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430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430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上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题名称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1节课学习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史实。2.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重难点内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华佗和张仲景、《史记》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当时科技文化还有哪些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由此导入课题。 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二、课堂互动 三、传授新知一、造纸术的发明(一)造纸术1.学生看书思考问题。在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存在哪些缺点?图片展示说明。 学生自主学习造纸术 史料分析:《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那一年?总结过渡: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地图说明:造纸术传播。材料说明:造纸术对世界有什么重大影响?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美国MH哈特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六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改良的造纸术。知识拓展你知道再生纸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过渡:除了一大发明,这时期还涌现出了两大医学家。二:张仲景和华佗1.人物档案多媒体展示张仲景和华佗的人物档案,学生根据老师提供问题找出信息;2.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课件展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讲解: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年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了帮助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3.“神医”华佗课件展示:华佗像和华佗的成就。讲解: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课件展示:刮骨疗伤图片讲解: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讲的是关羽被毒箭所伤。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的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但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虚构故事,关羽虽然有刮骨疗伤,但是华佗早已在几年前死去。华佗经过多次实验终于研制成功了麻醉药,他给起了个名字叫——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课件展示:五禽戏图片讲解:解释史料:人体要劳动、运动,但不能过量。在适度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人体摄取食物的精华将被吸收和消化,血脉通畅,不易得病。就好比门的轴一样,经常转动不会被虫蛀而致腐烂。继续解释: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至今还有许多人学习它。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学习: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生活时代、内容、地位《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简单说明:纪传体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点明: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名言分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史料分析: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明了什么?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四:道教和和佛教1.学生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思考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兴起?创始人是谁?道教兴起的背景是什么?提示:道教起源于我国。时间是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角、张陵。道教的兴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渴望解脱,张角、张陵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宣传平均思想,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民众的信奉。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2)阅读教材,思考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提示: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3)佛教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提示: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稠之路传到中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马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教学难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合作探究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经济繁荣;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之前的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那种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作为一位当代中学生,应该务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总结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线索五、板书设计(流程)六、作业设计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七、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先讨论,后讲解,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