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赵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351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赵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351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赵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351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赵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赵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60元/千米收费,【答案】D,2cm,【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赵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A. 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 茶杯的高度是10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为测出小木块的长度,以下使用刻度尺的做法正确的是A. B.
C. D.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A. 酒泉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 “神舟十一号”飞船
C. 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 在“天宫二号”内穿行的航天员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 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 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 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图丙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 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会听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A.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 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其中,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
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中考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小明和小华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的。金庸曾描述一种武功“寒冰掌”: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掌温度应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按常理这种武功是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练成的。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碎片,会感觉碎片较______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_时要______大量的热。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地摩擦,会使流星燃烧发光,小明问老师:“发射火箭时,火箭同样也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为什么没有燃烧发光?”老师解释说:“科学家们一方面研制了可耐几千摄氏度的耐高温材料,另一方面还在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的作用。”请回答这层特殊材料为什么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
答:______。
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______
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
如图所示,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力拨动钢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______ ;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选填“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或“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重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
利用上面的器材还能探究的问题有______ .温度计的使用:
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______ .
取适当的温度计
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
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取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上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 ;②______ .
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_____ ,那么甲的示数是______ ,乙的示数是______
如图1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
观察实验装置图1,操作的错误是:______。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______选填“”或“”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______。
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不同。
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在第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消息:“起步价7元,限2km,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消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保留到元
9月18日,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在广东湛江以东某海域,组织实施实际使用武器演练.如图是广州舰发射火箭深弹,发射后经过秒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而在发射后经过了3秒才听到爆炸声,试问:广州舰距爆炸目标有多远?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声速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茶杯的高度是。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书的长度是。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2.【答案】B
【解析】解: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左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左边缘对齐,且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故C错误;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考查了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即可正确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要实现成功对接,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A、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于“神舟十一号”飞船,”天宫二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以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在“天宫二号”内穿行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移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要充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答案】C
【解析】【分析】
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分析小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较平均速度。
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解答】
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则根据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解:A、在水中敲击石块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蜡烛放在录音机的喇叭旁,蜡烛会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马路边的隔音板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从声音的传播上入手分析。
B、从声音的产生上入手分析。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也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D、从阻断噪声的途径来入手分析。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D
【解析】解: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音调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儿处减弱;
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减弱噪声的方式和次声波知识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7.【答案】D
【解析】解:
A、图甲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是因为介质在减少,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图丙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C错误;
D、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在敲击时,振动发声的是瓶子和水柱,瓶子中的水量的多少制约了瓶子振动的频率,水量越多,瓶子振动越慢,即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相反,水量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敲击它们,会听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明确声音的诸多实验中,分别是用来探究声音哪方面的知识如产生、传播、特征等
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明确声音的几个实验所探究的内容,可做出选择.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
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解析】解:
①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④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10.【答案】B
【解析】解: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为,开水倒入杯中后,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时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B。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物态变化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留心观察生活,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11.【答案】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 站台
【解析】解:小明以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是静止的,他与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
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他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
故答案为: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站台。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12.【答案】变速直线
【解析】解:由照片可以看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B点的位置坐标为,在D点的位置坐标是,
则小球由B到D的路程为,B到D所用的时间;
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
由照片求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由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的路程;数出时间间隔,求出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这是一道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做出判断,由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13.【答案】振动 响度
【解析】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14.【答案】信息 静止 声源
【解析】解:考生听到铃声自觉进入考场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小明和小华并肩走向考场,小明相对于小华位置不变,因此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禁止汽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信息;静止;声源。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噪声的控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15.【答案】低于 不可能
【解析】解: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的温度应低于,此时才能发生热传递,手吸收水的热量,使水结冰,按常理这种武功是不可能练成的,因为人的温度在。
故答案为:低于;不可能。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此题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
16.【答案】压缩体积 冷 汽化 吸收
【解析】解: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冷;汽化;吸收。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方法以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为保证飞船返回时安全,船体上涂有一层特殊固体物质,在高温下先熔化,再汽化,因为熔化、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样船体的温度就不会太高。
【解析】答:为保证飞船返回时安全,船体上涂有一层特殊固体物质,在高温下先熔化,再汽化,因为熔化、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样船体的温度就不会太高。
熔化、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有降温作用。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8.【答案】小 大
【解析】解: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由B到C小车的路程;
由图知,小车从A到C的路程,,
则全程平均速度是;
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小;;;;大。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测出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速度。
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B位置与C位置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
从图中读出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和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全程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学会分析实验器材的使用,是一道对实验操作的考查试题。
19.【答案】钢尺在振动;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
【解析】解: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力拨动钢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钢尺在振动;
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样使钢尺振动的频率发发改变,则音调会发生改变.再重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利用上面的器材还能探究的问题有: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
故答案为:钢尺在振动;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合理即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较容易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本题是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要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我们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20.【答案】badcfe;视线没有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解析】解: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然后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所以操作次序依次为
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二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图甲是体温计,分度值是,因此甲的读数是;乙的分度值是,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示数为
故答案为:;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书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图甲是体温计,分度值为,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操作步骤;二是温度计的正确读数;三是通过图的形式来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1.【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到烧杯底 秒表 自下而上 液体沸腾需要吸热 质量 固液共存 晶体
【解析】解: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所以b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现象。
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时要吸热;
不同质量或体积的水,达到沸腾时所需时间不同;
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
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到烧杯底; 秒表;自下而上;;液体沸腾需要吸热;质量; 固液共存;晶体。
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探究水的沸腾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的仪器;
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不同质量或体积的水,达到沸腾时所需时间不同;
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此题“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影响水沸腾时间的因素及液体沸腾条件的分析。
22.【答案】解:小明13:41上车,13:56下车,出租车行驶时间:::。
。
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
,元;
共计,每超过1km收费按照元/千米收费,故元元元元;
答: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根据这些消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元。
【解析】知道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从里程里扣除2km,其余的按计费标准计算然后二者相加即可。
本题考查了求出租车速度和车费的计算,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速度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不要受车门上看到信息信息的影响,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3.【答案】解:
由题知,火箭弹到击中目标的时间为,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为3s,
所以火箭弹爆炸发出到声音传广州舰的时间:,
由可得广州舰与目标的距离:
;
火箭弹的速度:
答:广州舰距爆炸目标748m,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
【解析】已知火箭从发射到弹击中目标和从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广州舰到目标之间的距离;
知道广州舰与目标的距离、从发射到火箭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箭弹飞行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认真审题,确定从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从发射到火箭弹击中目标的时间,从而得到爆炸声传到广州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6,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dmB,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答案】B,【答案】D,【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