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第1页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第2页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

    展开

    这是一份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
    一、选择题
    1.(3分)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冰融为水 C.食物变质 D.矿石粉碎
    2.(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过滤
    3.(3分)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D.原子可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4.(3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过滤可降低水的硬度
    C.自然界中的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变为纯水
    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约为 2:1
    5.(3分)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只有一层碳原子厚度,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新型纳米材料,强度大、导电性能好。科学家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 21 世纪”。关于石墨和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B.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
    C.构成两种物质的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两种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
    6.(3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1
    7.(3分)有关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目的
    C.丙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有利于石蜡充分燃烧,防止生成黑烟,实验现象更明显
    D.丁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等质量的 O2 和 O3 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③实验室可以选择铁丝或红磷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
    ④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⑤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⑦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⑦ D.③⑤⑦
    二、非选择题
    9.(3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又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新鲜的茶叶中富含维生素 C(C6H8O6),维生素 C 由三种   组成;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所含的 Al2O3 中,Al 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Al、O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10.(5分)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物质。请回答以下与氧气有关的问题:

    (1)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如图 1 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相关信息,图 2 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图 2 所示粒子符号为   。
    (2)水通电后可分解产生氧气。如图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示意图,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5分)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且在自然界中可以实现乙和丁的循环。它们之间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推断:
    (1)若乙是单质,则丁的化学式为   。
    由乙→甲的反应一定是   (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D.有放热现象发生
    (2)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两种元素组成,则甲通常的用途之一是   。
    (3)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三种元素组成,则甲→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8分)已知:①稀硫酸不易挥发,且能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不同的试剂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 好)。

    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A 装置中液体为热水,导管口放有一小块白磷;B 装置中的固体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    溶液;C 装置中的液体为冷水,导管口也放有一小块白磷。连接导管 ab.先打开 K1、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通过对比 A、C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
    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
    A 装置中的液体为    ;B 装置中的固体为大理石,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盐酸;D 装置中的液体为水。依次连接 BDE 装置,导气管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    。
    实验时,先打开 K1,关闭 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反应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    ,说明 B 装置中的空气已基本排尽。接下来的操作是    ,就可在 D 装置中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实验三:验证 CO2 与水反应。
    A 装置中的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 装置中的固体为碳酸钠,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硫酸;C 装置中的液体为浓硫酸;D 装置中的液体为水;E 装置中放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依次正确连接    装置(填装置的字母序号,各装置限用一次)。先打开 K1 和 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观察到    。
    13.(5分)某混合物中含有碳和氧化铜粉末。为测量该物质中碳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取 12.0g 该混合物样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该反应的产物为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结束时该样品中的碳已完全反应。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
    (2)反应前该样品中碳的质量    ,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冰融为水 C.食物变质 D.矿石粉碎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灯泡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冰融为水,还是水分子,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食物变质,生成了有害的菌类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粉碎后还是矿石,只是形状变了,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过滤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D.原子可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分析】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B、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解答】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故A错;
    B、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C错;
    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3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过滤可降低水的硬度
    C.自然界中的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变为纯水
    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约为 2:1
    【分析】A、根据鉴别软水和硬水的方法分析;
    B、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水的净化过程及得到水的组成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解:
    A、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故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C、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水中还含有许多可溶物,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故错误;
    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 2:1,质量比约为1:8,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净化水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能够正确地判断物质的所属类别。
    5.(3分)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只有一层碳原子厚度,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新型纳米材料,强度大、导电性能好。科学家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 21 世纪”。关于石墨和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B.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
    C.构成两种物质的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两种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
    【分析】A、根据石墨烯的组成元素考虑;B、单质化合价是零;C、根据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考虑;D、石墨烯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都能与氧气反应。
    【解答】解:A、石墨烯的组成元素是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
    B、单质化合价是零,故B错;
    C、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都是由相同碳原子构成,故C错;
    D、石墨烯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都能与氧气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会从题干中获得有用信息。
    6.(3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1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错误;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即二氧化硫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28:32=4:1,故正确;
    故选:B。
    【点评】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7.(3分)有关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目的
    C.丙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有利于石蜡充分燃烧,防止生成黑烟,实验现象更明显
    D.丁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分析】根据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不断运动分析;
    根据玻璃片上有水生成分析;
    根据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该验证是否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甲实验中会观察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故错误;
    B、乙实验中沾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目的,故正确;
    C、丙实验中蜡烛在纯氧中燃烧,产生黑烟少,瓶壁上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错误;
    D、只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通过实验设计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微观粒子的性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等气体的性质等都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本题综合性比较强,要整体分析,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等质量的 O2 和 O3 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③实验室可以选择铁丝或红磷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
    ④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⑤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⑦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⑦ D.③⑤⑦
    【分析】①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O原子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据此计算原子个数;
    ②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③根据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分析;
    ④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⑤根据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分析;
    ⑥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⑦根据化合价具有可变性分析。
    【解答】解:①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O原子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所以其原子个数相等,故正确;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错误;
    ③由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实验室不可以选择铁丝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故选项错误;
    ④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中含有氮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等元素,但是空气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⑤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不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⑦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例如,在硝酸铵中氮元素显﹣3、+5价,故选项正确。
    由上述分析可知,①④⑦正确;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分类、化合价原则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非选择题
    9.(3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又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新鲜的茶叶中富含维生素 C(C6H8O6),维生素 C 由三种 元素 组成;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所含的 Al2O3 中,Al 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Al、O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8 。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设铝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3;氧化铝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2):(16×3)=9:8。
    故答案为:元素;+3价;9: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5分)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物质。请回答以下与氧气有关的问题:

    (1)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如图 1 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相关信息,图 2 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8 ,图 2 所示粒子符号为 O2﹣ 。
    (2)水通电后可分解产生氧气。如图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示意图,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C、A、B (用字母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答】解:(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图 2 所示粒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可以表示为O2﹣。
    故填:8;O2﹣。
    (2)水通电后可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氧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C、A、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填:C、A、B;2H2O2H2↑+O2↑。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1.(5分)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且在自然界中可以实现乙和丁的循环。它们之间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推断:
    (1)若乙是单质,则丁的化学式为 CO2 。
    由乙→甲的反应一定是 CD (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D.有放热现象发生
    (2)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两种元素组成,则甲通常的用途之一是 做燃料或还原剂 。
    (3)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三种元素组成,则甲→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即都含有氧元素,且在自然界中可以实现乙和丁的循环;(1)若乙是单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甲是水,乙是氧气,丙是一氧化碳,丁是二氧化碳;由乙→甲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有放热现象发生;
    (2)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两种元素组成,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甲是一氧化碳,乙是二氧化碳,则一氧化碳通常的用途之一是:做燃料或还原剂;
    (3)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三种元素组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甲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1)若乙是单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甲是水,乙是氧气,丙是一氧化碳,丁是二氧化碳;由乙→甲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有放热现象发生;故答案为:CO2;CD;
    (2)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两种元素组成,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甲是一氧化碳,乙是二氧化碳,则一氧化碳通常的用途之一是:做燃料或还原剂;故答案为:做燃料或还原剂;
    (3)若乙是化合物,且甲由三种元素组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甲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2.(8分)已知:①稀硫酸不易挥发,且能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不同的试剂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 好)。

    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A 装置中液体为热水,导管口放有一小块白磷;B 装置中的固体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  过氧化氢 溶液;C 装置中的液体为冷水,导管口也放有一小块白磷。连接导管 ab.先打开 K1、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通过对比 A、C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
    A 装置中的液体为  澄清石灰水 ;B 装置中的固体为大理石,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盐酸;D 装置中的液体为水。依次连接 BDE 装置,导气管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  edf 。
    实验时,先打开 K1,关闭 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反应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  A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 B 装置中的空气已基本排尽。接下来的操作是  关闭 K1,打开K2 ,就可在 D 装置中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实验三:验证 CO2 与水反应。
    A 装置中的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 装置中的固体为碳酸钠,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硫酸;C 装置中的液体为浓硫酸;D 装置中的液体为水;E 装置中放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依次正确连接  ABCE 装置(填装置的字母序号,各装置限用一次)。先打开 K1 和 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观察到  A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E中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无变化 。
    【分析】实验一: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变量是温度;
    实验二:根据反应方程式H2SO4+Na2CO3=Na2SO4+H2O+CO2↑分析;
    实验三:根据CO2 与水反应后的物质显酸性分析;
    【解答】解: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A装置中液体为热水,导管口放有一小块白磷;B装置中的固体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通过对比 A、C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变量是温度,所以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二:A装置是为了证明 B 装置中的空气已基本排尽,故A 装置中的液体为澄清石灰水,因为D 装置中的液体为水,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依次连接 BDE 装置,导气管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edf,然后关闭 K1,打开K2,就可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edf、A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闭 K1,打开K2;
    实验三:B 装置中的固体为碳酸钠,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硫酸,C 装置中的液体为浓硫酸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 装置中的液体为水,当D中水流出时,证明有气体通过E装置,E 装置中放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用来证明CO2 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先打开 K1 和 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寒,B中二氧化碳气体进入A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显酸性,A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故答案为:ABCE、A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E中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无变化。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3.(5分)某混合物中含有碳和氧化铜粉末。为测量该物质中碳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取 12.0g 该混合物样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该反应的产物为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结束时该样品中的碳已完全反应。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2.2g 。
    (2)反应前该样品中碳的质量  0.6g ,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的差量就是生成的气体的质量,进而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求算样品中碳的质量,或者根据碳元素守恒直接求算也可。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0g﹣9.8g=2.2g;故填:2.2g;
    (2)当氧化铜过量时,碳完全反应,设碳的质量为x。
    C+2CuOCO2↑+2Cu
    12 44
    x 2.2g

    x=0.6g
    故填:0.6g或4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2/15 17:15:30;用户:刘富良;邮箱:287520833@qq.com;学号:13137786

    菁优网APP 菁优网公众号 菁优网小程序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武汉市部分学校元月调考九年级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武汉市部分学校元月调考九年级化学试卷及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元月调考)2:

    这是一份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元月调考)2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2:

    这是一份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末考化学试卷(元月调考)2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