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贵州省北师大遵义附属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贵州省北师大遵义附属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mD,【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ACD,【答案】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贵州省北师大遵义附属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实际的是A.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B. 八年级物理书宽度约为18cm
C.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D. 小明身高约为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静止的
B.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 C. D.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树叶的像
B. 太阳、月亮、星星等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
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 B. C. D.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 图甲和图丙 B. 图乙和图丙 C. 图甲和图丁 D. 图乙和图丁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A. B.
C. D. 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 若甲、乙相距,同时相向而行,相遇
D. 若乙先出发,甲随后追乙,后将追上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
B.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若将蜡烛放于光具座40 cm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D. 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到40cm处光屏上可出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
如图所示,则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_s。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大;接听熟人的电话时,听声音就知道那头是谁在说话,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辨别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如图所示,为时钟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它们对应的实际时间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如图,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_____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______.
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______m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一条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与镜面的夹角是,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使平面镜逆时针转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度.一列长200m的列车,需要经过长的某一隧道,若火车运行速度是,则火车经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若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时25s,则大桥长______m。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请你在图中画出;
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
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如图所示,试画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仔细阅读下面短文,利用文中的有用信息,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若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全部到达地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都不能生存。我们人类家园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在大气层的上部,距地面的高空有一层叫做臭氧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但是电冰箱内使用的一种制冷物质--氟利昂,是臭氧的“天敌”,当电冰箱损坏后,氟利昂散到大气中,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署了限量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研制出了氟利昂的替代品,如R134A、环戊烷等。我国也在1991年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2002年停止生产氟利昂。
天然紫外线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下列哪种物质吸收的______
A.大气层地面地表和地球上的动植物臭氧层
你知道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保护臭氧层方面人们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请举几个紫外线应用的例子。
一列“复兴号”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求:
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动车行驶了多少米?
该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故A错误;
B、八年级物理书宽度约为18cm,符合实际,故B正确;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故C错误;
D、小明身高约为,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因为受油机与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若以受油机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与加油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受油机是静止的。
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①参照物可任意选,也就是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
②参照物被选定后,可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假设物体;
③为了研究方便,在物理学中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④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则此物体是运动的,若此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B、两图的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错误;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长,甲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由甲先到达终点,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正确图象。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4.【答案】A
【解析】解: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指的是响度,生活中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故A错误;
B、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月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
C、喇叭发声时在振动,这种振动具有能量,使烛焰摇动,故C正确;
D、不同的乐器演奏,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也能分辨出来,这就是音色不同分辨出的,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来判断,所涉及的知识点有: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有时人们说的高低实质是大小的意思;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不同的人在说话是音色不同。
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语言的实际来认识。
5.【答案】D
【解析】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故A错误;
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6.【答案】C
【解析】解: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梢,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故B、D不符合题意;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确定光的传播方向,并看是否符合光的折射规律。
不管是从空气中向水中看,还是从水中向空气中看都是将物体看“高”了。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潜入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等等。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多归纳总结。
7.【答案】A
【解析】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则甲图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矫正需佩戴凹透镜,即丙图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
故选:A。
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明确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的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因此A、C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是错误的;B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是错误的;D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是正确的。
故选:D。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由此即可突破此题。
正确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9.【答案】ACD
【解析】解:A、由图象看出甲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象看出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故B错误;
C、甲车速度,乙车速度,
甲、乙相距,同时相向而行,由可得,相遇时间,故正确;
D、乙先出发,所走路程为,
,即,
解得,故D正确。
故选:ACD。
A、在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C、分别求得甲乙的速度,若甲、乙相距,同时相向而行,根据速度公式求得相遇时间;
D、若乙先出发,甲随后追乙,路程相同,根据速度公式求得追上时间。
本题考查了由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BD
【解析】解:AB、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成倒立缩小实像;若焦距是12cm,此图物距是40cm,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距是30cm,即大于,故也在2倍焦距以内,所以不可能,故A错误;B正确;
C、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物距是40cm,处于2倍焦距以外,即,故;像距是30cm,即,即,故焦距的范围是:;
故若将蜡烛放于光具座40cm处,物距是10cm,所以一定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光屏上不可能成像,故C错误;
