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重力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1. 掌握力的图示的画法,会用力的图示表示相应的力。
2. 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理解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力作用于物体的每一部分,了解重心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力的图示、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重力的方向、重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滑雪、高尔夫的视频。
教师口述:大家进行过滑雪、高尔夫球的运动吗?滑雪运动员在展现出漂亮的身法后,最终落向地面。高尔夫球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也最终落在地面。运动员和高尔夫球为什么会最终落向地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认识重力
教师设问:我们在初中学习了力、重力。请大家回顾一下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描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
设计思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描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没有必要再从头到尾详细地讲一遍,让学生回顾一下,教师再给答案即可。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然后举手回答。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初中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即用一个有向线段来表示力。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有向线段的长度大体地表示力的大小。
教师活动:讲解重力的大小及其测量。
按:学生初中已经学过重力的大小和测量,这里快速带过即可。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为
G=mg
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其大小一般取g=9.8 m/s2。
重力的大小还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教师活动:讲解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是指向地心。
教师设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力的示意图可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但不能准确地描述力的大小。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力的大小呢?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提提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力的图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一样,用有向线段表示力。力的方向用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点用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而力的大小是通过有向线段的长度来表示的,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
教师活动:让学生在练习本画力的图示。
一重为10 t停在水平路面上,请画出它所受的重力的图示。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师活动:巡视并作必要指导。
教师活动:演示力的图示的画法。
二、重心
教师活动:讲解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因此,重心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重心并一定就在物体上,如光盘。
教师活动:播放交互动画《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教师活动:讲解重心与稳度。
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翻倒。建筑物、车、船等物体以及人在各种运动中都有一个稳度问题。降低物体的重心是提高稳度的一种方法。重心越低,就越不容易翻倒。赛车的底盘做得很重,赛车手几乎是躺在车里,整体的重心降得很低,这样在快速行驶时就不易翻倒。“不倒翁”被扳倒后能自己立起来,原因也是重心位置较低。
如果能把重心降到支点以下,还可以设计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平衡现象,如平衡鸟。
三、重力的应用
教师活动:展示用重垂线检验墙身是否竖直的图片。
教师活动:讲解生活中用重垂线检验墙身是否竖直的实例。
师生活动:列举重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典题剖析
例1 在图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下图。
例2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
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D
解析: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不同,B错;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C错,D对。
课堂小结
2021学年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三节 速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三节 速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五节 力的分解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五节 力的分解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分解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摩擦力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摩擦力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