。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①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关键因素
②指挥者善于用人,使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也能出其不意,克敌制胜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舰船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黄盖送去“降书”后,率领几十艘船,上面载着浇上油的柴草,驶向对岸。曹军官兵以为是来降的吴军,毫无防备。
当来船离曹营不远时,突然同时点火,借着风力冲进曹营的船队,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烧死和落水的士兵无数。周瑜随即率军攻杀过来,曹军大溃败,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战局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pī)曹丕220年
问题思考: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翻车 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工具翻车。翻车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到高处,便利灌溉;遇到涝灾,也可以用来排水。翻车既轻巧,又便于操作,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
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的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相》唐代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 208年)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皇帝的名义,统一北方,声东击西,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农业生产,诸葛亮,民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示范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说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程目录,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