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 练习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2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百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广西七年级期末)孟姜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之一,她的夫君被征召修建长城,最后死于长城上,而她上演了一段流传至今“哭崩长城”的传奇故事,该故事反映了秦朝
    A.徭役繁重B.赋税沉重C.刑法残酷D.殉葬残酷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修建巨大的陵墓地宫,每年役使70多万犯人和奴隶,再加上修筑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300万人,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充分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A项正确;B项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是秦朝赋税沉重的反映,排除B项;C项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置,是秦朝刑法残酷反映,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福建七年级期末)秦朝为修骊山棱和阿房宫征调了多达70万人,长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据此推知秦朝
    A.焚书坑儒B.刑法严苛C.强征赋税D.劳役繁重
    【答案】D
    【解析】材料“长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体现的是秦朝的劳役沉重,并非是强征赋税,D项正确,C项排除;焚书坑儒属于思想文化专制,A项排除;材料与刑法严苛无关,B项排除。故选D。
    3.(2021·广东七年级期末)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刑法严酷D.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答案】C
    【解析】根据“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可知这些现象说明秦朝刑法严酷,所以受罚的人很多,故选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材料中的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刑罚严酷,ABD都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4.(2021·重庆市綦江区石角中学七年级月考)秦始皇征调了大量民力服徭役,修建了阿芳宫、骊山陵、还修筑了驰道、长城等,可谓“举国就役”这说明:( )
    A.秦朝法律非常严苛B.秦统一后力量强大
    C.人民负担十分沉重D.秦朝疆域十分辽阔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秦始皇征调了大量民力服徭役,可谓“举国就役”,”,可见,秦朝的徭役繁重,故C正确;秦朝法律非常严苛,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错误;秦统一后力量强大,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秦朝疆域十分辽阔,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故选C。
    5.(2021·安徽七年级期末)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反映出秦代的法律( )
    A.公正无私B.影响深远C.体系完备D.严厉苛刻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统治残暴,具体表现为赋役繁重,刑法残酷等。因此题干材料“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就反映了秦朝的刑罚非常残酷,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
    6.(2021·广东)1974年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埋葬着8000多件武士俑。以今天的生产条件,文物工作者复制一件陶俑大约需要五六人紧张劳动两个月。此外,秦朝修骊山陵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这反映了秦灭亡的原因是( )
    A.残酷的刑法B.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C.农民生产力水平高D.不注重农业生产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埋葬着8000多件武士俑。说明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浩大;“秦朝修骊山陵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说明秦朝兵役、徭役繁重。结合课本所学,秦朝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徭役和兵役,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最终秦朝灭亡。B正确;A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7.(2021·河南濮阳市·七年级期中)“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由材料可知导致秦朝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连年征战B.秦的暴政C.大兴土木D.刑法残酷
    【答案】B
    【解析】根据”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可得出这反映的是秦朝的暴政,也是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ACD项都是暴政的具体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8.(2021·湖南七年级期末)秦朝的统治是开创性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
    ①赋税沉重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他又实行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又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每年奴役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徭役繁重;秦朝酷法非常残酷,人民动不动就收严刑峻法的处治。①②④符合题意,B正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治,对后世有积极影响。③错误,ACD排除;故选B。
    9.(2021·福建莆田市·莆田二中七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这次农民起义是
    A.绿林赤眉农民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D.黄巢农民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但是,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因此,这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B项正确;A项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C项是东汉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D项是唐朝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均与题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2021·江苏扬州市·七年级期末)如图的起义军喊出农民内心最强音的口号是
    A.推翻秦王朝,当家作主人B.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不要等死,拼个鱼死网破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描述的是陈胜吴官起义,他们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项正确;“推翻秦王朝,当家作主人”与当时时代不符,当时的农民还不具备当家作主人的思想高度,排除A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出自《红楼梦》,排除B项;“不要等死,拼个鱼死网破”不是陈胜吴广的名言,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1·甘肃七年级期末)下列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
    ①陈胜、吴广起义②项羽领导的起义③刘邦领导的起义④黄巾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吴广首先起义,在他们的领导下,项羽、刘邦又领导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故①②③符合题意;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的统治,故④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2021·内蒙古七年级期中)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B.牧野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
    【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3.(2021·河北七年级期末)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着“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
    A.刘邦、项羽B.陈胜、吴广C.黄帝、蚩尤D.纣王、武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战争,史称楚汉战争。很长一段时期内,双方互有胜负,谁都无法灭掉谁,于是在公元前203年,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划分土地,以西归汉,以东归楚,这就是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A正确;BCD与题干关键词不符,排除。故选A。
    14.(2021·山东七年级期中)在中国象棋中,交战双方对垒处叫“楚河汉界”,这源于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A.长平之战B.三家分晋C.秦朝的灭亡D.楚汉之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所以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有关,D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排除A;三家分晋是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排除B;秦朝灭亡与题干描述的事件无关,排除C。故选D。
    15.(2021·福建七年级期末)与“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暴动B.春秋争霸C.战国称雄D.楚汉之争
    【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所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应该选择的是楚汉之争,D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A排除;BC项题干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二、综合题
    16.(2021·内蒙古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两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坐”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答案】(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由“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可知赋税繁重;由“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可知徭役、兵役繁重;根据材料二,由“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可知刑法残酷。因此材料一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刑法残酷。
    (2)根据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7.(2021·湖南)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识图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在表格空白处补充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从文中你能窥见秦的法律如何?
    (4)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你认为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从秦帝国的兴衰史里,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2)A、货币;B、小篆
    (3)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秦朝法律残暴(严苛)
    (4)主要原因:秦朝的暴政
    (5)启示: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因此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经济上的措施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字体称为小篆。
    (3)根据材料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反映的是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根据材料“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可见,秦朝法律残暴或严苛。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兴亡,告诉我们,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等。项目
    巩固统一得措施(部分)
    经济
    统一A ,统一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字体称为B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