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蜡熔化 B. 面包发霉 C. 空气液化 D. 酒精挥发
2.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成分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变少的是( )
A. 氧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奶茶 B. 蒸馏水 C. 牛奶 D. 豆浆
4. 实验室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的氧气性质是( )
A. 无色 B. 无味 C. 不易溶于水 D. 支持燃烧
5.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塞橡皮塞
C. 量筒读数 D. 闻气体气味
6.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B.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7. 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低温度 B. 隔绝空气 C. 使水分解 D. 清除可燃物
8.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仅白磷①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热水的作用只是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
B. 若对准白磷②通氧气,该白磷也能燃烧
C. 对比白磷①和红磷的实验现象,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D. 对比白磷①和白磷②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9. 水银(汞)温度计是医院测量体温常用的仪器。测量体温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 )
A. 汞分子的体积变大 B. 汞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D. 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10.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1.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五号采集月壤约1731克。月壤中氦元素的含量非常高,下列关于氦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 元素符号是He
C. 核外电子数为2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g
12.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3 C. +5 D. −1
13. 化学方程式可读作( )
A. 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 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氯化镁
C. 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D. 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
14.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B. 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D. 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CO2的质量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C.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 D.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是H2O
16. 燃料、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 加油站、油库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 使用完燃气及时关闭阀门 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17. 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8.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图,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还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B. 红磷要足量,否则实验结果会偏小
C. 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
D. 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19. 燃气公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乙硫醇(C2H5SH),以及时发现燃气泄漏。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
A. SO2 B. SO3 C. H2S D. S
20. 下列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
B. 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元素 ______ ;
②硫酸根离子 ______ ;
③氯气 ______ ;
④3个氮分子 ______ ;
⑤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2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将以下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铁元素 b.铝元素 c.氧元素 d.一氧化碳 e.石墨 f.干冰 g.金刚石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
(3)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______ ;
(4)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 ______ ;
(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______ 。
23.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如图所示,b管连接直流电源的是 ______ 极,通过一段时间后,b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a管内产生约 ______ mL气体;
(2)长期饮用硬度过高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 ______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做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先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 ;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下大雨时趁机把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
24. 芯片是电脑、手机等的核心部件,碳基芯片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工艺,性能比硅基芯片更好,我国已突破半导体碳纳米管关键材料的技术瓶颈。请回答:
(1)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2)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a=______,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3)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在制硅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25. 能源、环保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 ______ 和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煤燃烧生成CO2、SO2、CO等气体,其中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______ 。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华能环江界子良风力发电项目场景,截止2020年9月4日,已有8台风机正式实现并网发电运行。除此之外,你知道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______ (填一种)。
(4)习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新时尚”,废旧报纸属于 ______ (填序号)。
A.可回收垃圾
B.厨余垃圾
C.其它垃圾
26. 高锰酸钾的一种工业生产示意图如图所示。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 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加热混合器中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氧化反应器中参加反应的物质除了MnO2、KOH,还有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______ 。
(4)在电解槽中锰酸钾与水通电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5)以上生产流程的反应中有一种物质可循环使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 。
27.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C、E中含有相同的元素,C是一种有毒的气体,D是黑色固体单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和D的化学式:A ______ ,D ______ ;
(2)B→A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 ______ 反应;
(3)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每年冬季,由C物质导致的伤亡事故屡屡发生,请写出一条防止C物质造成伤亡事故的办法: ______ 。
28.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 。
(2)甲同学选择装置A和E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他还能选择装置 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氧气。
(3)乙同学选择装置B和C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 ______ 。可以用装置 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选择的依据是 ______ 。
2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取以下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相等;猜想2:不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 ______ ,冷却后称量,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 ______ 偏转(填“左”或“右”)。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同学们研究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特点:甲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乙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两个反应装置的特点:甲组反应在 ______ 中进行,乙组反应没有密封。
【改进装置】如果乙组反应也密封起来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对乙组装置进行了如图两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
【得出结论】同学们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再次进行探究,均得出猜想1正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______ 、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30. 我县地处喀斯特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小组为测定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25.0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写最简比)
(2)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______ g。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空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含量变少的是是氧气。
故选:A。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两多一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奶茶中有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牛奶中有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豆浆中有蛋白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奶茶、牛奶、豆浆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C
【解析】解:实验室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的氧气性质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
故选:C。
气体的收集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
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收集,氧气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分别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和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
5.【答案】D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前,氢元素存在于单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选项说法正确;
D.丙是甲醇,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的,每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变化、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A
【解析】解: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是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灭火;
故选:A。
根据灭火的灭火的方法分析原理,灭火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隔绝空气或氧气、撤走可燃物。
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灭火只需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了起到,提供热量、升高温度的作用,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错误;
B.水中白磷通入氧气满足燃烧条件,故能燃烧,故正确;
C.图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是可燃物,均能与氧气接触,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说明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正确;
D.白磷①和白磷②的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
故选:A。
根据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来考虑。
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9.【答案】D
【解析】解: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体积增大,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故B符合题意;
