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说明,归纳结论,课后作业,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说明】 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某探险家在2002年乘热气球在24 h内飞行5 129km.已知热气球在前12 h飞行了2 345km,求热气球在后12 h飞行的平均速度.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
(2)如何设未知数呢?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4)如何求出未知数的值呢?
2.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2 345+12x=5 129①中x的值.
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方程①的两边都减去2 345,得:2 345+12x-2 345=5 129-2 345
即:12x=2 784②
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方程②的两边都除以12,得:12x÷12=2 784÷12即:x=232
因此,热气球在后12 h飞行的平均速度为232km/h.
【归纳结论】 我们把求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
3.探究:在解方程2 345+12x=5 129时,我们根据等式的性质1,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2 345,得到:12x=5 129-2 345
观察:(1)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必须要变号.4.在解方程后,我们为了判断所求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归纳结论】 检验的方法:把所求的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如果左右两边相等,则所求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否则,不是原方程的解.
【教学说明】 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得出什么是移项,便于学生理解.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1例1.
2.解方程6x+1=-4,移项正确的是( D )
A.6x=4-1 B.-6x=-4-1
C.6x=1+4D.6x=-4-1
3.解方程-3x+5=2x-1,移项正确的是( D )
A.3x-2x=-1+5B.-3x-2x=5-1
C.3x-2x=-1-5D.-3x-2x=-1-5
4.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B )
A.由-2x=6,得x=3
B.由-3=x+2,得x=-3-2
C.由-7x+3=x-3,得(-7+1)x=-3-3
D.由5x=2x+3,得x=-1
5.已知当x=2,y=1时,代数式kx-y的值是3,那么k的值是( A )
A.2 B.-2 C.1 D.-1
6.关于x的方程5ax-10=0的解是1,则a= 2 .
7.解下列方程.
(1)6x=3x-7(2)5=7+2x
(3)y-= y-2(4)7y+6=4y-3
答案:(1)-;(2)-1;(3)-3;(4)-3.
8.一批学生在“十一”期间租车去凤凰山游玩.如果每辆车乘坐48人,那么还多4人,如果每辆车乘坐50人,那么还有6个空位,求汽车和学生各多少?
解:设汽车有x辆,则
48x+4=50x-6,
解得:x=5,
把x=5代入50x-6=244;
答:租车5辆,学生244人.
【教学说明】 由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培养学生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中第1、5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回顾分配律的内容及其字母表达式.
【教学说明】 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一艘轮船在A、B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4 h,逆水航行需5 h,已知水流速度为2km/h,求轮船在静水中航行速度.
(1)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2)怎样设未知数呢?
(3)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解方程:4(x+2)=5(x-2)
思考,怎样去掉括号.
利用乘法的分配律,
去括号得4x+8=5x-10
移项得4x-5x=-10-8
合并同类项得-x=-18
系数化为1,得x=18
3.根据上面的解方程的过程,你能总结解此类方程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 用“去括号”的方法解这一类方程的步骤:(1)去括号;(2)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
【教学说明】 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步骤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化归思想.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3例2.
2.在下列各方程中,解最小的方程是( B )
A.-x+5=2x
B.5(x-8)-8=7(2x-3)
C.2x-1=5x-7
D.4(x+4)=12
3.方程4(2-x)-4x=64的解是( D )
A.7 B. C.- D.-7
4.某同学买了1元邮票和2元邮票共12枚,花了20元钱,求该同学买的1元邮票和2元邮票各多少枚?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若设该同学买1元邮票x枚,求出下列方程,其中错误的是( B )
A.x+2(12-x)=20
B.2(12-x)-20=x
C.2(12-x)=20-x
D.x=20-2(12-x)
5.已知当x=2时,代数式(3-a)x+a的值是10,当x=-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是 -18 .
6.一家商店将一种自行车按进价提高45%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辆仍获利50元,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多少元?若设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x元,那么所列方程为
0.8(1+45%)x-x=50 .
7.解下列方程:
(1)3-2(x-5)=x+1;
(2)5(x-2)=4-(2-x).
答案:4;3.
8.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和为11,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则所得新数比原数大63,求原两位数.
解: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则十位上的数字为(11-x)
10x+(11-x)-[10(11-x)+x]=63
解得:x=9
11-9=2
答:原两位数是29.
