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01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02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5m,10h,3m/sB,【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1. 下列几种估测最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成年人走140步的距离约90m B. 人的脉搏1min跳动70次
    C. 课桌的高度约750mm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2. 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 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450mm=450mm×10−3=0.45m
    B. 450mm=450×10−3=0.45m
    C. 450mm=450×10−3m=0.45m
    D. 450mm=450mm×10−3m=0.45m
    4. 下列测量方法合理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丙
    C. 甲、丙 D. 甲、丁
    5. 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 河岸 B. 行船 C. 岸边的房屋 D. 远处的树
    6. 三辆小车沿平直公路向北行驶,站在路边的小红先后两次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且全面的是( )

    ①相对甲车,丙车向南行驶
    ②相对乙车,丙车向南行驶
    ③相对乙车,甲车向南行驶
    ④相对丙车,甲车向南行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②③
    7.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跟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C.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8.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3:4,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 10:3 B. 3:10 C. 8:15 D. 15:8
    9.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m/s
    C. 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4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 如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07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5
    0
    2
    济南西
    09:45
    09:48
    405
    3
    南京南
    12:15
    12:18
    1025
    4
    上海虹桥
    **:**
    终点站
    1325
    A. 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 1025km
    B. 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为 4.10h
    C. 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 240km/h,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13:30
    D. 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平均速度是 243km/h
    11. 在学校达标运动会上,小明百米测试时,前40m平均速度是8m/s,后60m的平均速度是6m/s。小明百米测试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6.3m/s B. 7.0m/s C. 6.7m/s D. 7.5m/s
    12. 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均匀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408m
    B.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36m
    C. 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D.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25m/s
    13. 如图所示,中国“飞人”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4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1.4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苏炳添本次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10.4m/s
    B. 苏炳添本次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10m/s
    C. 在后5秒内,苏炳添移动的距离为57m
    D. 在前5秒内,苏炳添移动的距离为47m
    14. 如图所示的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B.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C. 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15. 在“①女高音”“②男低音”“③引吭高歌”“④低声细语”4个词语中,“高”“低”二字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6. 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
    B. 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听到声音的响亮程度减小
    C. 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
    D. 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
    17. 当我们听到飞机在头顶正上方轰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还没有达到头顶的正上方 B. 飞机正好在头顶的正上方
    C. 飞机已经飞过头顶的正上方 D. 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8. 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 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19. 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 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 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 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 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20.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B.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丙实验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丁实验中喇叭发声时烛焰在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1. 学校运动会上,女子100m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比赛进行到图示时刻,______(填“1号”或“2号”)更快,这是根据相同______比______来判断的;比赛完成后,1号用时16s;2号用时17s,______(填“1号”或“2号”)更快,这是根据______来判断的。
    22. (1)图甲、乙两图中的长度测量都是错误的,它们错误的原因分别是:
    甲______
    乙______
    (2)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mm,纽扣的直径是______ cm。
    (3)停表的读数为______ s


    23. 回声定位原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下列实例在利用回声定位原理的有______。
    A.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判断地震的位置与等级
    B.倒车雷达
    C.超声导盲仪
    D.B超
    (2)回声定位是利用声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3)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的装置所显示的波形图,图中的两个波形分别是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2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则该处海底深度为______m。







    24. 如图1所示,在测量运动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其中因_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4)图2中能反映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A”或“B”)
    25.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发声的纸盆在______。
    (2)如图乙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丙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______也能传播声音(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6. 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和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

    (1)由图可知,在声音的三个特性中,相同的特性有______,不同的特性有______。
    (2)你是通过观察波形的______程度来知道声音的音调特性,音色是由波______的不同反映出来的。
    27.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28. 成渝高铁是“十一五”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从成都东站至重庆北站全程308km,设计时速350km/h正式运行。以下G8541次列车时刻表,如果你乘坐该次列车旅游。求: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留时间
    里程
    1
    成都东
    始发站
    17:23