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表示阴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熟记规律: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11.【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氦,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He,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解:在NaClO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1+x+(−2)=0
解得x=+1
故选:A。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本题结合生活中常用物质,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化学式及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会借助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决新问题。
13.【答案】C
【解析】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所以正确选择为C;
故选:C。
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其中注意,“+”读作“和”,“等号”读作“生成”,据此回答此题。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读法,注意“+”和“=”的读法即可,反应条件直接读出。
14.【答案】A
【解析】解:A、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结束应不能立即倒出粉末,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能说明反应开始,排出的试管中的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是H2O,约占人体质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了解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石油是一种化石能源,是经过亿万年慢慢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B.加油站、油库等场所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要严禁烟火,选项说法正确;
C.使用完燃气及时关闭阀门,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里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石燃料,知道灭火的方法,燃烧的条件。
17.【答案】B
【解析】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丁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甲、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该反应为:丁→甲+丙,属于分解反应,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错误;
C、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也就是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判断物质的变化关系,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难度一般。
18.【答案】C
【解析】解:A、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水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要足量,否则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实验结果会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答案】D
【解析】解: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错误;
B、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气体质量从0开始上升,反应完毕,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少直到反应结束,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增加,直到反应结束后不再变,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即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D、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解答;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1.【答案】MgSO42− Cl2 3N2 Al+32O3
【解析】解:①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
③氯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Cl2。
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⑤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Al+32O3。
故答案为:
①Mg;
②SO42−;
③Cl2;
④3N2;
⑤Al+32O3。
①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③氯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④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解答。
⑤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b f d e g
【解析】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2)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3)一氧化碳属于有毒气体;
(4)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石墨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故答案为:(1)b;
(2)f;
(3)d;
(4)e;
(5)g。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正 20 煮沸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残裂瓶底 C
【解析】解:(1)如图所示,b管连接直流电源的是正极,通过一段时间后,b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a管内产生约20mL气体;故答案为:正;20;
(2)长期饮用硬度过高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煮沸;
(3)做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先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残裂瓶底;故答案为: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残裂瓶底;
(4)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下大雨时趁机把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故答案为:C。
(1)电解水的实验中,是正氧负氢;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3)做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先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残裂瓶底;
(4)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下大雨时趁机把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
本考点是电解水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并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的组成元素。从微观上,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4.【答案】导电 1428.09三 CSiO2
【解析】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填:导电;
(2)由硅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a=14,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硅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故填:14;28.09;三;
(3)在化学反应中,硅元素由+4价变成0价,碳元素由0价变成+2价,所以在制硅反应中还原剂是碳,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硅;故填:C;SiO2。
(1)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硅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来分析;
(3)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5.【答案】(1)石油 CH4
(2)SO2(或二氧化硫)
(3)太阳能(合理即可)
(4)A
【解析】解:(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2)煤燃烧生成CO2、SO2、CO等气体,其中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4)废旧报纸可以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
本题为涉及较多的化学基础知识,题目难点不大但涉及面较广,耐心审题、沉着作答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26.【答案】分解反应 物理 O2
【解析】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加热混合器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氧化反应器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锰、氢氧化钾、氧气,氧气在反应中提供了氧,是常用的氧化剂。
(4)在电解槽中锰酸钾与水通电发生反应生成了高锰酸钾、氢氧化钾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
(5)以上生产流程的反应中有一种物质可循环使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KOH。
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
(2)物理;
(3)O2 ;
;
(5)KOH。
(1)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2)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变化的类型。
(3)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4)根据在电解槽中锰酸钾与水通电发生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5)根据物质的变化和应用分析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答案】H2OC化合 用炭火取暖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解析】解:(1)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则B为氧气,C、E中含有相同的元素,C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则C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单质且能生成一氧化碳,则D为碳,A能和氧气相互转化,则A为水;
故填:H2O;C;
(2)B→A的反应且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
(3)E→C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在使用时应格外注意,例如用炭火取暖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氧气不足引发不完全燃烧,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故填:用炭火取暖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本题可以从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C、E中含有相同的元素,C是一种有毒的气体,D是黑色固体单质开始分析,再结合框图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进行推断。
本题考查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推断,难度不大。
28.【答案】铁架台 2KClO3−MnO2△2KCl+3O2↑C稀盐酸 F B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故填:铁架台。
(2)甲同学选择装置A和E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MnO2△2KCl+3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他还能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
故填:2KClO3−MnO2△2KCl+3O2↑;C。
(3)乙同学选择装置B和C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稀盐酸,可以用装置F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稀盐酸;F。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选择的依据是。
故填:B;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9.【答案】白烟 右 密闭容器 A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数目
【解析】解:【实验探究】甲组白磷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乙组反应有气泡产生,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故填:白烟;右;
【反思评价】白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甲组实验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的,而乙组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故填:故填:4P+5O2 ;密闭容器;
【改进装置】A装置广口瓶连接U型管能够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塞飞出,故填:A;
【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解释】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分子种类、分子质量一定发生变化,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故填:数目。
分析】【实验探究】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与现象来分析;
【反思评价】根据实验给出的药品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分析现象来分析;
【改进装置】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微观解释】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30.【答案】10:3:128.8
【解析】解:(1)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3)=10:3:12.
故答案为:10:3:12。
(2)由图示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8.8g。
故答案为:8.8。
(3)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8.8g
10044=x8.8g x=2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g25g×100%=80%。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示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43,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2): 这是一份43,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