D、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物距是40cm,像距是3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到40cm处,即物距是30cm,像距是40cm,故光屏上可出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BD。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据此求出焦距;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注意物距条件的应用和把握,熟知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端与对齐,右端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起始刻度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要学会正确使用和读数,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答案】
【解析】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停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秒表、停表等,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3.【答案】响度 音色
【解析】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人或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定义区分乐音的特征。
14.【答案】E 变高
【解析】解:据题意可知,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他看到的铜钱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
加满水后,由于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E;变高。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光线看去物体的位置会偏高。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用激光笔照亮物体。
熟知光的折射规律,能根据图示分析物体与像的具体位置,并了解光路的可逆性,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5.【答案】3:40 12:05
【解析】解:作出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图对称图形可以读出甲表的时刻是3:40,乙表的时刻是12:05。
故答案为:3:40;12:05。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作出题中钟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即为真实的表的时刻。
甲图解题方法还有两种:
方法一:以12点和6点为对称轴,作出表针的对称图形,读对称图形表示的时刻,如图:
方法二:用11:60减去现在表示的时刻,如本题中11:::40。
注意多数此类习题中的镜子是直立放置的,但有时镜子是水平放置的,要做水平的对称图形,答案有所不同,注意区分。
16.【答案】反射 折射
【解析】解: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湖水中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
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比较简单,属于常见的考题。
17.【答案】HD;
【解析】【分析】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折射角的大小,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是分居法线两侧,但在两种不同介质中。
【解答】
由图可知,等于,因此CG是法线,AE是界面.又因为小于,所以是折射角,是入射角,则BH为入射光线,为反射角,HD为反射光线,HF为折射光线。
故答案为:HD;。 18.【答案】2 相同
【解析】解:
视力表离镜3m,视力表的像离镜也是3m,人离视力表的像应该是5m,所以人离镜子应该是。
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物体偏左,像也偏左,物体偏右,像也偏右,所以E字的朝向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2;相同。
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第一空。
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第二空。
平面镜成像的左右是相对于谁而言的,如果是人面对镜子,镜中的像面对人,那么像的左右与人相反,而本题是以照镜子的人的方向来判断左右的,左右相同。
19.【答案】75 120
【解析】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所以入射角为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
当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时,可知,入射角减小,变为,所以反射角也变为,此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故答案是:75;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同时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会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有关的计算.
20.【答案】35 800
【解析】解:列车运行速度,
隧道的长度,
列车通过的路程:
,
由得,火车经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
由得,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距离:
,
由于,则该桥的长度:
。
故答案为:35;800。
列车穿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列车长,又知道行驶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穿过隧道所用时间。
火车通过大桥应是完全通过,火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由公式可计算出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距离,然后减去车长即可求出大桥的长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明确火车运行路程是本题的关键。
21.【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两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为虚像,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2.【答案】解: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
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求出入射角为,则反射角为,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下图:
【解析】作出入射光线要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来作;
作出反射光线要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来作;
根据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标出反射角,根据图示求出反射角。
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熟记反射定律的内容: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会作图。
23.【答案】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即为S的像;连接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所有的反向延长线都会过S的像;连接像点与A点,则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即可。
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来完成光路。一定要注意物与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24.【答案】会聚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解析】解: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严重不在同一高度,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或使烛焰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远离透镜一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光屏要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会聚;;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放大;投影仪;靠近。
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5.【答案】太阳光 D
【解析】解:太阳光是紫外线的天然来源;
阻挡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物质是臭氧层,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臭氧层吸收的;
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电冰箱损坏后,其中的氟利昂散到大气层中破坏臭氧层;
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保护臭氧层方面要人们限量生产和使用氟利昂,研制出了氟利昂的替代品,我国于2002年停止生产氟利昂;
紫外线可以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可以用紫外线来灭菌;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验钞。
故答案为:太阳光;;电冰箱损坏后,其中的氟利昂散到大气层中破坏臭氧层;限量生产和使用氟利昂,研制出了氟利昂的替代品,我国于2002年停止生产氟利昂;杀菌消毒,检验钞票的真伪等。
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太阳光。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了。
电冰箱内长期使用氟利昂,电冰箱损坏后,其中的氟利昂就将散到大气中,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层空洞,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署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氟利昂这类物质的《猛特利尔议定书》,现在已经研制出氟利昂的代用品,如R134a,环戊烷等。我国在1991年签署了《猛特利尔议定书》,并将于2002年停止生产氟利昂。
紫外线可以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可以用紫外线来灭菌;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验钞。
本题考查紫外线有关的生活事例及臭氧层的破坏,此题体现大气环境的破坏及保护,属于中考中的常见题型。
26.【答案】解:
根据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
动车和声音的运动示意图如下:
由图知,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
;
由题意知,动车行驶的距离为:;
动车的速度:;
动车匀速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
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
。
答: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动车行驶了240m;
动车行驶的速度是;
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17s。
【解析】根据算出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鸣笛时距离隧道的距离即为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
鸣笛时距离隧道的距离减去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即为动车行驶的距离,
利用速度公式求动车的速度;
动车匀速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隧道长,再利用求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回声测距问题有时候可以画图帮助分析,易错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师附属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周林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Vt某空气净化器铭牌如表所示,【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BC,【答案】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