    0km
    2
    资中北
    17:57
    17:59
    2min
    187km
    3
    永川东
    18:29
    18:31
    2min
    276km
    4
    重庆北
    19:03


    308km
    (1)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和平均速度;
    (2)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9. 菏泽市交通管理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市内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5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水平远离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汽车两次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恰好是2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
    (2)计算该路段汽车是否超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成年人走一步的长度约0.6m,所以走140步的距离约90m,故A符合实际。
    B、人的脉搏1min跳动70次,故B符合实际。
    C、课桌的高度约0.8m,与750mm接近,故C符合实际。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0.1m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
    A、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属于错误的操作,应及时改正,而不是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故A错误;
    B、刻度尺不精密时,应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而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方法不正确,故B错误;
    C、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不会避免错误的出现,故D错误;
    故选:C。
    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还要掌握误差和错误是截然不同的,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3.【答案】C

    【解析】解:A、450mm×10−3≠450×10−3m,此选项错误;
    B、运算的中间过程缺少单位,此选项错误;
    C、过程及进率正确,此选项正确;
    D、450mm×10−3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此题难度不大,但审题时一定要仔细,特别是各个单位。

    4.【答案】C

    【解析】解:
    甲:将三角板紧贴直尺,用两个直角边卡住硬币,硬币的直径为三角尺两个直角点之间的距离,故甲正确;
    乙:硬币沿直尺滚动一圈,硬币通过的距离为硬币的周长,而不是直径,故乙错误;
    丙:测量出铜丝的总长度L,输出缠绕的细铜丝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径为Ln,故丙正确;
    丁:测量出书的总厚度,数出书的页数,则纸的张数为页数的一半,然后用总厚度除以张数,可以得到一页纸的厚度,故丁错误。
    故选:C。
    根据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卡测法、累积法分析各个选项。
    注意一张等于两页,不要把张数当成是页数,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常用到累积法。如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细铜丝的直径等。

    5.【答案】B

    【解析】解: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是说树是运动的,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行船或船上的人。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会正确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
    ①由图可知,丙车和甲车的距离在变大,所以相对甲车,丙车向南行驶,故①正确;
    ②由图可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从乙车的前面到达乙车的后面,则丙车是向南运动的,故②正确;
    ③由图可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距离变小,则甲车是向南运动的,故③正确;
    ④由图可知,相对丙车,甲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变大,则甲车是向北运动的,故④错误。
    故选:D。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本题考查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B、速度是反应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此题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是恒量,不随路程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B错误;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就越大,故C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始终不变,由公式s=vt知,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恒定不变,结合速度的表达式v=st及其变形公式就可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属于基础考题。

    8.【答案】A

    【解析】解:
    由v=st得t=sv,
    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3。
    故选:A。
    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sv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了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9.【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知,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甲车在1s内通过的距离小于16m,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16m/s,故B错误;
    C、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根据v=st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分析前2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的运动状态,并判断出平均速度;
    (3)根据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4)根据甲、乙两车在4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st比较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公式的掌握和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
    (1)根据表中数据知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为1025km−405km=620km,故A错误;
    (2)根据表中数据知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为12:15−08:05=4h10min=416h≈4.17h,故B错误;
    (3)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 240km/h,
    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间为:t=sv=1325km−1025km240km/h=1.25h=1h15min,
    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12h18min+1h15min=13h33mim,即13:33,故C错误;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的路程为s′=405km,
    所用时间为t′=09:45−08:05=1h40min=53h,
    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平均速度为:v′=s′t′=405km53h=243km/h,故D正确。
    故选:D。
    (1)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
    (2)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
    (3)根据速度公式算出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间;
    (4)根据表格数据读出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st求出平均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公式的运用计算能力,基础性题目,注意单位的换算。

