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5.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设计
展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探索,逐步发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化二元—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2.使学生了解“代人消元法”,并掌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过程与方法:3.通过代入消元,使学生初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迅速在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择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情感与态度:5. 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养成检验的习惯。6.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化归的数学美,以及方程组的解所体现出来的奇异的数学美。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代入法的技巧。教学工具:电脑媒体,尺子。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市场上1斤苹果售价3元,1斤梨售价2元,李明和妈妈买了苹果x斤,买梨y斤,共用了18元钱,问苹果和梨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学生找出等量关系: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18元列出方程为: 3x+2y=18(1)教师提问:但到底李明和妈妈买了多少斤苹果,多少斤梨呢? (学生会发现缺少条件) 所以要增加一个条件:已知妈妈买了苹果2斤(还可以改为3斤、4斤等)学生可以列方程组为: x=2 3x+2y=18 【教法说明】 这题说明要想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必须先知道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即消去一个未知数的值,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去解。这样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再提出问题:如果不知道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而只知道两个未知数的一种关系式时,即如果增加的条件为:妈妈买的苹果比梨多1斤 可以列方程组为: x=y+1 ① 那又怎么解呢? 3x+2y=18 ②(引导学生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就是把方程①代入方程②,就可以得到3( y+1 )+2 y =18 .这样,我们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由这个方程就可以求出y了.∴3(y+1 )+2y=18 3y+3+2y=18 5y=15∴y=3教师再问:求出 后代入哪个方程中求比较简单?为什么?学生经过比较得出:求出 后代入方程①中求比较简单?将y=3代入① ∴ x=4 ∴ x=4 y=3【教法说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向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十分重要.2.讲解习题教师:你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吗?主要步骤有那些?学生先讨论,教师小结。教师归纳: 上面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⑴将其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⑵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教师:我们用代入法来解一个方程组。例题: 解方程组 2x+3y=16 ① x+4y=13 ②学生分析:方程②中x的系数是1,比较简单.因此,可以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再代入方程①消元求解.教师提问:如果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又会如何呢?学生分析:可以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即y=,再代入方程①消元求解,会出现方程2x+3()=16,需要去分母,这就太繁琐了。学生活动:独立尝试完成例题.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把书写过程规范化.找一个学生上台板书。 解:由②,得x=13-4y ③ 把③代入①,得2(13-4y)+3y=16 26-8y+3y=16 -5y=-10 ∴ y=2把y=2代入③,得x=13-4×2 ∴ x=5∴ x=5y=2教师提问:如何检验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检验.教师:要把所得结果分别代入原方程组的每一个方程中.检验后,师生共同讨论:由②得到③后,再代入②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得到的是恒等式,不能求解)3.学生编题活动学生将设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⑴最后结果为 x=-1 y=-4⑵系数不要太大;⑶至少有一个方程中含有x、y两个未知数;这里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并且归纳出编题技巧。4.小结:(学生发言,教师归纳)老师概述:(1)利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时,选取方程组中的哪个方程、采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其解体过程繁简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加以选择了,一般地,用代入法求解时,常优先选取未知数的绝对值为1的方程进行变形,这样可使变形后的方程比较简单和将之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2)由方程组的一个方程变形后,必须代入另一方程,而不能代回原方程,若代回原方程,就得到一个恒等式(同学们可以试一试),那么就无法求出x、y的值,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防止循环代入的错误。(3)代入后,原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这种化“未知(陌生)”为“已知(熟悉)”的思维方法我们称之为“转化”的思想方法,解二元(或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作业: P41练习:1,2,3,4 板书设计:代入法2测验:(1) x=1-y (2) 2x+y=5 (3) 3s+2t=8 3x+y=5 3x+4y=2 2s-t=3例1、解方程组 14x+3y=57 ①7x-4y=1 ②分析:本题方程组的任一方程都不具有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为1的方程,也不具有常数项为0的方程,那么我们只能选取其中某一方程,用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未知数,在选取的过程中,要注意选取系数的绝对值比较小的方程进行变形,这样得到的方程就比较简单,代入后化简也比较容易,这一点我们在解题前必须要作好选择。另外,本题的系数有潜在的特点,即是未知数x的系数或整数倍数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方程②中的“7x”当作一个整体,代入到方程①中,消去x,求出y来。解法1 由②,得 y= ③③代入①得,14x+3×=57x=3把x=3代入③得 y==5∴原方程组的解为 x=3 y=5方法2:由②,得 7x=1+4y ③把③代入①, 得2(1+4y)+3y=57 y=5把y=5③得,x=3∴原方程组的解为 x=3 y=5分析:①用代入法消元求方程组的解时,在选择方程中哪一个方程进行变形时,通常优先选择:a、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为1的方程;b、常数项为0的方程;c、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较小的方程来变形消元。②若方程组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成整数倍数关系时,我们可采取“整体代入”的方法来求解。③在解方程组前,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分析方程组的特征,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一要变形后方程简单:(方法二中变形后方程7x=1+4y 较方法一中变形后的方程y= 简单);二要代入后化简(化简方法二中2(1+4y)+3y=57比化简方法一中14x+3×=57来得简单)。通过例题让学生尝试总结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讨论后选代表发言.之后,看课本第41页,用几个字概括每个步骤.练习:(1) 5x+12y=17 3x+2y=1 3x-5y=11 13x+3y=16 (2) 2x-8y=10 (3) 9x+2y=16(4)问:当k,m为何值时,方程组 y=kx+m ① y=(2k-1)x+4 ② 至少有一个解?四、小结: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 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3.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①变形的技巧②代入的技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五、作业:第47页1(1)(2)(3)(4)六、课后反思:本节主要研究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要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设法消去方程组中的一个未知数,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然后进一步求出方程组的解”这个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消元”的思想(消去未知数),又有转化的思想(方程组转化对方程来解)。 要掌握代入消元法,首先应清楚两点:(1)根据方程组的特点,可把方程组中的某个方程变形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2)根据“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解方程组就是求方程组的公共解,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是紧密联系的,来年各个方程中的任何一个未知数应取相同的值,这样,我们才能循序渐进以达到消元的目的,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3)在代入消元时,应根据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的特征,灵活选用“整体代入法”与“分类讨论法”来求解。说明:你所要设计的题目要求最后结果为 x=-1 y=-4 注意:若你所编的题目被其他小组做对了,奖品归他们所有。 反之,归你们。怎么样,挑战一下吧?所设计的题目 解答过程(其他组答)成绩评价代入消元法引例: 例题:解答:1. 2.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9.1 总体与样本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9.1 总体与样本教案及反思,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5.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5.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因式分解8.1 因式分解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因式分解8.1 因式分解教案及反思,