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历史统编版七下整册试卷课后测评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练(含解析) 试卷 20 次下载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时练(含解析) 试卷 20 次下载
-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时练(含解析) 试卷 20 次下载
-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时练(含解析) 试卷 17 次下载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时练(含解析) 试卷 18 次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练编辑教师:J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1.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 D.文化的繁荣2.如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纸币的出现( )
A.证实了宋代纸币在全国都流通使用 B.取代了铜钱的地位,铜钱退出流通C.说明铜矿资源极为紧缺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3.北宋前期,市舶收入在30万—80万缗,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每年平均收入约为110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达到200万缗。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南宋国力强盛 B.海外贸易愈加兴盛C.北方经济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①福州 ②广州 ③泉州 ④明州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 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A.越窑 B.邢窑 C.定窑 D.景德镇6.《东京梦华录》记载:“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这反映了北宋( )A.夜市的出现 B.乡镇出现了草市C.坊市的界限被打破 D.勾栏的热闹繁华7.推动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南北贸易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土地制度的变革8.下图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达 B.宋代制瓷业水平高超C.宋代对外贸易发达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9.下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北方的人口增长比南方快C.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0.唐朝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最终形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局面,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是( )A.南北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11.下图是宋代纸币的铜版拓片。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直接结论是( )A.宋代手工业兴盛 B.宋代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C.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D.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填空题12.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10个空,)1.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是________,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__。2.识图填空:如下图,图一名称为_______,图二为唐朝时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__。3.唐朝陶瓷业发达,_______造型美观,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北宋兴起的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4.唐朝诗人_________写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北宋词人_______写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5.从_______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最后完成。13.________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出现的________。 14.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1)唐朝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2)中国瓷都——(3)世界上最早的船坞——(4)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5)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15.宋代是个手工业和商业空前发展必盛的时代。手工业方面,江西_____成为瓷都,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商业方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______。16.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三、综合题17.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材料二 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一个闲暇时间很多的中产阶级。——摘编自(美)詹姆斯·麦克莱《世界科学技术通史》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四(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4)读图,归纳中国造纸术传播的持点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入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二材料三 《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较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收获关系。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摘编自百度百科《齐民要术》(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什么时候?(2)写出材料二中的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3)根据材料三,指出《齐民要术》具有怎样的地位?(4)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材料一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宋代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1)请写出材料一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填“正确”,不符合史实的填“错误”①宋代农业北方发展超过南方,南方的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_____)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_____)③宋代重视海外贸易,特设“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_____)(4)通过阅读三则材料,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1.C2.D3.B4.C5.D6.A7.C8.B9.C10.C11.C12.(1)隋炀帝 武则天(2)曲辕犁 筒 车(3)唐三彩 景德镇(4)李 白 苏 轼(5)唐 南 宋13.司母戊鼎 交子 14.(1)长安城(2)景德镇 (3)北宋东京郊外(4)元朝(5)市舶司15.景德镇 “交子” 16.市舶司17.(1)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2)新技术和新型工具的使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更加兴旺。(3)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改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4)传播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等。【详解】(1)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包括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2)依据材料二,“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一个闲暇时间很多的中产阶级”,由此可知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包括新技术和新型工具的使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更加兴旺。(3)根据材料三中的相关信息,“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可以归纳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是: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改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交通发生变化的原因,具体包括: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等。(4)依据材料四中“中国造纸术西传简图”,读图可知中国造纸术传播的持点是传播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等。18.(1)南方社会较安定;大量北方人南迁;南宋(2)左图:曲辕犁;右图:筒车(3)《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4)生产工具;土地制度;社会安定;国家政策;社会变革;战争。【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首先是南方社会较安定;根据“北方人纷纷迁入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得出大量北方人南迁;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左图的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右图的生产工具是筒车(3)根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可知《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土地制度、社会安定、国家政策、社会变革和战争等。19.(1)筒车曲辕犁(2)经济重心南移(3) 错误 正确 错误 (4)生产工具的改进、政府的鼓励政策、科技创新等(有理即可)【详解】(1)从图片可得出分别是筒车和曲辕犁。筒车是灌溉工具;曲辕犁是耕地工具,适用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筒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水利灌溉效率,节省了人力。(2)根据“苏湖熟,天下足”可得出是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①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②东晋后期以来,江南发展迅速,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③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3)根据所学,宋代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①错误;根据所学,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②正确;广州十三行是清代设置的,③错误。(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生产工具的改进、政府的鼓励政策、科技创新等。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拓展延伸,合作探究,学习心得,自主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