    11.【答案】C

    【解析】解:由v=st可得,前40m所用时间t1=s1v1=40m8m/s=5s,
    后60m所用时间t2=s2v2=60m6m/s=10s,
    百米全程用时:t=t1+t2=5s+10s=15s;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00m15s≈6.7m/s。
    与C选项比较接近。
    故选:C。
    (1)已知前、后段路程和通过前、后段路程平均速度,根据v=st计算所用的时间;
    (2)已知跑百米,根据题意计算出通过全程所用的总时间,根据v=st计算平均速度。
    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必须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对不是两个速度的平均值。注意公式的熟练运用。

    12.【答案】B

    【解析】解:
    (1)图b中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每小格表示的时间t=3.6s9=0.4s,故C错误;
    (2)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t1=12×0.4s×3=0.6s,
    由v=st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故A错误;
    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t2=12×0.4×2s=0.4s,
    由v=st得,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故B正确;
    (3)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1−s2=204m−136m=68m,
    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时:
    t=△t+t2−t1=3.6s+0.4s−0.6s=3.4s,
    则汽车的速度:
    ,故D错误。
    故选:B。
    (1)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3.6秒,根据图b所示P1、P2的间隔的格数,可求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
    (2)由图b可知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间的时间,即超声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传到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3)由于汽车向着测速仪方向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汽车前后两次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之差即为汽车前进的路程。由于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3.6秒。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根据汽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即可求出汽车的运动速度。
    汽车在接收到信号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求出。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3.6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3.6秒。要从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

    13.【答案】B

    【解析】解:AB、苏炳添本次百米跑的平均速度:v=st=100m10s=10m/s,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不确定后5s和前5s的平均速度,因此无法计算前5s和后5s移动的距离,故CD错误。
    故选:B。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求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找时间。

    14.【答案】B

    【解析】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B符合题意;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出空气,手机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硬卡片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所以可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属于声学综合题目。

    15.【答案】C

    【解析】解:①女高音、②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频率的大小,即音调的高低;
    ③引吭高歌、④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的大小。故C正确。
    故选:C。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6.【答案】B

    【解析】解:A、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检测,由A波形图和B波形图可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A错误;
    B、A波形图比B波形图振幅变小,所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变小;故B正确;
    C、声音由长笛发出,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错误;
    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4)声音在相同温度下,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以及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理解知识点和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
    飞机在头顶正上方轰鸣后,声音向下传播,飞机继续向前飞,由于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定的时间,当我们听到在正上方轰鸣的时候,飞机已经飞过了。故C正确。
    故选: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
    要解决此题,需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飞机是在飞行运动的。声音传播需要时间,近距离的光的传播可以不计时间。

    18.【答案】B

    【解析】解: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C正确;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19.【答案】ABD

    【解析】解: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合题意;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合题意;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合题意。
    故选:ABD。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弦乐器中,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尤其是知道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20.【答案】D

    【解析】解:
    A、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影响音调高低的是频率,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B错误;
    C、摩托车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喇叭发声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明确声音的几个实验所探究的内容,可做出选择。

    21.【答案】1号  时间  路程  1号  相同路程比时间

    【解析】解:
    比赛进行到图示时刻,1号更快,这是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来判断的;
    比赛完成后,1号用时16s;2号用时17s,1号更快,这是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来判断的。
    故答案为:1号;时间;路程;1号;相同路程比时间。
    我们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要求学生掌握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2.【答案】(1)刻度尺没有沿着所测物体放置,放置歪斜;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2)1;1.10;
    (3)77.4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牢记测量方法即可解答,基础题。
    (1)刻度尺在测量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2)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测量长度度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停表的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s,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要注意本题考察的最后单位是s,所以在读数后要将一分钟换算成60s。
    【解答】
     解:(1)刻度尺在测量时要注意: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所以甲图错误;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所以乙图错误;
    (2)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图中的刻度尺最小一格是1mm,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测量长度度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要将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所以纽扣的直径为3.10cm−2.00cm=1.10cm;
    (3)停表的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小表盘指的是1分钟,而且是前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s,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所以大表盘应该读17.4s,要注意本题考察的最后单位是s,所以在读数后要将一分钟换算成60s。所以最后的得数为77.4s。
    故答案为:(1)刻度尺没有沿着所测物体放置,放置歪斜;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2)1;1.10;(3)77.4。  
    23.【答案】BC 信息  450

