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2020年在居家抗疫中,可用浓度75%的酒精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酒精燃烧 B. 葡萄酿酒 C. 酒精挥发 D. 酒精杀菌
2.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三种气体成分是( )
A. 氢气、氧气、氮气 B. 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
C. 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 D. 水蒸气、氧气、氢气
3.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收集一氧化氮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B. 排水集气法
C.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 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4. 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电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过滤
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7.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汞 B. 水 C. 石墨 D. 氯化钠
8.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B. 水壶烧水沸腾,壶盖被顶起说明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C. 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9. 关于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归纳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粒子
B. ③④属于同种粒子
C. 1个②粒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D. ①③均易失去2个电子
10. 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它们有的是单质有的是化合物
C. 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 D. 它们的性质都完全相同
11.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 具有可燃性 B. 在常温下稳定 C. 具有氧化性 D. 具有还原性
1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 )
A. 原子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元素化合价 D. 分子数目
13.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有研究表明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具有防癌功能。下列有关异黄酮(C15H10O2)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 异黄酮是混合物
B. 异黄酮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
C. 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 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 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X由四种元素组成 B. X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 X中有水 D. X 是氧化物
15. 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 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D. 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6. 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饮酒,其检测原理是让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与检测仪的物质发生反应: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X↑+9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 CO B. O2 C. H2CO3 D. CO2
17. “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 )
A. 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B. 少开私家车,多做公交车
C. 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 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1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用于冶炼金属
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 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19. 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化学性质②元素种类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电子层数⑤原子的电性⑥原子核
A. ①⑤ B. ②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20. 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钙、铁”是指(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离子
21. 用化学用语表示:(用化学符号)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______ ;
(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单质 ______ ;
(3)2个氧分子 ______ ;
(4)4个铵根离子 ______ 。
22. 星期天小明和班里的几个同学到郊外去烧烤。
(1)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 。
(2)他们要用水来清洗食物,他们也知道硬水会危害人们健康,如果要知道他们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 ______ 鉴别;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 ______ 。
(3)烧烤的过程中,食物焦化易产生致癌苯并芘(化学式为C20H12),苯并芘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4)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3. 请从下列五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注:填序号)
A.碳酸钙 B.金刚石 C.铝 D.干冰 E.水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______ ;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______ 。
(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______ 。
24.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铁水
B.洁净空气
C.5%过氧化氢溶液(含H2O2和H2O)
D.冰水混合物
E.澄清石灰水
25.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和红磷一样发生的是相同的反应,不同的是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 ______ 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氧气而生成了固体,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压强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某同学用该容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体积含量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原因是 ______ (答一条即可)。
2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就在身边。
(1)某兴趣小组对金鱼池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取回水样,在实验室静置后过滤,过滤需要用过滤器实验室过滤水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
(2)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电解水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气体是 ______ (填化学式)。该气体可做燃料,写出该气体燃烧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原理是 ______ 。
27.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装置编号),如果想收集一瓶较纯净氧气,可以用 ______ 收集氧气(填装置编号),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反应装置的导气管应连接F装置的 ______ 端(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应该选 ______ ,收集装置选E而不选C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如果选择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何验满? ______ 。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4)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不与碱反应。实验室常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由于反应太剧烈,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于水)代替水。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炔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发生选择装置A
B.用装置F收集乙炔时,气体应由a端进入
C.可用装置E收集乙炔
D.如果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乙炔可用排水法收集
28. 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有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比较①③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 ______ 。
(2)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乙图优点是 ______ 。
(3)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9. 某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2g共热做氧气的制取实验,充分反应后称剩余固体质量为22.4g,试求:
(1)生成氧气的量为 ______ 。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3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周末出去玩,在山上捡回来一块石灰石,他们为了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足量盐酸加入到15g石灰石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5g石灰石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 ______ 。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酒精杀菌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三种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故选:B.
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
故选:B.
一氧化氮气体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本题时,明确题中给予的信息是关键,再结合实验室中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类比,即可触类旁通.
4.【答案】B
【解析】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B。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较易.
5.【答案】B
【解析】解:A、由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可知该实验操作正确,故A正确;
B、实验室中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拿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着火,故B错误;
C、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滴管要在试管口上方竖直滴加,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内部,以免污染试剂,故C正确;
D、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以图示的方法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图示法形象生动,便于巩固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
6.【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壶烧水沸腾,壶盖被顶起,说明分子的间隔是可以变化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②④图虽然是稳定结构,但它们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不是稀有气体的粒子,此项错误;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但不是同种粒子,因为所带的电荷不同,此项错误;
C、一个②粒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正确,因为它得到了两个电子;
D、①③均易失去2个电子,错误,①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此项错误;
故选:C.
