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去年世界球日主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增加粮食产量
B. 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
C. 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煤等化石燃料,可以节约资源
D. 将生活污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石墨灰黑色、质软而滑腻,因此可用作铅笔芯
B.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作制冷剂
C.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D. 生石灰有强烈的吸水性,用作食品干燥剂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往试管里送入粉末
B. 溶解固体
C. 过滤
D. 用滴管取液体
- 以甲、乙为原料合成葡萄糖及酿酒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转化①中可以实现原子利用率
B. 转化②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
C. 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3:8
D. 甲、丙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 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常伴有能量变化,故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置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改变,故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就是置换反应
C. 软水与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浮渣少,使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水一定是软水
D. 铝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对铝有保护作用,故铁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也起保护作用
- 下表列出了为达到实验目的而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方法 |
A | 鉴别:和CO气体 | 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纸花 |
B | 制备:制取纯净液态氧气 | 将液态空气升温使逸出 |
C | 除杂:CaO中混有粉末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除杂:KCl中混有少量 | 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
A. A B. B C. C D. D
- 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 时,NaCl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
A、验证硝酸铵溶解时温度降低 | B、验证Fe、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 C、制取并收集纯净的 | D、验证铁钉的锈蚀与氧气有关 |
A. A B. B C. C D. D
- 取水垢样品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强
B. 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MgO
C. a、e两点对应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相等
D. 实验结束时,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 如图1是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部分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B中x的数值为 ______ ,写出C粒子的化学符号 ______ 。
③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原子结构上看是因为 ______ 相同。
价类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图2中字母代表碳元素的物质及部分转化关系。
①B点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②通过置换反应实现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③能代表甲烷的点是 ______ 填字母符号。 - 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和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实验室用此废渣制备的流程如图1。
已知:。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的目的是 ______ 。
操作②的名称是 ______ ,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 ______ 。
经测定,滤渣中只含有和。你认为实验室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次。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______ 。 -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 ______ 填化学式气体会形成酸雨。
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①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然后是硫燃烧。白磷比硫先发生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 。
②19世纪,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侧面,硫、、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瞬间,火苗异常旺,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①如图是共享单车示意图。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 填序号。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 ______ 接触而生锈。
②金属汞滴到铝板上,能溶解铝,形成液态合金铝汞齐,使铝与氧气反应时无法形成致密氧化膜,出现“长毛”现象。铝汞齐属于 ______ 填“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若在表面清洁的铝板上滴上溶液,也会出现“长毛”现象。该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泼性比汞 ______ 填“强”或“弱”。
- 甲同学在进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生锈的铁架台上,与铁锈接触的部分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据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编号 | 实验步骤 | 现象或数据 |
实验1 | 在试管中加入的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实验2 | 在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2g氧化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实验3 | 待实验2试管中无气泡时,再加入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并反复多次上述操作 | 木条复燃 |
实验4 | 待实验3结束后,将试管中物质过滤、洗涤、 ______ 、称量 | 滤渣质量2g |
【实验分析】
甲同学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写出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实验反思】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
乙同学设计了图1实验,通过对比实验中 ______ ,可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
【实验拓展】丙同学利用实验4中的滤渣进行如图2实验固定装置略。报告如下:
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滤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 | 红色固体变黑 | 生成了铁 | ______ |
B | 石灰水变浑浊 | 生成了二氧化碳 |
【实验探究】装置A中剩余黑色固体的成分一定是铁吗?
【查阅资料】CO与氧化铁反应后的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上述几种物质的部分性质如表:
| 铁粉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四氧化三铁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磁性 | 有 | 无 | 无 | 有 |
与硫酸铜溶液 | 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初步分析】小明认为剩余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铁的理由是 ______ 。
【设计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解释 |
1 |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 ______ |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
2 |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 黑色固体全部变成红色 | ______ |
-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注:尿素水溶液受热生成和,
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 。
反应器中与的发生反应的物质为 ______ 填化学式。
尿素溶液中尿素含量会影响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含量的方法如下:取100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所得用49g硫酸溶液完全吸收,得到硫酸铵溶液,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已知:。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主题,但符合题意;
B.提倡垃圾分类回收,既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节约资源,所以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符合主题,但不符合题意;
C.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煤等化石燃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但不符合题意;
D.将生活污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主题,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答案】B
【解析】解:石墨灰黑色、质软而滑腻,因此可用作铅笔芯,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制作汽水,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
D.生石灰有强烈的吸水性,用作食品干燥剂,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3.【答案】D
【解析】解: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
B.着火点与可燃物多少无关,故错误;
C.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故错误;
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防锈的措施与原理、促进燃料的方法、净水的原理以及分子的性质,难度不大。
4.【答案】A
【解析】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为CO、乙为、丙为、丁为;
A、转化①为化合反应,可以实现原子利用率,故正确;
B、转化②中的方程式为:,转化②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1,故正确;
C、丙为,中C、H、O的质量比为:::3:8,故正确;
D、甲为CO、丙为,组成元素不同,甲、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故错误;
故选:D。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为CO、乙为、丙为、丁为,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6.【答案】C
【解析】解:A、伴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通电时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碳元素、氧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软水与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浮渣少,使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水一定是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铁锈疏松多孔,能够促进铁生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通电时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B、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软水与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浮渣少,使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水一定是软水;
