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gB,1gB,【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编制该表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屠呦呦 C. 门捷列夫 D. 侯德榜
2. 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掉地上破碎 B. 菜刀放置后生锈
C. 河水静置后变澄清 D. 糖放入水中消失
3. 锂离子电池材料之一是LiCoO2,其中Li为+1价,则Co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4.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从组成角度分析,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与另外三种明显不同,该物质是( )
A. 二氧化碳 B. 氯化钠 C. 氧化钙 D. 蒸馏水
5. 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 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 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6.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依次是( )
A. 氧气、氮气、空气 B. 氮气、氧气、空气
C. 空气、氧气、氮气 D. 氮气、空气、氧气
7. 近日,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银纳米颗粒复合催化剂,可被用于降低汽车尾气的一氧化碳排放量。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是107.9g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7 D. 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9.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 将气体点燃
C.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将二氧化碳倒出
10.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着,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如图)。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生命之源
B. 自然界的水一般是混合物
C. 硬水经煮沸后其硬度也不会降低
D.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的步骤有吸附、沉淀、过滤等
11. 用实验比较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直接使用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硫酸亚铁溶液 B. 硝酸银溶液 C. 盐酸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12. 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
A. B.
C. D.
13. 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 室内着火,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14. 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下列关于芒果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芒果苷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C. 芒果苷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8
D. 芒果苷是由19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
15.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灼烧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8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 )
A. 1.1g B. 2.2 C. 4.4g D. 5g
16. “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在很多城市被推广,颇受年轻人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______ (填化学式)气体排放。
(2)如图所示共享单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 (写一种即可)。
(3)钢的性能优良,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防止单车的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写一条即可)。
17. 原子序数为11∼17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14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 ______ 。
(2)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______ 。
(3)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4)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呈现出的规律是 ______ 。
18.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9. 超细、轻质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摩擦剂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 反应。
(2)上述流程中“过筛”的目的是拦截 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3)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0. 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说明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上述微观示意图中缺少的微粒是 ______ 。
(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3)从上面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 。
21. 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_____(填字母);写出由D点表示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2. 某研究小组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现有如图装置:
(1)写出上述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______ (填序号,下同)和 ______ 。
23. 除H2、CO能还原氧化铜外,CH4及其它一些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也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如: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某拓展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分别对有关气体问题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已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为蓝色晶体。
【探究Ⅰ】对已知气体性质的探究。
(1)将CH4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规范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______ (填序号)。
①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②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③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探究Ⅱ】对气体组成的探究。
(2)气体X可能由H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同学们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其组成进行探究。
①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 ______ 。
②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含有H2的结论,请对此结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______ 。
【探究Ⅲ】对未知气体的探究。
(3)将某火箭燃料X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C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中导出的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已知燃料X是由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根据上述现象及信息推断:
①燃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4. 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的。
故选:C。
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的。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学史。
2.【答案】B
【解析】解:A、瓷碗掉地上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菜刀放置后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河水静置后变澄清,是大的颗粒沉积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糖放入水中消失,是糖溶于水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Li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Co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4.【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C、氧化钙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则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与另外三种明显不同。
故选:B。
根据题意,从组成角度分析,可用四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化学物质的元素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
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A说法错误;
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故B说法正确;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正确;
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时氧气几乎不会减小并且还可以润湿,对病人有好处;
(2)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
此题的装置作用主要是输送氧气,并对氧气润湿,与化学知识没有多大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进气的方向,与洗气是相同的,长管进气,短管排出。
6.【答案】D
【解析】解:燃着的木条在氮气中会熄灭,因为氮气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没有明显变化,因为空气中含有一定量氧气;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会燃烧更旺,因为氧气有助燃性。根据现象,可判断气体依次是氮气、空气、氧气;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助燃性和氮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要求同学们牢固把握课本基础知识.
7.【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7.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7,表示原子序数为4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7,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误;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误;
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故C错误;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D、将二氧化碳倒出,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水是生命之源,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故A说法正确;
B、自然界的水常混有可溶或不可溶性的杂质,一般是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硬水经煮沸后其硬度会降低,故C说法不正确;
D、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的步骤有吸附、沉淀、过滤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分析;
B、根据自然界的水的组成分析;
C、根据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D、根据自来水净化的方法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有利于解答本题。
11.【答案】B
【解析】解:A、将铜放在硫酸亚铁的溶液中,发现不反应说明铜排在了铁的后面,故A能达到目的;
B、铜、铁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了铜、铁都排在了银的前面,但铜和铁不能比较,故B正确;
C、铜、铁放入盐酸中,铜不反应说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铁与酸能反应,说明铁排在了氢的前面,所以铁比铜活泼,所以C能达到目的;
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所以铁排在了铜的前面,故能达到目的。
故选:B。
根据金属和盐是否能反应来判断,如果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了盐中金属的前面,否则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
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答案】C
【解析】解: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故C符合题意;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选: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做题时应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必须是在密闭装置中.
