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石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石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镜中的像距离他多少m?,【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石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1. 如图为一液位感应装置原理图,光束经液面反射后照射到光电屏的S点。若入射光方位、光电屏方位、容器的方位保持不变,且容器没有发生歪斜,则当反射光照射到S点左侧时,说明此时液位与原来相比(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2. 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会聚形成的
B.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不是平面镜
C. 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
D.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3.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居民房门上安装的“猫眼”相当一个凹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 汽车的后视镜及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都用凸面镜,这是为了扩大视野
C. 凸透镜和凸面镜对光都有会聚作用
D. 汽车头灯用凹面镜是为了让它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
4.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即为实像
B. 若视力表比平面镜大时,视力表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C. 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南
D.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
5. 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 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 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 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D. 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6.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所有光束一定有会聚作用
B. 凹透镜对光束不一定有发散作用
C. 经过凸透镜的光束一定是会聚光束
D. 经过凹透镜的光束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单选题)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8. 欣瑜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到了图中的情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成像为放大正立的虚像
B. 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大于10cm
C. 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将变小
D. 图中的透镜所成的像在真实文字的下方
9. 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A. 放大镜成像
B. 小孔成像
C. 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
D. 近视眼的矫正
10. 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下列选项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
A. B.
C. D.
11.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实像
D. 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于太阳的红外线
12. 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 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3. 光谱家族中,“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______ 发现火源;当医院对病房进行杀菌时,可以利用______ 灯。
14. 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靠近幕墙,墙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15. 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光源”的概念;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但实际并不存在的是______(选填“光源”或“光线”)。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_____传播。
16.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______是界面,界面的______(选填“上方”“下方”或“左侧”“右侧”)为玻璃,折射角等于______。
17. 日晷是通过观察直杆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________来解释;烟花在空中所形成的五彩缤纷的色光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8. 一个物体AB放置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镜中成的像。
19.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0∘角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0. 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1. 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
(2)图中反射角是______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______;
(4)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2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在此实验中:
(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应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 时,B的位置即为像所在位置.
(2)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的距离______ ,像的大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红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
(5)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 关系;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 关系.
(6)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如图2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答:选择______ 更好,理由是______ .
23. 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他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图示是他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出的光路图,他还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根据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_度。
24. 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会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25. 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
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a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______(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______。
(2)有同学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c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的焦距大些。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
(3)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26. 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请你利用所学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数学知识,计算该凸透焦距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7. 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问:
(1)镜中的像与他相距多少m?
(2)若他再远离穿衣镜0.5m,镜中的像距离他多少m?
(3)如果他以1m/s的速度靠近穿衣镜,以他的像为参照物,则他靠近穿衣镜的速度是多少m/s?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液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液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光电屏上的点由S移到S′时,则表明液面从AB需要上升到CD。
故选:B。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根据液面上升或下降,判断出反射点和反射光线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到光电屏与液面变化的关系。
本题利用了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面变化导致光电屏接收点的变化,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解:A、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故A错误;
B、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故B错误;
C、无论是虚像还是实像,都可以用照相机拍摄,故C错误;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1)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是平面镜反射的光射入了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人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知道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居民房门上安装的“猫眼”相当一个凹透镜,凹透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凸透镜)焦点之内,此时的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故A正确;
B、汽车的后视镜及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都用凸面镜,这是为了扩大视野,故B正确;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C错误;
D、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在汽车头灯上,使光线成为平行光,照亮前方路况,故D正确。
故选:C。
(1)猫眼实际上是一个光学系统,它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即门外面的透镜是凹透镜,目镜即门里面的透镜是凸透镜;
(2)用球的里面做反射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汽车头灯是把灯丝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经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
(3)用球的外面做反射面是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汽车的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增大观察范围。
凸面镜和凸透镜,凹面镜和凹透镜,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4.【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只要有平面镜存在,能够反射光线就能够成完整的像,所以若视力表比平面镜大时,视力表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北,故C错误;
D、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7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7m+2.7m−0.4m=5m,故D正确。
故选:D。
(1)平面镜成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只要有平面镜存在,能够反射光线就能够成完整的像;
(3)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求出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
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答案】D
【解析】解: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射时,反射光线刚好照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
故选:D。
平面镜成像的实质: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确定经过镜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物体反射光线的多少进行分析物体的明暗。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的掌握情况,会根据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多少判断物体的明暗程度。
6.【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凸透镜的特点可知,凸透镜对任何光束起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束一定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
C、无论入射光线如何,所有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一定都比原来会聚一些,但可能是发散光束(只是发散的程度变小而已),故C错误;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故D错误;
故选:A。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同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要会聚一些;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此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推敲,才能的出正确答案。
7.【答案】D
【解析】解:A、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与烛焰相比,像更稳定,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这样可以直接从光具座读出测出物距和像距,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可调节物距及像距,当成等大的实像时,物距便等于2倍焦距,这样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所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的形状会受风的影响,并且烛焰和像的大小关系不容易确定;
实验中用发光二极管做光源,这样成的像比较稳定,并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像距和物距,若将凸透镜放在0刻线处,可以从光具座直接读出像距和物距的大小;
(3)测量焦距的方法:根据焦距的定义,让平行光照射凸透镜,会聚到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根据物距等于2f时成等大的实像,当实像和物相等时,此时像距、物距都等于2倍焦距.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用发光二极管来代替蜡烛实验,更具有优越性.
