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章《本章综合与测试》章末复习课学案01
    第二章《本章综合与测试》章末复习课学案02
    第二章《本章综合与测试》章末复习课学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综合与测试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综合与测试学案,共8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复习课

    [体系构建]

    [核心速填]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公式

    (2)推论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及几个比例关系.

    2.两类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3.自由落体运动

    (1)特点:v0=0,ag(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2)规律

    4.两类图像

    (1)x­t图像: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像: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1.分析思路

    (1)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图或v­t图像的习惯,特别是较复杂的运动,画出示意图或v­t图像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过程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楚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又存在什么联系.

    2.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规律特点

    解析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有:

    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at2;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ax;平均速度公式v.以上四式均是矢量式,使用时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与v0同向取正,反向取负;同时注意速度和位移公式是基本公式,可以求解所有问题,而使用推论可简化解题步骤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

    极值法

    临界、极值问题的考查往往伴随着“恰好、刚刚、最大、最小”等字眼,极值法在追及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逆向思维

    法(反演

    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图像法

    应用v­t图像,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巧用推论

    Δxxn+1

    xnaT2

    解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n+1x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

    巧选参考

    系法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巧妙地选用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为了求解简捷,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

    【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解析] 解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BCatxACa(ttBC)2

    xBC

    解得tBCt.

    解法二: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

    现有xBCxBA=1∶3

    通过xAB的时间为t,故通过xBC的时间tBCt.

    解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AC

    v=2axACv=2axBCxBC

    由以上各式解得vB

    可以看出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时间中点的位置,因此有tBCt.

    解法四:图像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t图像,如图所示,SAOC=4SBDCODtOCttBC

    所以

    解得tBCt.

    [答案] t

    1.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解析]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

    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0)的速度为v,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a;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0s1ats2vt0(2a)t

    设汽车乙在时刻t0的速度为v′,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1′、s2′.同样有v′=(2a)t0s2′=(2a)ts1′=vt0at,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s′,则有

    ss1s2s′=s1′+s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ss′=5∶7.

    解法二:图像法

    由题意知,甲在t0时刻的速度v甲1at0,2t0时刻的速度v甲2v甲1+2at0=3at0;同理,乙车在t0时刻的速度v乙1=2at0,2t0时刻的速度v乙2v乙1at0=3at0.

    作出甲、乙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知satsat

    所以,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ss=5∶7.

    [答案] 5∶7

    x­t图像和v­t图像的比较

     

     

    x­t图像

    v­t图像

    典型图像

    其中④为抛物线

    其中④为抛物线

    物理意义

    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对应某一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置

    对应某一时刻物体的速度

    斜率

    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截距

    直线与纵轴截距表示物体在t=0时刻距离原点的位移,即物体的出发点;在t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回到原点的时间

    直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在t=0时刻的初速度;在t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速度为0的时刻

    两图线的交点

    同一时刻各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同一时刻各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

    【例2】 (多选)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 020 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 500 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在某次实验中,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的深度曲线如图甲所示、速度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图甲中h3是本次实验下潜的最大深度

    B.本次实验中深潜器的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2

    C.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深潜器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D.在6~10 min时间段内深潜器的平均速度为0

    AC [根据图甲深度显示,可以直接看出蛟龙号下潜的最大深度是h3,A正确;根据图乙可以求出0~1 min内蛟龙号的加速度a1 m/s2=- m/s2,3~4 min内加速度a2  m/s2 m/s2,6~8 min内加速度a3  m/s2 m/s2,8~10 min内加速度a4 m/s2=- m/s2,所以蛟龙号的最大加速度为 m/s2,B错误;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潜水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C正确;6~10 min时间段内潜水器在向上运动,位移不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为零,D错误.]

    [一语通关] 

    在图像问题的学习与应用中首先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类型,其次应从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的含义加以深刻理解.

    2.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 [x­t图像表示的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x­t图像可知,甲、乙两车在0~t1时间内均做单向直线运动,且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B错误;在v­t图像中,t2时刻丙、丁两车速度相同,故0~t2时间内,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正确;由图线可知,0~t2时间内丙车的位移小于丁车的位移,故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D错误.]

    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概述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相碰等问题.

    2.追及和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

    3.追及、相遇问题两种典型情况

    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两种典型情况:

    (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追上前,vAvB时,两者相距最远.

    (2)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vAvB时,

    ①若已超越则相遇两次.

    ②若恰好追上,则相遇一次.

    ③若没追上,则无法相遇.

    4.求解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1)解题思路

    (2)解题技巧

    【例3】 超载车辆是马路的隐形“杀手”,应严禁上路.一辆超载货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移由数学关系式x=10t(式中位移x单位为m,时间t单位为s)决定.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交警发现从他旁边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启动,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启动后需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思路点拨:分析追和被追的两物体,在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时能否追上,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出现极值的临界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1)由题意可得货车速度v=10 m/s,,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则从警车启动后到两车速度相等所用时间t1s=4 s

    从交警发现货车从他旁边驶过到警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相等,货车通过的位移xv(t0t1)=10×(5.5+4)m=95 m

    警车通过的位移xat×2.5×42 m=20 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xx=75 m.

    (2)警车最大速度v0=90 km/h=25 m/s,警车从启动到达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t2 s=10 s,此时货车通过的位移x′=(5.5+10)×10 m=155 m

    警车通过的位移x′=at×2.5×102 m=125 m

    因为x′>x′,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Δx′=x′-x′=30 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Δ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Δt=2 s

    所以警车启动后要经过tt2+Δt=12 s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 (1)75 m (2)12 s

    [一语通关] 

    通过本题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易错警示: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被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2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没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

    [解析] 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汽车关闭油门时与自行车的距离.

    Δx· m=3 m

    [答案] 3 m

     

     

    相关学案

    高中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共7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共5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二章《本章综合与测试》章末复习课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