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441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441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441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D.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答案】B【解析】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由于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结果,项羽连战失利,在乌江自刎。刘邦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B.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C.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张楚”政权D.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的主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A.公元前209年B.公元209年C.公元前208年D.公元208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因为秦朝实行残酷的暴政,导致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所以答案是A。4.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B.刘邦率兵直逼咸阳C.项羽率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D.秦二世被逼自杀【答案】C【解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对推翻秦朝统治起了决定作用。5.“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答案】C【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秦末农民战争后期,刘邦趁项羽与秦军决战之际,攻入咸阳,秦朝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最后率兵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故选C。6.下列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项羽领导的起义
③刘邦领导的起义
④楚汉之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反抗奏朝暴政的农民大起义;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的反奏起义;奏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4年的战争,即楚汉之争。因此,属于奏末农民大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①②③,故选B。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C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D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清朝。故选A。【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8.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卫边境,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这个成语“揭竿而起”源自()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陈胜、吴广起义D.阪泉之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地点是“大泽乡”,关键词是“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可以判断是陈胜吴广起义,这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9.人们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下列战役的是()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巨鹿之战的准确识记。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战役进行前,项羽命令军队砸毁做饭的锅,凿沉船,所以有了破釜沉舟这个成语。ACD和破釜沉舟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10.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导致强秦短命速亡的根本原因是()A.秦的暴政B.大泽乡起义C.巨鹿之战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巨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主力的决战,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秦末农民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是()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率楚军救援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项羽以数万人进攻30万秦军。楚军背河扎营,破釜沉舟,最后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巨鹿之战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此战役中成语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也流传下来。此题当选C。【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1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A.陈胜具有远大理想B.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C.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D.陈胜想进入统治阶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思想,以严刑苛法统治人民。到秦朝末年,秦朝暴政更为严重,激起了陈胜吴广大起义,体现了陈胜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体现了陈胜对封建旧秩序的反抗精神。【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13.下列有关项羽的历史故事中,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A.鸿门宴B.破釜沉舟C.霸王别姬D.四面楚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浪潮冲击下,强大的秦朝很快走向灭亡。下列与这场起义爆发原因无关的是()A.宦官专权B.徭役沉重C.赋税沉重D.刑法严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称帝后,在全国实行残暴的统治,漠视民生,轻用民力。秦朝兵役、徭役繁多,赋税沉重,刑法严酷,人民苦不堪言,最终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所以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与宦官专权无关,故应选A项。15.秦末农民起义军有多支,最先起义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赵高、李斯领导的农民军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之后,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赵高、李斯领导的农民军的说法错误。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二、材料题16.(10分)秦朝的快速灭亡,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远去的硝烟,还有深深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置。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材料四如图(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并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材料四中“楚汉”分别指的是谁?这两位历史人物在推翻秦朝的统治中各做出了怎样的贡献?(5)从秦朝的快速灭亡中,你有何感悟?【答案】(1)反映了秦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法。(2)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3)因果关系。因为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与反抗,陈胜等人才起来领导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朝。(4)楚:项羽,通过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汉:刘邦,攻占咸阳,最终使秦朝灭亡。(5)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讲的,与陈胜吴广起义相关,陈胜吴广起义发生于安徽的大泽乡。(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统治。(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汉”分别指的是项羽和刘邦;项羽,通过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占咸阳,最终使秦朝灭亡。(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的快速灭亡告诉我们,治国之道应该爱惜百姓,以民为本,不能严刑重法,赋役沉重。否则使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最终只会自取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7.(6分)融入情境,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答案】(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分)(2)陈胜、吴广.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3)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解析】(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刑法残酷。(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是指陈胜、吴广起义,其领袖是陈胜、吴广.他们起义的原因是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3)据以上材料可知,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