8.【答案】B
【解析】解:
A、放大镜为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图中的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应小于焦距;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物距)小于10cm,故B不正确;
C、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小;则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书本,物距变小,所成的像将变小,故C正确;
D、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大于物距,所以像位于真实文字的下方,故D正确。
故选:B。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
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变小时,像变小。
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我们可以用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
9.【答案】C
【解析】解: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故A正确;
B、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故B正确;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C错误;
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光学中放大镜成像光路、小孔成像、光的折射以及近视眼的矫正的光路,综合性强,关键是掌握这此基础知识。
10.【答案】A
【解析】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由图可知,,
设物体到甲和乙凸透镜的距离都为u,
物体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
物体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则,
所以,即:,
所以,
由各选项知,A凸透镜焦距5cm,BCD凸透镜焦距都大于10cm。
故选:A。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由此先判断甲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此根据物体通过甲和乙凸透镜成像特点判断两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从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与像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11.【答案】A
【解析】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正确;
B、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
C、小孔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等于物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于太阳的紫外线,故D错误。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紫外线的用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消毒;
(3)小孔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像到小孔的距离;
(4)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紫外线的应用、小孔成像等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2.【答案】D
【解析】解:(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u>2f.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AB错误。
故选:D。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做到举一反三。
13.【答案】红外线 紫外线
【解析】解: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的发现这些隐火,找到火源,及早灭火。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杀菌消毒。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杀菌消毒。
本题考查红外线及紫外线的利用,难度不大。
14.【答案】不变 镜面
【解析】解:
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故人远离幕墙时像的大小不变;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
故答案为:不变;镜面。
(1)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光污染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镜面反射的危害,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5.【答案】光线 沿直线
【解析】解: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能够形象地说明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但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而光源是存在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光线;沿直线。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水母、萤火虫等;为了形象地说明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物理学中引入了“光线”的概念,但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这里采用了模型法;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对光线、光源的理解以及小孔成像的原理,难度不大。
16.【答案】AB 上方 40∘
【解析】解:由图可知,∠DOG=30∘,所以∠DOF=90∘−30∘=60∘,∠EOD=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4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上方为玻璃,下方为空气。
故答案为:AB;上方;40∘。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17.【答案】直线传播;绿。
【解析】
【分析】
(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以及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区别,属光学基础题。
【解答】
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烟花在空中所形成的五彩缤纷的色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绿。
18.【答案】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19.【答案】解:图中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40∘,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因此入射角是90∘−40∘=50∘;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50∘,
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作图;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20.【答案】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1.【答案】漫反射 40 变小 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解:(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因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故图中反射角是40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随之减小;
由表中多次数据可知,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3)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4)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漫反射;(2)40;变小;(3)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4)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2)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据此判断;
(4)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
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22.【答案】A;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变大;不变;不能;玻璃板没有与直尺垂直;到镜面距离;大小;方格纸;在方格纸上可以直接判断像于物的位置关系,不用测量
【解析】
【分析】
(1)实验过程中,眼睛要在蜡烛A侧观察,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
(2)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的距离在增大,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
(3)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而且平面镜成虚像;
(4)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5)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便于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
(6)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该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B的位置即为所在位置.
(2)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也远离玻璃,即物距变大,像距也变大,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物体离镜子远还是近,像与物的大小都是相同的,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发生变化,但像的真实大小是不变.
(3)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5)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蜡烛到玻璃面距离关系;
实验中,用一个等长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6)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
故答案为:(1)A;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2)变大;不变;
(3)不能;
(4)玻璃板没有与直尺垂直;
(5)到镜面距离;大小;
(6)方格纸;在方格纸上可以直接判断像于物的位置关系,不用测量.
23.【答案】反射 折射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小于 0
【解析】解:(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则折射角等于零度。
故答案为:(1)反射;折射;(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小于;(3)0。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夹角为0∘,即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折射角为0∘。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24.【答案】(1)10;(2)在同一高度;(3)照相机;(4)放大;(5)缩小;(6)D
【解析】解:(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60cm−50cm=10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u=50cm−10cm=40cm>2f=20cm,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此时物距为u=50cm−35cm=15cm,处于蜡烛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此时2f>u>f,恰好能在光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u>2f,则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D。
故答案为:(1)10;(2)在同一高度;(3)照相机;(4)放大;(5)缩小;(6)D。
(1)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焦距的确定及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
25.【答案】A、C 焦距越小 红光 红光偏折角度小(折光能力弱)材料
【解析】解:(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保持材料相同,只改变弯曲程度,由图可知,故选用A和C;
在主光轴上,从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由图可知,乙图的焦距小,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2)由图(c)的右图知,对同一凸透镜,红光的焦距大些;
推断的理由是:红光偏折角度小(折光能力弱);
(3)A、B两种材料的透镜表面弯曲程度,但材料不同,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故答案为:(1)A、C; 焦距越小;(2)红光;红光偏折角度小(折光能力弱);(3)材料。
(1)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和材料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因素不变;
由图结合焦距的定义分析回答;
(2)由图(c)的右图知,对同一凸透镜,红光的焦距大些;
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3)分析A、B透镜的相同量和不同量,分析得出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变化量的关系。
本题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焦距的定义及猜想能力。
26.【答案】解:由题意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
物距为30cm,像距为16cm,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u>2f,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有色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月考物理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