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玻璃破碎 B. 木柴燃烧 C. 石蜡熔化 D. 气球爆炸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固体 D. 熄灭酒精灯
3.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铜
4. 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N2的质量分数为78%
B. 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
C. 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5. “含氟牙膏”、“加碘食盐”中的“氟”、“碘”指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6.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红磷 B. 木炭 C. 硫 D. 铁丝
7.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硼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 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
C.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D. 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8.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B. 使用乙醇汽油,节省石油资源
C. 废旧电池丢入下水道 D. 提倡公交出行
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P2O5 B. Fe3O4 C. MgO D. CuSO4
10. 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车厢内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请判断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A. +6 B. +2 C. +3 D. −1
11. 下列各组气体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天然气、氮气 B. 一氧化碳、空气
C. 面粉、空气 D. 氢气、氧气
12.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 具有可燃性 B. 在常温下稳定 C. 具有氧化性 D. 具有还原性
13.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C. 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 D. 石墨作电池的电极
14.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5. 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 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 将燃着的木条伸人集气瓶内,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CO2
16. 豆腐是许多人爱吃的美食,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亮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B. 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 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
17.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将神舟十一号飞船和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长征二F型火箭使用的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液体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X↑+4H2O↑,此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A. N2 B. NH3 C. N2O D. CO
18.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 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19. 下列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对应的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选项
物质名称
俗称
化学式
A
二氧化碳
干冰
CO2
B
酒精
乙醇
C2H5OH
C
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
过氧化氢溶液
双氧水
H2O2
A. A B. B C. C D. D
20.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 m的值为1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乙是反应物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21. 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硫原子: ______ ;
(2)三个亚铁离子: ______ ;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______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
(5)三氧化硫: ______ 。
22. 从①干冰、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氢气,物质中选择一种物质的序号来填空。
(1)易形成酸雨的是 ______ ;
(2)可用来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______ ;
(4)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______ 。
23. 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 。
(2)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 ______ 。
(3)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______ 进行检验。
(4)餐后某同学饮用了矿泉水,矿泉水瓶应投入 ______ (填字母)标志的垃圾箱。
(5)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当报警器接触到一定量的泄漏气体时,会发出响声。有位同学家中所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试判断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为图 ______ (填“A”或“B”)所示,简述你的判断理由: ______ 。
24. 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______ ;D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______ 。
(2)由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C粒子的名称是 ______ 。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25. 2017年5月18日,中国又创下一项世界第一,在我国海域试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预计在2030年以前可燃冰资源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可燃冰中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可燃冰属于未来的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汽油 B.太阳能 C.氢能 D.核能。
26.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相互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转化关系。请回答:
(1)A、B、E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 ______ ;B ______ ;E ______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A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为: ______ 性.
27. 根据下列的三个实验图,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的错误导致量出的液体体积将 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2)B实验中红磷不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 ,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 。
(3)写出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8.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若采用C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29. 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原因的实验探究。
【知识储备】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
【提出假设】①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②水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设计实验】
请根据他们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B内试纸的颜色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
(3)C装置中未通入二氧化碳之前,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蒸馏水,未见试纸颜色变化,说明假设______不成立(填序号,下同),之后通入二氧化碳,看到试纸变红,由此说明假设______成立,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填空)。
(4)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0.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20g加入试管中,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5.2g。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2)列式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气球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应用铁夹夹持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蒸馏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有可燃性错误;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性质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D
【解析】解:“含氟牙膏”、“加碘食盐”中的“氟”、“碘”等有多种形式存在,如钙元素可能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钙等,题目中的“氟”、“碘”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含氟牙膏”、“加碘食盐”中的“氟”、“碘”等有多种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知识,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硼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解: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应拒绝使用含磷洗衣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废旧电池中的铅、镉等元素,危害较大,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提倡绿色出行,尽量少开私家车,公交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乙醇汽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分析判断。
C、废旧电池中的铅、镉等元素,危害较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少开私家车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错。
C、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高铁酸钠(Na2FeO4)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解: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四个选项中H2,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而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氮气和天然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故选A
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2.【答案】B
【解析】解:墨汁中的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古代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与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无关。碳不具有氧化性。
故选:B。
可以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考虑,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得失,故常温下性质稳定.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性质方面的内容,记住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13.【答案】B
【解析】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石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干冰、一氧化碳、活性炭、石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D
