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0s、0,【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经经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物体的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经经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2. 如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产生的原因
    3.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 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 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 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 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 下列知识结构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特征
    B. 光
    C. 物质
    D. 晶体熔化
    5. 下列事例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
    A. 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
    B. 用手拍打西瓜,通过听声音来判别西瓜的好坏
    C.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
    D. 在食品工厂里人们常用超声波给牛奶灭菌
    6. 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直线传播 B. 小孔成像 C. 影子 D. 光的色散
    7.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2) B. (2)(4) C. (1)(3) D. (3)(4)
    8.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
    C. 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D. 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9. 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10.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2.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 红绿黄是色光的三原色
    C. 透过蓝玻璃看红花,看到的花是黑色的
    D. 红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1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竹的倒影 B. 雨后彩虹
    C. 手影 D. 镜中花
    14. 当一个人逐渐走近一盏路灯并离开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 先变长后变短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 逐渐变长
    15. 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16. 在学校鼓乐队训练时,要训练敲鼓的力度和敲鼓的速度。在某次训练中,第一次以较小的力较慢的速度敲鼓;第二次以较大的力较快的速度敲同一鼓的同一位置。这两次敲击中,声音的______(填序号)相同(①响度,②音调,③音色)。初学者可以选择哑鼓练习器,鼓槌敲击的是橡胶垫,这样可以在______减弱噪声。
    17. 如图甲使用一张卡片以相同的力从梳子的左端匀速刮向右端,听到声音不同,这说明声音的______与______有关;使用图乙实验来验证该关系时,可以采用______(填序号)种操作方法。
    A.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B.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

    18. 物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用于解释很多现象。
    (1)艺术中乐器。吉他上有粗细长短不同的弦,在演奏时主要获得______不同的声音。使用电子琴模拟吉他的声音,主要模拟吉他声音的______。(以上两空填声音的特性)
    (2)环保监测。噪声污染是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之一,噪声监测是环保部门监测项目之一。街头的噪声检测仪是用于监测噪声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若一辆大货车驶向检测仪,其数值会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3)医疗中冷冻除疣。用棉签蘸液氮直接接触患处,液氮迅速______,使患处皮肤组织的水迅速______成固态而祛除。(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4)健康生活。电焊工人戴的面罩除了防止火星溅到人脸,还可以防止______对眼睛的伤害;牙医借助小镜子可以看到牙齿背面,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
    (5)高科技。中国的激光武器系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自主研发的“低空卫士”可以利用激光定向的摧毁低空飞行器,“定向”是利用了光的______;能摧毁低空飞行器,是利用了激光具有______。
    19.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蚊子飞行时候,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人们能察觉飞行的蚊子,而不能察觉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Hz到______Hz。汶川地震中,远在600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中产生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引起的。
    20. 我们总是先看见礼花绽放,后才听见爆炸声,这是因为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
    21. 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用温度计测量某日晚上的气温,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晚上的气温是______℃。另有A、B两支酒精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分度值以及玻璃管的内径都一样,A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比B大,则这两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______(填“A较长”、“B较长”或“一样长”)。
    22. 如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人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______,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的水温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23. 我们将温度计放在光带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发现温度计示数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这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称为______。
    24. 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______原理来解释,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着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着到______凌日现象。


    25. 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5cm;小明向平面镜走近0.5m,则他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
    26. 一口枯井中的一只青蛙在P点“坐井观天”,如图所示,请用光的示意图画出青蛙观看到“天”的范围大小。












    27.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画出辅助线)














    28. 如图体温计没有标刻度,请在图中标出完整刻度;并在图中标出人正常体温的水银柱的位置(水银柱涂黑)








    29. 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盐水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它属于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15min时物质处于______状态。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选填“高”或“低”)了。
    (4)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______。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30.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
    (2)如果有4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实验时,取两根相同的蜡烛,是为了验证物与像______关系;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选项“会”或“不会”)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图2是小芳实验的最终记录纸,请指出小芳实验中的不足之处:______。

    31. 下面是“梦想组”和“创新组”的同学探究小孔成像实验的过程:
    (1)①“创新组”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像更清楚,圆筒的______(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他还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②请在乙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下表是“梦想组”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
    小孔的形状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小孔距地10 cm时









    小孔距地20cm时









    小孔距地40cm时









    小孔距地80cm时









    小孔距地120cm时









    小孔距地200cm时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①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______(选填“一致的”或“不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②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______(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③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毫米,小孔距地80厘米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亮度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32. 如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6min。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甲苯
    −95
    111
    酒精
    −117
    78
    (1)除了图中指示的器材,还需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2)甲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②请根据图象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
    (4)如图丙中哪一个是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况?______。
    (5)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
    故选:B。
    一般情况下,探究式学习环节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评价与反思--交流与表达等七个方面。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关的探究步骤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

    2.【答案】D

    【解析】解:本题中音叉正在发声,乒乓球接触后会被弹开,说明了音叉是振动的,因此本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故选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来源于课本的插图,要求同学们对课本上每一个插图都要了如指掌,知道它们蕴含的物理意义.