D、铁锈疏松多孔,能够促进铁生锈。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D
【解析】解:A、和CO气体均不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纸花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实验目的。
B、将液态空气升温使逸出,不能制取纯净液态氧气,还含有液态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能实验目的。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实验目的。
D、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实验目的。
故选:D。
A、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B、根据液态空气中含有液态氮、液态氧、液态二氧化碳等,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B
【解析】解:A、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时,NaCl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和状态,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正确,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A、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正确;B、时,NaCl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错误;C、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正确;D、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正确;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答案】A
【解析】解:A、图中实验,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可验证硝酸铵溶解时温度降低,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铁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使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验证铁钉的锈蚀与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根据U型管液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所以
A、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所以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强,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
设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y
58 40 18
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m,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100 56 44
10g m n
所以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MgO,故B正确;
C、依据元素守恒可知,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氧化镁和水,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a、e两点对应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相等,故C正确;
D、实验结束时,残留固体的质量为,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反应的先后关系,由于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碳酸钙高温分解,所以氢氧化镁先分解,氢氧化镁分解完后,等加热到高温时碳酸钙分解。
11.【答案】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解:①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故填:;
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C粒子的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是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故填:8;;
③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原子结构上看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①B点所示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其化学式为C;故填:C;
②D是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显价,即D是二氧化碳,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则可以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③甲烷中,氢元素显价,则碳元素显价,所以能代表甲烷的点是A;故填:A。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粒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类别、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间的转化原理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进行.
12.【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 漏斗 能 置换 防止过多的硫酸亚铁溶于水
【解析】解:操作①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故填:过滤;漏斗。
经测定,滤渣中只含有和,说明碳酸钙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能用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故填:能。
与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填:;置换。
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防止过多的硫酸亚铁溶于水。
故填:防止过多的硫酸亚铁溶于水。
操作①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碳酸钙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与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B b、d 氧气和水蒸气 混合物 强
【解析】解: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形成酸雨;故填:;
①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硫的着火点,所以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故填: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②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选项说法正确;
B.不会分解产生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C.分解产生氧气助燃,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①辐条和链条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而生锈;故填:b、d;氧气和水蒸气;
②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在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若在表面清洁的铝板上滴上溶液,也会出现“长毛”现象。该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泼性比汞强;故填:混合物;;强。
根据造成酸雨的原因来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根据铁防锈的措施、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酸雨的成因、燃烧的条件、材料的分类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4.【答案】干燥 探究氧化铁是否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单位时间内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的快慢 氧化铁是红色固体,而得到的是黑色固体 剩余固体全部被磁铁吸引 剩余固体中没有四氧化三铁
【解析】解:【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编号 | 实验步骤 | 现象或数据 |
实验1 | 在试管中加入的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实验2 | 在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2g氧化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实验3 | 待实验2试管中无气泡时,再加入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并反复多次上述操作 | 木条复燃 |
实验4 | 待实验3结束后,将试管中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 滤渣质量2g |
故填:干燥。
【实验分析】
甲同学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铁是否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故填:探究氧化铁是否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2中,过氧化氢在氧化铁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乙同学设计了图1实验,通过对比实验中单位时间内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的快慢,可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
故填:单位时间内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的快慢。
【实验拓展】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初步分析】
小明认为剩余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铁的理由是氧化铁是红色固体,而得到的是黑色固体。
故填:氧化铁是红色固体,而得到的是黑色固体。
【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解释 |
1 |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 剩余固体全部被磁铁吸引 |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
2 |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 黑色固体全部变成红色 | 剩余固体中没有四氧化三铁 |
故填:剩余固体全部被磁铁吸引;剩余固体中没有四氧化三铁。
【实验方案】
待实验3结束后,将试管中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
甲同学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铁是否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过氧化氢在氧化铁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通过对比实验中单位时间内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的快慢,可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
【实验拓展】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初步分析】
氧化铁是红色固体,而得到的是黑色固体。
【设计实验】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解析】解: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填:60;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器中与尿素[水溶液受热生成物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后只有N、H、O三种元素,而尿素水溶液受热生成的是和,因此是与氨气反应;故填:;
根据题意,生成氨气被全部吸收,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氨气的质量;
100g尿素溶液分解所得氨气的质量为
根据尿素水溶液受热生成和,氨气与硫酸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设100g尿素溶液中尿素的质量为x
,
60 34
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器中与其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氨气的质量结合关系式计算尿素的质量。反应器中还原生成氮气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从而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学科阶段性测试: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学科阶段性测试,共4页。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