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 【知识精讲】2.词语(4)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课件PPT
展开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中间要用----来分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谐音类 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喻事类 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喻物类 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故事类 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气象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农业 枣芽发,种棉花。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卫生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社会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学习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特点:读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容易引起读者或听者的关注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1)人们一般比较熟知,大众化。用起来自然、简明、生动、有趣。(2)惯用语比较短小。是一种固定的词组,比如背黑锅、穿小鞋、(3)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炼准确。(4)惯用语活泼生动,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它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断。(5)惯用语虽然是一种较固定的词组,但定型性比成语要差些。
来源于制度、习俗的惯用语立军令状:旧指接受某项军事作战任务所立的保证书。现取其比喻义。打退堂鼓:旧指官吏坐堂议事后,退堂击鼓,表示公事结束。现比喻中途退缩。假传圣旨:指封建社会假借皇帝的旨意,欺上压下的作伪行为。现取其比喻义。
来源于宗教、迷信的惯用语鬼门关:原是迷信传说中进入阴间的入口;现指生死关口或险地。阎王殿:原是地狱中的阎王坐堂理事之处;现用来指置人于死地的恐怖黑暗场所。鬼画符:原指术士用来驱除鬼怪的符咒;现用来指令人不解的花招或拙劣书法。
来源于历史事件的惯用语借东风:借《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打比方,常指利用某种良好时机。下逐客令:来自于战国故事。旧中国时期秦国曾下令驱逐了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来泛指赶走客人。原文见《史记·李斯列传》。唱(演)空城计:源于《三国演义》,现表用计掩饰自己力量之不足,或指空无一人。
来源于传说、故事的惯用语上西天:指离开人世。“西天”是传说中如来佛居住的地方。进鬼门关:“进鬼门关”是用来比喻历经灾难的殊死折磨。怀鬼胎:指隐藏不可告人的意图。
根据提示填熟语。大家都称赞小明在台上的精彩表演,小明回想自己曾经的刻苦训练,感慨地说:“________啊!”(填谚语)
答案: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根据提示填熟语。王老师让小芳下课去他办公室一趟,小芳心里很不安,像________(填歇后语)小芳想,我以前学习不太好,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现在成绩已经是名列前茅了,真是________(填歇后语),老师找我还会有什么事呢?
答案: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砌墙的砖——后来居上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 【知识精讲】2.词语(4)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年级 【知识精讲】2.词语(4)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谚语分类,答案朝阳不出门,答案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 【知识精讲】2.词语(4)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 【知识精讲】2.词语(4)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课件PPT,共27页。
语文四年级 【知识精讲】2.词语(2)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 【知识精讲】2.词语(2)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课件PPT,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