    3.【答案】D

    【解析】解:A、心脏的振幅是不变,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振幅,不能改变心脏的响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心脏的频率是不变的,频率影响声音的音调,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频率,不能改变心脏的音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心脏的材料和结构是不变,材料和结构影响声音的音色,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结构和材料,不能改变心脏的音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损失,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减少了声音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响度由物体振幅决定的,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了听诊器的原理,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能减弱声音的分散,固体传声效果好。

    4.【答案】D

    【解析】解:A、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3)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
    (2)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3)掌握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特征。
    (4)掌握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A、声波枪发出次声波,次声波引起人各器官的振动,导致人死亡,说明声波枪传递能量,故A错误。
    B、用手拍打西瓜,通过西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西瓜的好坏,这是通过声音获得一个消息,故B正确。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这是超声使结石振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工厂里工人利用超声波使牛奶振动达到杀菌,属于声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声能传递信息,声也能传递能量,通过声获得一个消息,说明声能传递信息,通过声引起其它物体的振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通过声得到一个消息属于声能传递信息,通过声引起其它物体振动属于声能传递能量。

    6.【答案】D

    【解析】解: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与其他选项无关.
    故选D.
    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经过色散现象后,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学生对色散具体现象的分析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故选:B。
    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体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从壶嘴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因为冰棒周围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可使手上的水温度升高,同时又加快水面空气流动,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故C正确;
    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鸡蛋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是从鸡蛋里渗出的,故D错误;
    故选:C。
    (1)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本题考查的是液化的判断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难度不大,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9.【答案】C

    【解析】解: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结冰,水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B、打开冰箱门,能看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箱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冷冻室的管子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3)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4)冰箱的原理就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将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从而起到制冷的作用。
    本题是根据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分析冰箱制冷的原理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0.【答案】C

    【解析】解:A、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2)物体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1.【答案】D

    【解析】解:
    (1)将温度低的冰水注入烧杯,烧杯的温度就会变得很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烧杯壁,会在其外表面液化为小水滴;
    (2)将温度高的热水注入烧杯中,热水会汽化为水蒸气,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遇到烧杯壁,在其内表面上液化为小水滴;
    可见,甲是外壁出现小水珠,乙杯是内壁出现小水珠;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分析液化时,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温度情况。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2.【答案】B

    【解析】解: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
    B、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
    C、蓝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红光不能通过,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红花就是黑色的,故C正确;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白衣服能反射所有色光,因此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蓝色裙子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因此裙子呈黑色。故D正确。
    故选:B。
    (1)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透明的物体只能透过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此题考查了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等知识点,熟悉基本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竹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雨后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故选:B。
    (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是不变的,但因为人和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此题考查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长度取决于人的身高,人和光源之间的距离,人和光源的角度。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人从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如何变化。

    15.【答案】B

    【解析】解:根据v=st变形公式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知道回收信号的时间,利用s=vt比较海底的深度,进而得出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难度不大。

    16.【答案】②③  声源处

    【解析】解:比较图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敲同一鼓的同一位置,用较大的力敲,鼓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声音的声调和音色不变;
    选择哑鼓练习器,鼓槌敲击的是橡胶垫,橡胶垫不容易振动,发出的声音较小,这样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②③;声源处。
    (1)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响度的大小受发声体振幅大小的影响,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和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7.【答案】音调  频率  B

    【解析】解:用薄塑料片先后在疏密不同的梳子梳齿上以相同速度划过,梳齿振动发生声音;
    梳子滑动的速度相同,梳子齿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此实验研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时,钢尺振动变慢,频率变低,音调变低,因此使用图乙实验来验证该关系时,可以采用B种操作方法。
    故答案为:音调;频率;B。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根据实验现象,要能判断研究的问题,同时掌握振动快慢-频率-音调的关系。

    18.【答案】音调  音色  响度  变大  汽化  凝固  紫外线  反射  直线传播原理  能量

    【解析】解:(1)吉他上有粗细长短不同的弦,在演奏时,用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的不同位置,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和粗细,发现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了;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因此使用电子琴模拟吉他的声音,主要模拟吉他声音的音色;
    (2)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若一辆大货车驶向检测仪,其响度变大,则所显示的数字就变大。
    (3)液氨在常温下汽化吸热使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下降,使患处皮肤组织的水迅速凝固,从而除疣;
    (4)过强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电焊弧光中有强烈的紫外线,因此电焊工在工作时必须穿好工作服,并戴上防护罩。
    医生利用镜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清楚地观察病人的牙齿,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
    (5)利用激光定向的摧毁低空飞行器,“定向”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能摧毁低空飞行器,是利用了激光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1)音调;音色;(2)响度;变大;(3)汽化;凝固;(4)紫外线;反射;(5)直线传播原理;能量。
    (1)声音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小,音调低;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
    (2)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3)液氨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汽化,汽化要吸热;液态变为固态为凝固;
    (4)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
    (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具有能量。
    此题涉及到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物态变化、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9.【答案】20 20000 次声波

