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中南地区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山东省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山西省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水土流失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重庆市_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基塘农业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通过分析材料归纳出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区域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认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出珠江三角洲有关的地理事物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人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位置及区域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外向型经济对城镇化的发展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外向型的经济
(三)城镇的发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中,我们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设立了特别行政区,实行了“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除了提出了“一国两制”,他还提出了“改革开放”,今天让我们走进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珠江三角洲。
1.学生回答:邓小平
2.珠江三角洲是由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东江入海时冲击形成的三角洲。
设疑: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2.学生读图看书分析,提高分析能力
3.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影响因素有哪些?从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情况,及时肯定学生的交流。
3.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出结果后派代表回答:
4.区位因素:
4.学生读图回答
区位因素: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们的“南大门”。
过渡;珠江三角洲不仅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5.人文因素:我国著名的侨乡。
华人、华侨向内地投资办厂,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先生等。历史上,在祖国大灾大难面前,他们慷慨解囊,甚至牺牲生命;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华人华侨为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投资办厂,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阅读材料
5.学生回答:
人文因素:我国著名的侨乡。
设疑思考:珠三角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还应具备那些条件?
总结:无论是从数量还是速度都高居全国榜首。
除此之外,还与国家政策有关
6.政策因素:改革开放(珠海、深圳)。
回顾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历史:
利用外资
6.学生回答:
政策因素:改革开放。
1980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绘深圳、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7.总结:区位因素、人为因素、政策因素的共同影响,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对应于《孟子·二章》中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7.学生回答:
“天时”是政策因素,“地利”是区位因素,“人和”是人为因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渡: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早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外资从哪来?
1.假如你是珠江三角洲的一个企业老总,现在要建一座工厂,你需要些什么?
1.学生思考回答:(发展了以“引进外资、出口外销”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港澳
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市场。
2.活动:模拟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
建厂的土地谁来提供?
建厂的资金谁来提供?
产品的样品谁来设计?
设计好的产品谁来制作加工?
产品销售到哪里?
通过什么渠道出口到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外向型经济
2.学生回答:
珠江三角洲。
香港、澳门。
港澳的设计人员。
珠江三角洲的工人。
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香港、澳门。
3.珠江三角洲与港澳之间是如何合作的?
前店是指?
后厂是指?
合作的好处是什么?我国那些地方还可以借鉴?
3.学生阅读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回答问题:
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
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发展了外向型经济。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常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学生感受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产生的变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承接: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从哪里来?
1.学生回答:
当地农业人口,外地劳动力。
2.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业用地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回答:
转变为工业、交通、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变为非农业用地。
3.随着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地发展,非农业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的面积不断扩大。这种变化被称为?
3.学生回答:
城镇化。
4.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变化分布图,找出1984年到2000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学生回答:城镇的数量增多。
原因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人口增多,城镇数量增多。
5.城镇化迅速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该如何发展?
5.学生回答: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乱占耕地。城镇化要适度发展、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理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1.矿产资源与工业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1.矿产资源与工业优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日本自然地理特征,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