【解析】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不应浇水,应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故错误;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错误;
C、燃气有可燃性,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因此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故错误;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灭火原理与方法等知识,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考查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二氧化碳没有毒,不污染环境,故A错误;
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4,不相同,故B错误;
C、CO在氧气中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要高温下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C正确;
D、将燃着的木条伸人集气瓶内,火焰立即熄灭,不能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CO2,因为氮气也具有灭后性,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CO具有毒性,而CO2没有毒性进行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计算进行分析;
C、根据CO在氧气中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要高温下会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具有灭火性进行分析。
本题综合性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二者的相互转化,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由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可知,亮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亮氨酸中C:H:N:O的质量比为:(12×6):(1×13):14:(16×2)=72:13:14:32,因此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亮氨酸分子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根据质量分数公式结合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亮氨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及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2CO2↑+3X↑+4H2O↑,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0、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解答】
A、该反应中共涉及N、H、O三种原子,故A不正确;
B、物质A为NH3,其中氢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其中N元素为−3价,故B不正确;
C、物质A为NH3,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14:(1×3)=14:3≠14:1;故C不正确;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2N2+6H2O,物质B(氧气)与物质C(氮气)的质量比=(3×32):(2×28)=12:7,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解:A、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其化学式为CO2,故一致。
B、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故一致。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故不一致。
D、过氧化氢溶液俗称是双氧水,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故一致。
故选:C。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根据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则1+20+15+2=m+29+0+8,则m=1,故正确;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杂质等,故正确;
C、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9g,是生成物,故错误;
D、反应后乙、丁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C。
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9g,是生成物;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15g,是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6g,是生成物;丙物质减少的质量等于乙、丁物质增加的质量和,说明丙物质分解生成了乙、丁两种物质,甲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这是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2S3Fe2+ Al+32O3 H2OSO3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Al+32O3。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其分子符号为:H2O。
(5)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3。
故答案为:
(1)2S;
(2)3Fe2+;
(3)Al+32O3;
(4)H2O;
(5)SO3。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5)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② ① ④ ③
【解析】解:(1)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易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人工降雨。
(3)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
(4)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
(1)②;
(2)①;
(3)④;
(4)③。
(1)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肥皂水 A A 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解:(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的单质,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4)矿泉水瓶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填:A;
(5)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为图A;故填:A;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1)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5)根据天然气的密度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均为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难度不大。
24.【答案】2F− 氧原子 AD
【解析】解:(1)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最多有2个电子,则x=2;D粒子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
(2)C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氧原子。
(3)A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粒子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故答案为:
(1)2;F−;
(2)氧原子;
(3)AD。
(1)根据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最多有2个电子,D粒子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C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氧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3)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答案】石油
【解析】解:(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故填:石油;
(2)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故填:;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汽油属于石油产品,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填:A。
(1)根据还是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
(3)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CCuOO2 还原
【解析】解: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C是二氧化碳,A是黑色固体,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A可能是碳,E可能是氧气,B是黑色固体,能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B可能是氧化铜,则生成的D为铜,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推断合理,因此:
(1)A是C; B是CuO; E是O2;
(2)A和B反应的方程式为:;其中的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表现为还原性.
故答案为:(1)AC; B CuO; EO2;
; 还原.
本题的突破口是: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C是二氧化碳,A是黑色固体,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A可能是碳,E可能是氧气,B是黑色固体,能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B可能是氧化铜,则生成的D为铜,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物质的性质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7.【答案】偏小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没有与氧气接触
【解析】解:(1)俯视读数,读数偏大,A实验中的错误导致量出的液体体积将偏小。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B实验中红磷不燃烧,其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其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偏小;
(2)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
。
(1)根据俯视读数,读数偏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电解水的实验、量筒的使用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锥形瓶 A2KMnO4−△K2MnO4+MnO2+O2↑b
【解析】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
(3)若采用C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b。
(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若采用C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9.【答案】(1)吸水干燥作用;
(2)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3)②;③;CO2+H2O=H2CO3;
(4)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1)装置A的作用是:吸水干燥作用;故答案为:吸水干燥作用;
(2)实验过程中,B内试纸的颜色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3)C装置中未通入二氧化碳之前,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蒸馏水,未见试纸颜色变化,说明假设②不成立;之后通入二氧化碳,看到试纸变红,由此说明假设③成立,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②;③;CO2+H2O=H2CO3;
(4)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装置A的作用是:吸水干燥作用;(2)实验过程中,B内试纸的颜色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3)C装置中未通入二氧化碳之前,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蒸馏水,未见试纸颜色变化,说明假设②不成立;之后通入二氧化碳,看到试纸变红,由此说明假设③成立,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变红色;(4)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本考点考查了浓硫酸的干燥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30.【答案】4.8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0g−15.2g=4.8g
设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 96
x4.8g
24596=x4.8g
x=12.25g
答:(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4.8g。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B,4gD,2g固体物质,【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