    【解析】解:人耳能察觉飞行的蚊子,而不能察觉飞行的蝴蝶,是因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
    故答案为:20;20000; 次声波。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
    本题考查的是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和次声波的相关知识,属于声现象的常规考查。

    20.【答案】光速大于声速  3×108

    【解析】解:(1)在礼花绽放的时候会同时发出光和声,但是由于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快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会先看见礼花的绽放后听到爆炸声;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故答案为:光速大于声速;3×108。
    (1)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速是大于声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是不需要介质的。
    关键是要知道声音和光在传播时对介质有不同的要求,并且不同的介质中对光和声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

    21.【答案】热胀冷缩  −4A较长

    【解析】解:
    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由图知: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
    温度计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4℃;
    A、B两支酒精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A的玻璃泡容积比B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A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A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B的要长。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4;A较长。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3)根据热胀冷缩的特点分析液体体积的变化,得出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的变化。
    本题考查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读数,液体温度计的玻璃泡容积越大,内径越小,分度值距离越长,测量越准确。

    22.【答案】液化  升高  液化放热

    【解析】解: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
    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容器B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液化;升高;液化放热。
    物质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液化要放出热量,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液化的概念、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即可正确解题。

    23.【答案】升高  红外线

    【解析】解: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较强,温度计放在红外线区域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升高;红外线。
    红外线的热效应较强,红光之外是红外线。
    本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红外线的热效应。

    24.【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水星

    【解析】解:“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
    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水星。
    解答此题要明确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知道“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的成因。

    25.【答案】等于  3 不变  7:25

    【解析】解:(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小明同学身高165cm,故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也是165cm;
    小明向平面镜走近0.5m,此时小明到镜面的距离为2m−0.5m=1.5m,则他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不变;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4:35,则实际时间=12:00−4:35=7:25。
    故答案为:等于;3;不变;7:25。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实际时间=12:00−钟表在平面镜中的时间。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此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

    26.【答案】解:图中黑点P表示青蛙的位置,将P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P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解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从青蛙处作过井口边缘的两条射线,井外的部分即为看到的区域。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作图,比较简单,属于基础作图。

    27.【答案】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8.【答案】解:
    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量程是35∼42℃,人的正常体温为37℃,体温计的刻度和人正常体温对应的水银柱的位置如下图:


    【解析】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据此标出完整刻度和液柱的位置。
    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要注意液柱表面是在零刻度线上方还是下方。

    29.【答案】10 不变  −2晶体  固液共存  低  减少水量  变多

    【解析】解:(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从图象可知: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第15min盐水在凝固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4)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盐水的质量较多,因此可以通过减少盐水的质量来缩短盐水凝固时间;
    (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2)不变;(3)−2; 晶体; 固液共存; 低;(4)减少水量;(5)变多。
    (1)从凝固开始到结束时间,即为盐水的凝固过程所用时间;
    (2)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3)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看熔化或凝固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从盐水的质量角度分成凝固时间较长;
    (5)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读取物质凝固图象时要学会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并能分析出在不同时间段时它的变化情况。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这是一条很实用的生活规律,我们应该了解它。

    30.【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大小  不能  不会  虚  只做一次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不可靠

    【解析】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3)在实验中,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
    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从而验证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3)大小; 不能; (4)不会;虚像;(5)只做一次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不可靠。
    (1)根据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而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一特点分析;
    (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3)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利用玻璃作为反射面,同时还可以确定像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
    (4)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31.【答案】A 小孔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  小  一致  小  不变  变暗

    【解析】解:
    (1)①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小。
    ②从AB两点通过小孔沿直线作出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①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③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相同,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不变,通过的光线变少,亮度变暗。
    故答案为:(1)①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小;②见上图;(2)①一致;   ②小;   ③不变;变暗。
    (1)①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蜡烛AB经过小孔会成倒立的实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进行作图。
    (2)①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的形状与小孔到地面距离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②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论。
    ③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小孔透过的光线越多,成的像越亮,否则越暗
    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能从表格中得出相关的信息和利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32.【答案】秒表  减少热量散失  99 水初温低  a 甲苯

    【解析】解:(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2)甲图中,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
    (3)①由图象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说明水的沸点为99℃;
    ②由图象知,小明水的初温为96℃;小红小组水的初温为93℃,所以小红小组的初温较低,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
    (4)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所用a图是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况;
    (5)水的沸点在100℃左右,选择液体的沸点应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应选择甲苯温度计。
    故答案为:(1)秒表;(2)减少热量散失;(3)①99; ②水初温低;(4)a;(5)甲苯。
    (1)探究液体的沸腾需要探究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的仪器;
    (2)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3)①根据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结合图象确定出沸点;
    ②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4)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
    (5)在选取温度计时,注意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玻璃泡内液体的沸点。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水的沸点及影响水沸腾的因素,将其与图象结合,增大了题的难度。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