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1.1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理清思路,体验转化,补充练习,延伸提高,归纳小结,充实结构,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并指出每个三角形的边与内角。
(2)、练习:教科书第5页第1题。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与同伴交流各自找出的三角形。
3、说一说: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例子。
三、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我们知道三角形是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给你三条线段,你能否搭成一个三角形。
动手实践1:三根吸管长度分别是10cm、8cm、15cm,让学生上黑板搭成一个三角形。
问题1:是否任意的三条吸管都可以搭成三角形呢?
动手实践2:三根吸管长度分别是10cm、8cm、18cm,让学生上黑板搭成一个三角形。(结果搭不成)
动手实践3:三根吸管长度分别是10cm、8cm、20cm,让学生上黑板搭成一个三角形。(结果搭不成)
问题2:从刚才的实践中,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个结论,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是不能组成三角形的。(学生小组讨论,再总结结论)
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或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问题3:那满足什么条件可以组成三角形呢?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得出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但是这个结论是否是比较完善了呢?教师可以作引导实践2中也满足:18+8>10,但是仍然不能组成三角形。经过不断完善,最后总结出结论: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几何语言:把△ABC的三个顶点A、B、C的对边BC、AC、AB分别记为a.b.c,就有a+b>c,a+c>b, b+c>a.
其实,该结论可以用一种数学原理去解释,为什么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会大于第三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理清思路,体验转化。
1、问题:长度为6cm, 4cm, 3cm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你有什么方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解:因为 6+4>3
6+3>4
4+3>6
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②你能用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判断吗?
让学生思考,再总结方法:只要满足较小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若不满足,则不能构成三角形.
2、例1
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1)15cm、10cm、7cm (2) 4cm、5cm、10cm
(3) 3cm、8cm、5cm (4) 4cm、5cm、6cm
主要让学生自己口答,教师再根据学生口答在黑板上写出规范的板书。
3、课堂练习:
课内练习:第2、第3题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会大于第三边。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周围,永远都存在这样 的一个现实:它就是一个对立矛盾的世界。有黑就有白,有乘就有除、有加就有减,所以在刚才的结论中:有三角形的两边之和跟第三边的关系。那么就应该存在三角形的两边之差跟第三边的关系。想想:三角形的两边之差跟第三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解后反思: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①用较小两边的和与最大边的大小比较。
②也可用最大边与最小边的差与第三边的大小比较。
五、补充练习,延伸提高。
1、现有木棒4根,长度分别为12, 10, 8, 4, 选其中3根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解决开头提出的问题。
3、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和b,(设ab)则第三边c的范围是
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a,b长分别为2和3,则第三边c的范围是
5、两根小木棍分别长3cm和5cm,现取第 三根,要求长度为偶数,三根木棍作边长制成三角形,这样可制成不同的三角形有 几 个.
6、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3cm、5cm,你可以画出几个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并求符
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7、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2cm、5cm, 你可以画出几个符合条件的等腰三 角形?
六、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这节课你了解了什么知识?
你掌握了哪些方法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七、布置作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1.1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1.1 二次根式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1 认识三角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