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3dm,5易被人体吸收,对健康不利,2kg,问,【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当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五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
A. 嫦娥五号 B. 月球表面
C. 嫦娥五号上的照相机 D. 嫦娥五号上的计算机
2. 中华诗词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下列是小红同学参加体育中考的一些测量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质量为46kg B. 身高为1.63dm
C. 肺活量为2580mL D. 800m长跑的成绩为3min48s
4. 下面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
D.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5.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做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 沸点 B. 熔点 C. 温度 D. 凝固点
6. 2020年6月21日下午,某同学观察到了日环食,如图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下列哪个原理可以最合理解释这一现象(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直线传播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7. 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如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 下列物理量中,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湿度
9. 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
A. 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 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 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 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10.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 100mm以外 B. 恰为50mm C. 50mm以内 D. 略大于50mm
11. 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
12. 用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收付款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手机这种摄像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 手机拍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与显微镜物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D. 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13. 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种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B. 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C. 有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4
D. 该种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钢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四倍
14. 小雪利用烧杯承载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的质量为40g
B. 液体的密度为1.00×103kg/m3
C. 液体的密度为1.33×103kg/m3
D. 当烧杯中装有60cm3的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80g
15. 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 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C. 铜球是实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 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16. 如图所示,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分别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 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 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光屏移动的距离s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胶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2f>v>f。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离镜头较远,故像应该更靠近一倍焦距,故答案为略大于50mm
故选:D。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的范围fv>f;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设氧气瓶质量为m0,体积为V,则由ρ=mV得:
60kg−m0V=ρ----------①
35kg−m0V=12ρ---------②
解得氧气瓶的质量:m0=10kg,
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瓶内纯氧气质量为60kg−10kg=50kg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
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为20kg−10kg=10kg,
氧气体积一定,根据m=ρV可知,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
所以,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原来的15,应为15ρ。
故选:C。
题目提供的质量都是氧气的质量和氧气瓶质量的总和,要设氧气瓶质量为m0,体积为V,根据前两个条件列方程求出氧气瓶质量m0,然后利用体积一定,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得出答案。
此题考查密度公示的应用,题目中始终没有给出氧气的质量,首先需要通过计算求得氧气瓶质量,从而得出氧气的质量,这是本题的难点;利用体积一定时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得出答案是本题的关键点。属于好题、难题!
18.【答案】C
【解析】解: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st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故A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故B错误;
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68m=17m;
这17m共用了:t′=△t−t1+t2=1.05s−0.25s+0.2s=1s,故C正确;
D、汽车的车速为:v′=s′t′=17m1m/s=17m/s,故D错误。
故选:C。
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1.05s,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1.05s。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19.【答案】空气 信息 振动 传播过程中 μm
【解析】解:(1)防空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里的,它平时就是一种噪声,但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求生信息;
(2)轰鸣的机器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围在各建筑工地的绿围墙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
故答案为:(1)空气;信息;(2)振动;传播过程中;μm。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声音的利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0.【答案】温度计 采用水浴法加热或使用搅拌器 48 5 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还能继续吸热
【解析】解: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时应该按从下往上的顺序,酒精灯是下方的器材,而温度计是上方的器材,所以最后应调整的是温度计的位置;
实验中使固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有采用水浴法加热,并且在加热过程中可以使用搅拌器进行搅拌;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该温度也是晶体的熔点;由图乙可知,从第5min到第10min,温度保持48℃不变,则该晶体的熔点是48℃;第10min后,温度开始上升,说明晶体全部熔化了,所以熔化经历的时间为t=10min−5min=5min;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温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还能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温度计;采用水浴法或使用搅拌器;(2)48;5;(3)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还能继续吸热。
(1)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侧壁,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用水浴法对物质进行加热和使用搅拌器,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2)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
本题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对操作注意事项、晶体熔化的特点以及条件的理解。