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有些装置比较复杂、学生平时比较少见,但依据的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13.【答案】A
【解析】解:A、碳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室内着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清洁能源,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碳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18):(16×11)=228:18:176,可见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故正确;
C.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8):(16×11)=9:88,故正确;
D.芒果苷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与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计算,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中等。
【解答】
碳酸钙质量为:8.8g×50%÷40100=11g,
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11g−8.8g=2.2g,
故选:B。
16.【答案】CO2 不锈钢或钢 混合物 涂油
【解析】解:(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其化学式为CO2。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共享单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不锈钢或钢。
(3)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防止单车的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
故答案为:
(1)CO2;
(2)不锈钢或钢;
(3)混合物;涂油。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材料的范畴、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4Al3+ MgCl2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到7等(合理即可)
【解析】解:(1)由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最外层有4个电子;
(2)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是铝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为镁元素、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2、−1价,故两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MgCl2;
(4)由图示可知从Na−Cl,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有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到7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4;
(2)Al3+;
(3)MgCl2;
(4)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到7等(合理即可)。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是铝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依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元素的化合价情况分析解答。
(4)依据该周期元素的有关规律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解析】解:(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故答案为: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1)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
(2)根据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考虑;
(3)根据氮气难溶于水,红磷燃烧实验误差分析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
19.【答案】CaO+H2O=Ca(OH)2 化合 大于 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1)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故填:CaO+H2O=Ca(OH)2;化合。
(2)上述流程中“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故填:大于。
(3)碳化塔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1)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上述流程中“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BH2O、CO 分子离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分子的过程
【解析】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上述微观示意图中缺少的微粒是氢分子,应选B;
(2)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式分别是:H2O、CO。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离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分子的过程。
故答案为:(1)B。
(2)H2O、CO。
(3)分子离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分子的过程。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属于氧化物的物质,写出化学式。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1.【答案】(1)单质;NO;(2)F;N2O5+H2O=2HNO3
【解析】解:(1)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由图示可知A点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是零,所以物质类别是单质;B点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该氧化物为NO。
故填:单质;NO。
(2)设氮元素化合价是x,则:(+1)+x+(−2)×3=0,解得x=+5,KNO3属于盐,所以是F点;氮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D的化学式为N2O5,E是HNO3,由D与水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N2O5+H2O=2HNO3。
故填:F;N2O5+H2O=2HNO3。
本题考查化合价和物质分类的综合应用,掌握计算化合物中指定元素化合价的方法和酸、碱、盐、氧化物的定义是关键。
22.【答案】酒精灯 锥形瓶 Zn+H2SO4=ZnSO4+H2↑BC或E
【解析】解:(1)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是锥形瓶.
(2)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能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C或E。
故答案为:
(1)①酒精灯;②锥形瓶;
(2)Zn+H2SO4=ZnSO4+H2↑;B;C或E。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根据氢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①②③ 甲烷 不合理,因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 N2H4 N2H4+2CuO−△2Cu+N2+2H2O
【解析】解:(1)加热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故填:①②③。
(2)①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甲烷,是因为甲烷和氧化铜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
故填:甲烷。
②不合理,因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
故填:不合理,因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
(3)①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C说明反应生成水,说明X中含有氢元素,C中导出的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即氮气,说明X中含有氮元素,燃料X是由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由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如果X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则含有18个氢原子,不存在这样的物质,如果X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则含有4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是N2H4,如果X的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氮原子,3个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42,不存在这样的物质,因此燃料X的化学式为N2H4。
故填:N2H4。
②A装置中,加热条件下,N2H4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CuO−△2Cu+N2+2H2O。
故填:N2H4+2CuO−△2Cu+N2+2H2O。
(1)加热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1)0.4;
(2)解:生成氢气对应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15.0g−15.0g=100.0g,
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y,
Fe+2HCl=FeCl2+H2↑
56 73 2
12.8g×(1−y)100.0g⋅x0.4g
5612.8g×(1−y)=73100.0g⋅x=20.4g
x=14.6%,y=12.5%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2.5%。
【解析】解:(1)根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4g;
(2)生成氢气对应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15.0g−15.0g=100.0g,
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y,
Fe+2HCl=FeCl2+H2↑
56 73 2
12.8g×(1−y)100.0g⋅x0.4g
5612.8g×(1−y)=73100.0g⋅x=20.4g
x=14.6%,y=12.5%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2.5%。
根据图可知生成的氢气和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依此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符号与含义相符的是,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