在原子中,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根据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是稳定结构;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掌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10.【答案】A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故选项正确;
B、它们有的是单质有的是化合物错误,它们都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错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错误;
D、它们的性质都完全相同错误,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异。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11.【答案】B
【解析】解:墨汁中的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古代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与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无关。碳不具有氧化性。
故选:B。
可以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考虑,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得失,故常温下性质稳定.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性质方面的内容,记住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12.【答案】B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故选项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没有改变,如CaO+H2O=Ca(OH)2,化合价就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不变,例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学反应前后宏观上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异黄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异黄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错误;
C.异黄酮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60:10: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物质X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说明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
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
C、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含有水;
D、物质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X不是氧化物。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15.【答案】C
【解析】解:A、铁和铜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虽然混合加热后质量不变,但是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化学变化中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故C正确;
D、镁条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这一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
16.【答案】D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化学方程式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X↑+9H2O可知:
反应前碳原子的个数是2个,反应后是0个;
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是18个,反应后是18个;
反应前氧原子的个数是37个,反应后是33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铬原子的个数是4个,反应后是4个;
反应前硫原子的个数是6个,反应后6个;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故化学式是CO2。
故选:D。
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X↑+9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故可推测X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试题的解题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只要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不难解决.
17.【答案】D
【解析】解: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用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少开私家车,多做公交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
“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8.【答案】A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时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会发生改变;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的得失没有关系。当原子得电子时最外层电子数改变,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原子得失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故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①化学性质:由分析知原子得失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故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②元素种类:由分析知原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未变,故元素种类未变;
③相对原子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于原子核的质量很小,所以电子的变化并不能影响其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层数:若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若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
⑤原子的电性由分析知原子变成离子后由中性变成了带电的微粒,故电性一定变化;
⑥原子核:由分析知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所以电子数一定改变,而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改变,即原子核没有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②③⑥。
故选:C。
根据原子的结构特点可知,电子的得失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等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原子核很稳定,核外电子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数目上的变化.
20.【答案】B
【解析】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碘、钙、铁”是指元素,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无关,故所有物质中含有的是元素。
故选:B。
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联系,学生应能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分析生活中营养元素的存在,借助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及微粒的存在形式来分析解答此类习题。
21.【答案】AlN2 2O2 4NH4+
【解析】解:(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单质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
故答案为:
(1)Al;
(2)N2;
(3)2O2;
(4)4NH4+。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单质是氮气,进行分析解答。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 肥皂水 煮沸 20:1+5
【解析】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可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故填:肥皂水;煮沸;
(3)由苯并芘(化学式为C20H12)可知,苯并芘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2)=20:1;故填:20:1;
(4)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KI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故填:+5。
(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易常见的烧烤为切入点,考查了化学的许多知识点,但难度不大,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答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E B D
【解析】解:(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故答案为:(1)E;
(2)B;
(3)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答案】A D BCE D
【解析】解:A.铁水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洁净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5%过氧化氢溶液(含H2O2和H2O)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
D.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
E.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A; D; BCE; D。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25.【答案】产生大量白烟 4 减小 白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
【解析】解: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足量的白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因此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5−5×15=4处;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氧气而生成了固体,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压强减小,某同学用该容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体积含量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原因是白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
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白烟;;4;减小;白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
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化学反应的原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内的压强的变化原因以及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主要全面地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只有全面地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的事项等才能完成有关的问题,难度不大。
26.【答案】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移走可燃物
【解析】解:(1)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故填: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电解水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H2;;
(3)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原理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
(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和电解水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7.【答案】酒精灯 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ACa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能溶于水 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木条放在b端管口,木条熄灭,已经收集满 CO2+H2O=H2CO3 D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如果想收集一瓶较纯净氧气,可以用C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反应装置的导气管应连接F装置的a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应该选B,收集装置选E而不选C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能溶于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选择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木条放在 b 端管口,木条熄灭,已经收集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原因是:CO2+H2O=H2CO3;
(4)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乙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由于反应太剧烈,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于水)代替水,
A、发生选择装置B,应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故A错误;
B、用装置F收集乙炔时,气体应由b端进入,故B错误;
C、乙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装置D收集乙炔,故C错误;
D、如果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乙炔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A;C;a;
(3)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能溶于水;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木条放在 b 端管口,木条熄灭,已经收集满;CO2+H2O=H2CO3;
(4)D。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乙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由于反应太剧烈,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于水)代替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8.【答案】与氧气接触 环保
【解析】解:(1)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通空气后,热水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进行污染,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乙图优点是环保。
(3)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黑色固体单质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与氧气接触;
(2)环保;
。
(1)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通空气后,热水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解答。
(3)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9.6g
【解析】解:(1)生成氧气质量为32g−22.4g=9.6g。
故答案为:9.6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 96
x9.6g
24596=x9.6g x=24.5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质量为24.5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30.【答案】3.3g
【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15g石灰石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3.3g。
故答案为:3.3g。
(2)设15g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3.3g
10044=x3.3g x=7.5g
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7.5g15g×100%=5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50%.
根据图示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116,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16,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能使用科学计算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