21.【答案】粗糙 显示光路 54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6
【解析】解:(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需要从不同方向观察纸板上的光线,纸板应该发生漫反射,表面应该是粗糙的;
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能够间接的在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即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左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6∘,则入射角为90∘−36∘=54∘;
(3)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让一束光线沿NO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方向转8∘,则入射角为8∘,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8∘,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8∘=16∘,即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转了16∘。
故答案为:(1)粗糙;显示光路;(2)54;(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16。
(1)反射面粗糙的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人的眼睛,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物体;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并通过向后折另一半,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可做出解答;
(4)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属于常考实验,难点在(5)小题,要求学生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
22.【答案】前面 点燃蜡烛的像 不透过 34.6
【解析】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应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因此当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3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4)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5m+2.1m=4.6m。
故答案为:(1)前面;点燃蜡烛的像;(2)不透过;(3)3;(4)4.6。
(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析;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求出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23.【答案】解:先画出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画图。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不同的。
24.【答案】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O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点光源O在水面成的像O′,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O′,连接PO′,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M。
再分别连接OM、MP、MA,可得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O关于水面的像O′,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连接像点和P,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再分别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本题考查了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利用好“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是关键。
25.【答案】25.0靠近凸透镜 缩小 照相机 40
【解析】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从图上看透镜在光具座刻度35c.0m处,而蜡烛在光具座10.0cm处,物距u=35.0cm−10.0cm=25.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光屏应在45.0cm与55.0cm刻度之间,应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这应是照相机的成像条件;
(2)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cm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cm、55cm处,物距u=25cm−10cm=15cm,像距v=55cm−25cm=30cm,光屏上成清晰实像,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若想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物距应为30cm,即凸透镜移至10cm+30cm=40cm刻度处。
故答案为:(1)25.0;靠近凸透镜;缩小;照相机;(2)40。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
(2)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像变化经常用到,一定要熟练掌握。本题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26.【答案】右 B40620.9纯酒精
【解析】解:(1)调节天平在水平台面上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所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当小明将磁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调节游码,即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B正确;
(3)由图可知,量程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40mL=40cm3;
(4)如图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木块的质量:m=50g+10g+2g=62g;
(5)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m=98g−62g=36g,
酒精的密度为:ρ=mV=36g40cm3=0.9g/cm3;
由于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所以需要添加密度小的纯酒精。
故答案为:(1)右;(2)B;(3)40;(4)62;(5)0.9;纯酒精。
(1)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
(2)在称量过程中,应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的方法来使天平平衡;
(3)根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
(4)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数值即待测物体的质量;
(5)根据酒精的质量和体积求出其密度,根据酒精密度与医用酒精的密度关系判定所加液体的种类。
本题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
27.【答案】解:
(1)由列车运行时刻表知道,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为s1=300km,时间为t1=11:45−9:15=2.5h,
则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v1=s1t1=300km2.5h=120km/h;
(2)v2=72km/h=20m/s,
100s时间内列车运动的距离s2=v2t2=20m/s×100s=2000m,
隧道的长。
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120km/h;
(2)此隧道的长为1800m。
【解析】(1)已知列出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st得到行驶速度;
(2)利用s=vt可求火车通过隧道的路程,火车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火车的长度与隧道长度之和,已知火车长度,可以求出隧道长度。
此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读懂列车运行时刻表,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有用信息,明确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隧道长度加上车身长是解答此题关键,常见题目。
28.【答案】解:(1)该砖块的体积:
,
该砖块的平均密度:
;
(2)该砖块材料实际体积:
,
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ρ=mV=4.2kg2.1×10−3m3=2×103kg/m3;
(3)生产同种规格的砖块,一块空心砖的质量:
,
则空心砖比实心砖节省的材料质量:
;
(4)在砖的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空心砖比实心砖使用的材料少,质量小;
同一块砖,当砖的表面与地面接触时,用空心砖比用实心砖对地面的压强小。
答:(1)该砖块的平均密度是1.4×103kg/m3;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2×103kg/m3;
(3)生产同种规格的砖块,一块空心砖比一块实心砖节省1.8kg千克材料;
(4)空心砖与传统砖比较的好处:节省建筑材料,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等。
【解析】(1)根据体积公式求出砖的总体积,利用ρ=mV求出平均密度;
(2)根据空心砖的孔洞率求出该砖块材料实际体积,利用ρ=mV求出材料的实际密度;
(3)根据m=ρV求出相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然后减去空心砖的质量即为节省材料的质量;
(4)空心砖质量小,这样建筑墙面时用料就相对较少,结合压强公式p=FS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砖块”的体积是指总体积、“砖块材料”的体积仅指材料的体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誉恒联盟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