9.有A、B两种原料,其中A种原料每千克50元,B种原料每千克40元,据最新消息,这两种原料过几天要调价,A种原料上涨10%,B种原料下降15%,这两种原料共重11 000千克,经核算,调价后两种原料的销售总收入不变,问A、B两种原料各需多少?
解:设A种原料有x千克,则需B种原料(11 000-x)千克,由题意得
50x+40(11 000-x)=50x(1+10%)+40(11 000-x)(1-15%)
解得x=6 000
11 000-x=11 000-6 000=5 000(千克)
答:A、B两种原料分别需6 000千克,5 000千克.
【教学说明】 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强化去括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中第2、11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此类型的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如何去分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探究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判断.
(1)若a=b,则ac=bc( )
(2)若a=b则a÷2=b÷2( )
2.求下列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3; (2)2,3,6
解:(1)最小公倍数是6.
(2)最小公倍数是6.
3.解方程:2x=3(x-1)
解:2x=3x-3
3=x
即x=3
【教学说明】 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刺绣一件作品,甲单独绣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绣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绣1天,接着乙又绣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绣,问再绣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作品?
师生互动:
学生审题后,教师提问:
(1)题中涉及哪些相等关系?
(2)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分析并列方程
解:设再绣x天可以完成.
(x+1)+(x+4)=1
【教学说明】 由实际问题引出带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讨论用去分母解这类方程.同时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用价值.
2.这个方程与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怎么解这个方程呢?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代表将不同的解法在黑板上展示交流(用通分合并同类项,用去分母方法解).
【教学说明】 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努力尝试新的方法.
4.不同的解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比较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比较简便?
【教学说明】 通过对同一方程不同解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去分母方法的简便,同时理解去分母的目的和依据,进而得出去分母的一般方法.
5.学生讨论之后,教师通过以下问题明确去分母的方法和依据:
(1)怎样去分母呢?
(2)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结论】 去分母的方法: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去分母.
6.结合上两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能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教学说明】 学生再次认识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4例3.
2.将方程-=1去分母,得( A )
A.2x-(x-2)=4 B.2x-x-2=4
C.2x-x+2=1D.2x-(x-2)=1
3.方程-=1去分母正确的是( D )
A.2(2x+1)-3(x-1)=1
B.6(2x+1)-6(x-1)=1
C.2x+1-(x-1)=6
D.2(2x+1)-3(x-1)=6
4.当3x-2与互为倒数时,x的值为( B )
A. B. C.3 D.
5.下面的方程变形中:
①2x+6=-3变形为2x=-3+6;
②-=1变形为2x+6-3x+3=6;
③x-x=变形为6x-10x=5;
④x=2(x-1)+1变形为3x=10(x-1)+1.
正确的是 ③ (只填代号).
6.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x-2a=0的一个解,则2a-1的值是 2 .
7.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去部队军训,以每小时5km的速度行进4.5km时,一名通讯员以每小时14km的速度从学校出发追赶队伍,他在离部队6km处追上了队伍,设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是x km,则可列方程 = = 求x.
8.解方程:
(1)3(m+3)=-10(m-7),
(2)+=10×60.
解:(1)去分母,得
6(m+3)=22.5m-20(m-7),
去括号,得
6m+18=22.5m-20m+140,
移项,得
6m-22.5m+20m=140-18,
合并同类项,得
3.5m=122,
系数化1,得m=- .
(2)去分母,得2x+3(3 000-x)=10×60×12.
去括号,得2x+9 000-3x=7 200,
移项,得2x-3x=7 200-9 000,
合并同类项,得-x=-1 800,
化系数为1,得x=1 800.
9.解方程:=1.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9,得
+8=9,
移项合并,得
=1,
方程两边同乘以7,得+6=7,
移项合并,得=1,
方程两边同乘以5,得+4=5,
移项合并,得=1,
去分母,得x+2=3,
即x=1.
10.小明沿公路前进,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一辆自行车吗?”司机回答说:“10分钟前我超过一辆自行车”小明又问:“你的车速是多少?”司机回答:“75km/h”小明又继续走了20分钟就遇到了这辆自行车,小明估计自己步行的速度是3km/h,这样小明就算出了这辆自行车的速度.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设自行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由题意得x+×3=75×,
解之得x=23.
答:自行车的速度是23千米/小时.
【教学说明】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不同形式灵活改变解题顺序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中第3、4、8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章 投影与视图3.3 三视图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问题情境,新课,探索,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3.3 公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5.2 统计图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说明,归纳结论,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