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九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九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共47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1·郑州模拟)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问题范畴的是( )A.农田种植的玉米株距与产量的关系B.蝌蚪的竞争力是否受捕食者影响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的影响D.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的关系
【解析】选A。农田种植的玉米株距与产量的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株距属于玉米的空间特征。竞争和捕食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人类与群落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均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2.(2021·成都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跳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选择样方法B.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持续增加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增加D.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选B。对一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跳蝻,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持续增加,当种群数量超过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持续下降到0,B错误。群落演替时,物种丰富度一般会增加,若演替时气候等环境条件不适宜,也会使丰富度下降,C正确;群落呈现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光、土壤等资源的利用,D正确。
3.(2021年重庆适应性测试)长白山海拔5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500~1 100米为针阔混交林,1 100~1 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1 800~2 100米为亚高山草甸,2 1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关于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由光照差异引起的群落垂直结构B.属于由地形差异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C.海拔越高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D.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
【解析】选D。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如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A、B错误;由题目中信息可知,海拔低的为森林,海拔高的为草甸,海拔高物种丰富度低,C错误;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群落,主要与温度和湿度有关,D正确。
4.(2021·南通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 10%~20%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解析】选A。图示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点,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稳定状态时,输入到乙种群的能量约占甲种群同化量的10%~20%,B错误;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在C点时属于增长型, C错误;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短期内会使甲种群的数量减少,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甲、乙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会使甲种群灭绝,D错误。
5.(2020·浙江7月选考改编)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新杂草种群密度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环境容纳量B.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是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的外因C.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草本层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说明生物群落发生了演替
【解析】选D。种群的“S”型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新杂草种群密度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说明其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A正确;能够调解种群数量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属于外因,B正确;陆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从上往下看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杂草属于草本层,C正确;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该农田生态系统新生了一种杂草,但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群落未发生演替,D错误。
6.(2021·哈尔滨模拟)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B.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D点之后一定会形成森林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也受外部影响
【解析】选B。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关键要注意随机取样,A正确;一般情况下,物种的丰富度会不断增加,有可能形成森林,但是若环境比较干旱,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增加,也不能形成森林,B错误;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C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的内部变化,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等常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D正确。
7.(创新性·灰沼狸的集群生活)(2021·平谷模拟)灰沼狸生活在南非,营集群生活。一些个体在其他个体取食时,站在高处放哨。放哨者通常第一个发现接近的捕食者,并且发出警告声后,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现象及实验,无法推断出( )A.站岗放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B.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互利共生关系C.实验结果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 D.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B。灰沼狸的站岗放哨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集群行为,动物的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A正确;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同一种生物,而互利共生为种间关系,B错误;甲、乙两组实验对比,说明站岗放哨的频率和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C正确;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8.(2021·苏州调研)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小组对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10~40 年间,藤本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C.林窗的出现,会显著降低乔木层、灌木层与藤本层的物种丰富度D.当林窗区域发展到30~40年时定期合理开采木材,有利于群落的发展
【解析】选C。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10~40年间,藤本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减少,乔木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藤本植物和灌木处于劣势逐渐被淘汰,B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林窗形成的10~20年,乔木层物种数量增多,C错误;由表可知,当林窗区域发展到30~40年时,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所以为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定期合理开采木材,这有利于群落的发展,D正确。
9.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解题指南】(1)准确识图:4条曲线中有两条是分别单独培养两种藻类,均呈“S”型增长。混合培养的结果是甲藻胜出呈“S”型增长,乙藻处于劣势,被淘汰。(2)抓住关键:题干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培养液的营养物质是有限的,培养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解析】选B。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的是K/2时,约为1.0×106个,A正确;混合培养时,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灭绝,D正确。
10. (2021·南京、盐城模拟)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B.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解析】选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类型来看,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错误;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换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正确;由于盐碱地植被少,所以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2020·天津模拟)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阴而减弱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质的需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力也较强D.顶极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基本相同
【解析】选A、B、C。在演替期间,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营养物质的有效性增加,光因遮阴而减弱,A正确;据题分析,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据图分析,它们对土壤营养物质的需求低,而对光有最高需求,B正确;据题分析,“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说明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而据图分析,对光的需求减弱,则耐阴的能力也增强,C正确;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在演替序列上基本相同,但初生演替一般需要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较好的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速度快,时间短,过程简单,D错误。
【易错警示】群落演替的两个易错点(1)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12.(综合性·群落的演替)(2021·苏北四市调研)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B.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
【解析】选A、C、D。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B错误;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化明显,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C正确;据图2可知,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二者之间呈负相关,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8分。13.(23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1)该火烧林地上发生的是 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 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 。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
【解析】(1)火烧后的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草本灌木相比,针阔叶混交林生物种类和数目多,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据图可知,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所以火烧后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4)由于乔木、灌木、草本的个体大小逐渐减小,则从曲线可知乔木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
14.(25分)(综合性·群落结构和演替)掌握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草地植物地上总生物量的变化,对确定合理放牧强度、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广大科研人员在川西北高寒草甸开展了不同放牧强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物种丰富度是指 。 可采用 法调查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为减小调查的误差,应做到随机取样并 。 (2)由甲图实验结果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由乙图实验结果可推测,若使川西北高寒草甸保持可持续性利用应采用 放牧强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放牧强度会使高寒草甸植物优势种群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
【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为减小调查的误差,应做到随机取样和取各样方的平均值。(2)通过甲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年的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物种的丰富度都比上一年低,同时同一年中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物种丰富度也下降,故由甲图实验结果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随放牧强度增加、放牧时间延长,物种丰富度降低。由乙图实验结果可推测,若使川西北高寒草甸保持可持续性利用应采用中度放牧强度,理由是随放牧时间延长,中度放牧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变化最小。 (3)不同放牧强度会使高寒草甸植物优势种群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样方 取各样方的平均值(2)随放牧强度增加、放牧时间延长,物种丰富度降低 中度 随放牧时间延长,中度放牧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变化最小(3)次生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表数据:
分析题表可知:①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 的增加、林木不断 的方向进行的。②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速度 ,在50~150年内增长速度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 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发现植物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解析】(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也是 次生演替。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2)关键是要理解表格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树种数量由22种增加到128种,逐渐增多,林木的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也不断增大,说明不断生长。而且可以看出物种数量在前50年内增长速度快,在 50~150年内增长速度慢。(3)对植物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植物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会发生竞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29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衣阶段,灌木阶段,被植物覆盖,土壤条件,人类活动,速度和方向,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4-,-5-,-6-,-7-,-8-,-9-,-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一细胞的有丝分裂课件苏教版,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