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430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张骞这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激发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那么,这种水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张骞通西域
1.展示《张骞通西域路线图》,讲述有关西域的情况。
提示:西域指的是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西汉初,西域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展示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材料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材料:汉武帝颁布《招贤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有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提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展示敦煌壁画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启发学生思考:壁画描绘了什么情景?汉武帝亲自相送,说明了什么?张骞能否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西域之行呢?
4.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指导学生说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经过。
5.合作探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花了多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哪些精神?
提示: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前后一共经历了13年。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6.展示《张骞通西域》表格,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表格内容。
提示:
(二)丝绸之路
1.展示图片,讲述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示:①长安→②河西走廊→③今新疆地区→④安息(中亚、西亚)→⑤大秦(欧洲)
2.议一议:丝绸之路开辟后,哪些东西由中国传到西方?哪些东西由国外传入中国?
3.展示地图,指导学生说说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示:①山东沿岸→②穿过黄海→③到达朝鲜、日本和①东南沿海港口出发→②经中南半岛南下→③绕过马来半岛→④穿过马六甲海峡→⑤孟加拉湾沿岸→⑥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4.启发学生思考:丝绸之路有何历史地位和作用?
提示: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的交流通道,还是中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西域的管理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西域都护设立的时间、职能和意义。
提示:(1)时间:公元前60年。(2)职能:总管西域事务。(3)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
2.指导学生归纳班超出使西域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提示:(1)原因: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2)时间:公元73年。(3)目的: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4)结果:他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
3.思维拓展: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提示:实行“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区域融合,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一位人物:张骞通西域,为中西交通畅通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一个事件: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座桥梁: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明的友谊之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点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张骞和班超的事迹,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采用了教师分析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丝绸之路的记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设计,共6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寻访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一带一路”战略,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