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2页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北击匈奴,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上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题名称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1节课学习目标1、知道“推恩令”的背景、提出者、内容;了解刺史制度的内容和作用;2、知道汉武帝推崇儒学的背景及影响;3、知道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知道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史实和作用。重难点内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入: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视频中他是谁?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视频简介导入,激发兴趣          二、课堂互动                  、传授新知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初期,西汉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特别是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封国内的财产甚至比汉朝中央政府国库的财产还多,出行的队伍也及其壮观,几乎达到了皇帝出行的队伍编制。材料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材料三: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材料:豪民拥有雄厚的财力,因在乡里气指颐使、偷税抗税……其权势或可与乡里政权并重,或凌驾于乡里政权之上。乡官里吏自然“畏惮”,而不敢“笃责”。材料:景帝时,济南郡的瞷氏、陈郡的周庸,以“游侠”闻名天下,势力非常之大。景帝特命钦差大臣去那里治他们的罪,株连甚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他们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相关史事:据《汉书》记载,刘邦所分同姓诸侯的封国,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齐楚吴三国甚至“分天下半”。这些诸侯王始封时还由于羽翼未丰,没能造成什么威胁,随着势力的膨胀,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2、推恩令:主父偃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到中年后,听说汉武帝重视儒术,又改学《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公元前134年,主父偃到达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与徐乐、严安同时封为郎中。后来由于主父偃上书《推恩令》,尊立卫子夫为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不法行为,很讨汉武帝的欢心,不久后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汉武帝的破格任用。内容: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候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意义:汉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位、夺封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反抗。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通过实行“推恩令”。各诸侯国的子弟受到封赏,于是他们对汉武帝更是感恩戴德。从表面上看,各诸侯国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了,无法同中央抗衡了,这样就加强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相关史事:刺史制度的内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设问:怎么实现国家一统于皇帝呢?董仲舒给汉武帝出了一条妙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这里的“罢黜”是指“贬低并排斥”,并不是禁止其他学说的存在。这点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有区别的。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各抒己见。1: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2:不好。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2.总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黜”就是废除、禁止的意思。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3.设问: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汉武帝还采取了以儒家思想培训和选拔官员的措施,如多次下诏求贤,并且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各地方设立官学等,研习儒家学术。(重视儒学,重用儒生,兴办太学)4.过渡:西汉初年,国家对货币管理和盐铁业的管理较为宽松,私人甚至可以铸造货币,这种局面对“大一统”极为不利。三、盐铁专卖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背景、目的、措施、作用等方面掌握相关知识。1)背景: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垄断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这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2)目的: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课件出示“五铢钱”。通过统一铸币、盐铁官营这两项措施,汉武帝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实现“大一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资源。3.引导:通过这些措施,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措施,汉武帝终于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那么,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大一统就是政治经济上集权于中央,思想上独尊儒学。那么,大一统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思考、回答。四、北击匈奴1)背景①关于匈奴:匈奴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末汉初,生活在蒙古高原。后在首领冒顿单于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②秦与匈奴关系:秦时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防止匈奴南下,北方基本稳定。汉初时,经常南下袭扰西汉。③西汉初与匈奴的关系:楚汉相争时,由于无暇北顾,冒顿单于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西汉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即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为妻,方得安宁;且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维持北方安定。文景之汉后,西汉强盛起来,尤其汉武帝时,汉武帝组成强大的军队,大举反攻,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至漠北。2)实施:漠北战役---反击高潮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进,卫青行进千余里,在漠北与匈奴主力相遇,双方激战。后卫青派兵迂回包抄,单于带数百骑兵突围而逃,汉军追击200余里,大胜而归。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击匈奴兵。至此,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匈奴西迁。西汉北部边境千里马安宁。3)影响经过漠北战役,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开始西迁。西汉北部得以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在西汉面临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时,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国力最为强盛,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从此以后外国人称呼中国字为“汉字”、称呼中国语言为“汉语”、称呼大部分中国人为“汉人”,就像视频所说的一样: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让我们记住他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也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总结提升五、板书设计(流程)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2、推恩令内容3、和意义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2、内容3、意义三、盐铁专卖1、背景:2、内容3、意义四、北击匈奴1、背景2、漠北之战 六、作业设计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七、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