    【解析】解:(1)A、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不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
    B、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因此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C、超声导盲仪,盲人可建立听觉条件反射,通过声音感知周围环境信息,实现以听代视的目的,因此超声导盲仪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D、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
    故选:BC;
    (2)回声定位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3)从图中可以看出,声信号从开始发射后经过了0.6s后被船重新接收,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
    t=12×0.6s=0.3s,
    由v=st得海的深度:
    s=vt=1500m/s×0.3s=450m。
    故答案为:(1)BC;(2)信息;(3)450。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从图中可以看出,声信号从开始发射后到被船重新接收经过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v=st求海底的深度。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图象的分析以及理解,属于中档题。

    24.【答案】v=st时间  40.025小  B

    【解析】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测量的;
    根据速度公式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2)根据图示可知,sAB=80.0cm−40.0cm=40.0cm,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st=40.0cm1.6s=25.0cm/s;
    (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公式v=st可知,AB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A图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
    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故答案为:(1)v=st;时间;(2)40.0;25.0;(3)小;(4)B。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st,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根据图中读出AB段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4)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

    25.【答案】振动  由高变低  固体

    【解析】解:
    (1)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
    (2)图中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瓶子和水的振动,水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最左边的瓶子水柱最短,所以振动最快,音调最高,同理最右侧的音调最低,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
    (3)用手指轻叩课桌,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此时声音靠空气传播;耳朵贴在桌面上,声音是靠固体传播的,第一次听不到声音,第二次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故答案为:(1)振动;(2)由高变低;(3)固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图中声音的产生主要是水柱和瓶子的振动。水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26.【答案】音调、响度  音色  疏密  形

    【解析】解:
    (1)由图可知,三个声音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但波形是不同的,即音色是不同的;
    (2)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波形越密,则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可以通过观察波形的疏密程度来知道声音的音调特性;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所以音色是由波形的不同反映出来的。
    故答案为:(1)音调、响度;音色;(2)疏密;形。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难度不大,要掌握。

    27.【答案】D−2238

    【解析】解:
    (1)在甲图中,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只有D正确;
    (2)在乙图中,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20℃下两格处。示数为:−22℃,是冰的温度。
    在丙图中,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是水的温度。

    本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28.【答案】解:(1)由表知G8541 次列车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运行时间:
    t=18:29−17:59=30minh=0.5h,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运行路程:
    s=276km−187km=89km,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平均速度:
    v=st=89km0.5h=178km/h;
    (2)由表知全程的路程,全程的运行时间:03−17:23=1h40min=53h,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1)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是89km;平均速度是178km/h;
    (2)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84.8km/h。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求出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和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v=st求出它的平均速度;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st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列车的运动时间、求平均速度难度不大,由表中数据求出列车的运行时间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29.【答案】解:已知:v=340m/st1=0.2s×12=0.1st2=0.3s×12=0.15st=2s
    (1)由v=st可得,汽车第一次接收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
    s1=vt1=340m/s×0.1s=34m;
    (2)由v=st可得,汽车第二次接收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
    s2=vt2=340m/s×0.15s=51m,
    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的路程为:s=s2−s1=51m−34m=17m,
    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的速度为:v=st=17m2s=8.5m/s=30.6km/h,
    因为30.6km/h<50km/h,该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答:(1)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为34m;
    (2)该路段汽车没有超速。

    【解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的时间;
    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
    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考物理调研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考物理调研试卷(一),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